相信大部分人跟我一样,了解《遥远的救世主》是从看到电视剧《天道》开始的。王志文用他精湛的演技和强大的台词功底,将一个隐于市井而欲参天道的商人演活了。电视剧本身已经足够引发人的思考了,倘若能够读到原著,相信我们都能有更深的感悟。看完电视剧之后,我忍住了想写点什么的急切心情,一直等到最近把原著读完,才静下心来想着要写点什么。
不知道为什么,丁元英这个人物总是让我想到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泰勒斯是公认的西方历史上的第一个哲学家,关于他的传说很多,其中最有名的是他关于橄榄的预言。他是个喜欢思考的哲学家,而当时的人们跟现在的大部分人想法是一样的,认为哲学是无用的东西。泰勒斯为了反击他们,利用自己的天文学知识,预测到来年橄榄大丰收,于是他用自己仅有的一点点钱把当地所有橄榄榨油器都租了下来,等到第二年橄榄大丰收,人们需要许多榨油器,他就肆意提高价钱,赚了一大笔钱。这样,他就向世界证明了只要哲学家们愿意,就很容易发财致富,但是他们的雄心确实属于另外的一种。
某种程度上,丁元英也属于泰勒斯这样的人,他可以利用自己的知识去赚很多钱,他也这样做过,但作为一个对文化和生命有着自己独立思考的人,他并不满足于此,甚至不屑于此。所以当他在德国做私募然后决定不干时,对方要为了自保而冻结他的大部分财产时,他并没有做任何反抗,只带着一点点的生活费,就回到了中国一个不起眼的小城市,过着隐居的生活。当然,就连这点生活费后来也因为朋友和家人的需要,他也大方赠出,最后不得已还靠卖心爱的唱片而勉强度日
芮小丹与丁元英确定关系之后,她明白丁元英一定不会一辈子留在古城,所以她很希望丁元英能够在古城留下一个神话:帮助王庙村脱贫致富。芮小丹一定是看准了丁元英有这种品质的人的,毕竟书写神话的人一定要脱离神话本身而存在的,这样才能把握住整个故事的走向,就像写故事的人一定不能像故事中任何一个人物本身一样,只有站在故事之外而参与其中,才能架构整个故事。
当然,丁元英对神话的理解并不停留于“神”的一面,而强调的是平凡的一面。他所作的每一件事都是极为普通的,但这些极为普通的事情的合题便是一则让人震惊的神话。
“从整个事件里,她没有看到丁元英有任何能让人感到“神”的招式,每一件具体的事都是普通人都能做到的普通事。他的的确确是在公开、公平的条件下合理、合法的竞争,一切都是公开的,没有任何秘密和违法可言,所谓的“神话”竟是这么平淡、简单。原来能做到实事求是就是神话!原来能说老实话、能办老实事的人就是神!因此可见,让人做到实事求是有多难,让人做到说老实话、办老实事有多难,而做到的人却成了说鬼话、办鬼事,倒行逆施。”
也就是说,回到事物本应有的样子,就会有超乎平常的效果。但就是这样的效果,反而是最难以达到的。
这是丁元英最接地气的地方,也是最形而上的地方。接地气是因为他把故事开始的地方设在了王庙村——这个贫困县里的贫困村。作为贫困大户,这个村可能注定要在底层摸爬滚打而不得翻身,但有一天他们却与世界顶级的城市和人物牵上了关系。这源于两点,一个是这个村子里有一两个想要冲出去的人物,第二是他们眼光足够毒辣,物色到了飞上枝头变凤凰的回春妙手。
这几个人物就是叶晓明、冯世杰和刘冰三个人,尤其是冯世杰。冯世杰有着农村人的朴实和小农经济的局限,但也能审时度势,在关键时刻看到前进的曙光。很难想象,作为贫困村里走出来的人,冯世杰竟然是音乐发烧友,而且有着极好的辨别能力。但也不难理解,毕竟摆脱贫困的标志之一,便是与“高雅”扯上各种关系。冯世杰等三人就是瞅准了机会,利用音乐和音响的同样爱好,巴结到了跟丁元英的关系。而且,他们的故事的中心还是围绕着音乐和音响的制造的,这是一切关系的中心器物,而丁元英是中心人物,他是解开一切问题的关键——钥匙。
最重要的一点是,这三个人知道“背靠大树好乘凉”。靠他们几个,以他们的水平和见识,只能在古城这个小地方翻腾几下,很难搞出多大的浪花来。但有了丁元英就不一样了,毕竟丁元英是枢纽,也是杠杆,他可以撬动整个故事的天花板,让每个人都有跳出龙门的机会。冯世杰他们聪明也就聪明在了这里。
叶晓明、冯世杰、刘冰他们都是聪明人,他们可以不必知道柏林、巴黎、北京能做什么,不必知道韩楚风、詹妮、郑建时是何许人,不必知道资金从哪里来,不必知道人情这东西将来要回应什么……总之,只要有丁元英就行了。他们知道用了一个丁元英也就用了他的知识、智慧和社会关系,用了他的一切可用之处,他们是聪明人。那么,聪明与智慧在多大程度上能兼容呢?她想。
聪明在这里,被聪明所悟也在这里。就像引文中的最后一句说所问:聪明与智慧在多大程度上能兼容呢?冯世杰、叶晓明和刘冰囿于自身的小农属性,他们很难看得到前面的路,即便能预见到什么,但目光所及也是极为有限的。所以,当他们一切按照丁元英所吩咐来运行时,他们一直都是心潮澎湃的,因为他们看到了以前所不能也不敢看到的很多大场面,最大的莫过于在北京参加展览的那几天。但随之而来的,就是他们所恐惧战惊的:由于他们压低了市场价格,遭到了对手乐圣公司的起诉。作为行业翘楚的乐圣,冯世杰他们之前只有仰望的份儿,突然被乐圣起诉,这几个人能看到的就只有“蚍蜉撼大树”的不自量力的可笑。所以,他们很快就退出了这场竞争,后来肖亚文介入,然后成为股权人,继而打赢这场官司,则让冯世杰等三人后悔不已。
他们不是不信任丁元英,但他们眼中的对手太强大,而忽略了丁元英本身对未来的估计。冯世杰、叶晓明、刘冰三个人背着丁元英去跟乐圣老板林雨峰道歉,然后再去找欧阳雪退股,整个过程中丁元英都没有任何参与,哪怕是劝阻。因为他一直都认为,画饼充饥式的打鸡血鼓励是不可能让他们真正醒悟的:
靠封官许愿捏在一起,你能指望这样的队伍去攻城拔寨?丁元英是明白人,扶不起来的硬扶,到头来会摔得更惨。
当三个人醒悟过来时,他们的反应是不同的,最明显的不同发生在刘冰身上。嚷着要退股的是他,最终发现失去利益的也是他,他的不平衡是典型的小农意识的作祟,既想占够便宜又不想吃任何亏,倘若再没有点羞耻之心,最终的结局一定是自掘坟墓。他后来的跳楼,与其说是丁元英给他设的套,倒不如说是他最后自救——灵魂自救与身体自救——的彻底失败。冯世杰就不一样了,他虽然也逃不开小农意识的禁锢,但他的心地足够热诚,真心想要帮助村里人脱贫,所以他最终能够安全上岸。叶晓明则识时务,明白一切之时,不争不抢,甘愿认输,从此再没有他的身影出现,没有功成,但身退及时。
这一切芮小丹看得是最清楚的,故事的结局一直是定好了的,但不是所有人都能走到头。关键还是在于个人的觉悟。这也是这个接地气的神话最形而上的地方。每个人做的都是很平凡的事情,但最终的表现却与其自身形而上的思考深度脱不开身。冯世杰等三人没有足够的觉悟,所以他们不可能参透这其中的奥妙,芮小丹则是他们的对立面:
芮小丹说:“只要不是我觉到、悟到的,你给不了我,给了我也拿不住,叶晓明他们就是例子。只有我自己觉到、悟到的,我才有可能做到,我能做到的才是我的。”
当然,芮小丹也没有参与其中,她也并非是利益的获得者。她的两个朋友,肖亚文和欧阳雪,出于对丁元英的绝对信任,最终成为利益归属,这并不意外。他们可能缺乏形而上的思考,但他们的心足够坚定。芮小丹也并没有足够的形而上的理解,但她走的每一步都有着自觉践行的力量,这是丁元英所不及的。芮小丹最终因追捕罪犯而被炸断双腿后选择自杀,也在维护着她自身的尊严,丁元英并没有阻止她追捕,也预料到了她最终的命运,他选择沉默,也是对芮小丹的尊重和最大程度的敬意。
回到一切问题的开始,芮小丹对丁元英的好感始于《天国的女儿》。无论是剧中人如芮小丹,还是观剧的我等诸般俗人,听到天国的女儿的那一刻,除了震撼还是震撼,那是一次对心灵和肉体的巨大的震荡,随之而来的就是整个故事的真正开端。《天国的女儿》不仅仅是一首音乐,更隐含着芮小丹“天国的女儿”的角色。她见她父亲时,她父亲在拍的电影的名字也是《天国的女儿》,而芮小丹对此做了极为精辟的评论:
芮小丹索性把盒饭和筷子都放下,说:“您说天国是每个人心里最理想而又不可能实现的那个境界,错!那不叫天国,那叫幻想,那是您和编剧的天国,不是观众的天国,因为按您的解释,每个人的天国都不一样嘛。您说天国之女是最美丽、最善良的女子,错!天国里有丑有恶吗?只是您和编剧的天国里有丑有恶,如果没有,那您的‘美’和‘善’是从哪儿来的?您说天国之恋是最浪漫、最不可得的爱情,错!至少在您和编剧的天国之恋里就可得了嘛,无非是大海、沙滩、美女,外加一顶太阳伞和两把塑料椅子。”
倘若天国真的存在,那一定是不容于世的。芮小丹最后的死亡,包括丁元英最终落寞地离开古城,都是表明人的行为的失败。丁元英可以打败乐圣一家公司,但他没法改变冯世杰等人的小农意识,也不能左右心爱之人的职业选择和结局,他没有在这场战争中获得什么,相反他还失去了真正的灵魂伴侣。
书名叫做《遥远的救世主》,实际上说救世主遥远,是因为人们并不相信有救世主的存在,丁元英就是这样认为的,人们总是盼着救世主的到来,殊不知,人只能自救,人只能做自己的救世主。但可怕之处就在于,人们既不相信有救世主的存在,也没有足够的觉悟和能力来自救。结局就是故事的结局:一片萧索肃杀的环境里,剩不下任何一个微笑的胜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