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娱乐休闲

【日本电视剧推荐军事】日本陆军居然也有“神风特攻队”,身捆炸药直扑苏军坦克车底

苏军出兵东北2

作者:爱军

1945年6月25日,苏军鲍罗多夫将军与第25集团军司令员奇斯佳科夫乘飞机飞往远东,到苏联滨海军队集群报到,这也意味着苏联红军出兵东北的战役准备正式拉开帷幕。

鲍罗多夫被任命为红旗第一方面军司令员,这个方面军将与其他三个方面军一起组成滨海军队集群执行中国东北进攻战役。本人在上一篇文章中,对相关背景情况做了介绍和说明,本篇重在介绍战役经过。

对鲍罗多夫来讲,远东的环境、人文、军队都是再熟悉不过了。他1903年出生于伊尔库次克,16岁加入当地的红军游击队,后来并入远东特别集团军,这个集团军就是红旗第1方面军的前身。鲍罗多夫就是从这支部队开始自己的指挥生涯的。

他在这支英雄部队里战斗了20多年,从普通一兵到第78步兵师师长,出色完成了捍卫远东边界的任务。1941年德苏战争爆发后,鲍罗多夫率领该师向西开拔,奔赴莫斯科前线。他带的部队越来越多,一直打到德国本土,打败了凶恶强大的德军。现在,他又回到远东,重新面对他的老对手——日本。

“您一定很熟悉兴凯湖和波格拉尼方向吧?请您讲给我们听听。”

鲍罗多夫一下飞机,就被请到了滨海军队集群司令部,总指挥苏联元帅麦列茨科夫迫不及待地向他提出了一连串的问题。

这些问题显然难不住鲍罗多夫,当年,他在43步兵军当参谋长时临时代理过军长职务,曾深入研究过滨海区南部,从兴凯湖往南直到格罗科沃和它对面的绥芬河车站之间的地区,于是,他尽力对这一地区和两个方向的特点作了全面说明。司令部的将军们非常满意。

随后,鲍罗多夫带领红旗第一集团军开始了紧张的战前准备,训练、演习、制订作战方案。由于他是在野外条件下和实弹演习中熟悉了集团军各步兵师及其各炮兵旅、坦克旅、工程兵旅和其他部队的,所以很快就对部队的战斗力和战备程度了如指掌。

这个集团军共有2个步兵军,另有3个坦克旅,1个重型坦克团,3个重型自行火炮团,2个加农炮旅,1个迫击炮旅,2个近卫火箭炮团,一个高射炮师,3个独立高射炮营,2个工兵旅,此外,还有机械修理厂、舟桥营、供水连、通讯团、侦察校射航空兵大队等,总兵力69000人。

如此部队编成及装备确实让我们看得瞠目结舌,无论中国军队还是日本军队都无法匹敌。

在突击方向和作战方案上,滨海司令部进行了长期、深入、反复的研究和论证。从地图上看,苏联的滨海边疆区南部和兴凯湖以西地区,有一块凸向中国东北方面的突出部,红旗第1集团军恰恰就驻在这个突出部上。由于中苏边界两侧都是一样的原始森林,山脉宛如一道屏障,把两国天然隔开。好在这个集团军在这一地区执行战斗勤务已有几十年,尽管一些森林和沼泽地段只有猎人涉足,但这个集团的官兵都是土生土长的远东人,他们从小就习惯了这里的荒凉幽僻,在渺无人烟的原始森林中处之泰然。

同时,从敌方的角度考虑,日军也认为这一地形是无法通过的,他们在这一地区设置了密山和绥芬河两个强大的筑垒地域,正好在红旗第一集团军进攻地带的两翼,经侦察判明,关东军唯独没有准备在两个筑垒之间迎击进攻的苏军。据此,苏军制订了分三个阶段完成的进攻方案。

8月8日,天气异常闷热,傍晚时,倾盆大雨骤然而下。鲍罗多夫要通了总部的电话问是否将进攻推迟到黎明。方面军司令员简短地回答:“进攻!”

8月9日凌晨1点,红旗第1集团军冒着瓢泼大雨在连续不断的电闪雷鸣中越过边界,沿7条路线穿越原始森林,向西和西北方向运动。

日军在两个筑垒之间只设了一些观察哨所,大多依托附近的村庄,距边界一二公里,还有独立巡逻队定时巡视。

8日夜间即进攻发起之前,苏军派出若干个侦察组,摸到附近拔除了日军的各边防哨所。紧接着,苏军先遣支队在宽60公里的正面投入战斗,在柞木台、南山等枢纽部与日军展开战斗,其中两个支队翻过中国岭,占领了紧挨南山枢纽的河北山。

当先遣队马克西莫夫将军报告战况时,鲍罗波夫十分意外,因为他给先遣队的任务只是占领边界高地,没想到他们已经打到了日军的抵抗枢纽。

“敌军已六神无主,”马克西莫夫说,“应该利用这一情况,我们一定能突入密山筑垒地域。”“会不会受挫?”“不会,我有信心!”

马克西莫夫态度坚定,但鲍罗多夫知道,他的先遣队只有5个营,每个营才四五百名战士,都推进了十五六公里。但经过讨论,鲍罗多夫还是同意了他的请求。

当日傍晚,马克西莫夫战斗群在密山筑垒地域前沿展开战斗,并在某些地段上取得突破。困守永备火力点和土木火力点的日军一直抵抗到最后关头也拒绝投降。日落前,各营分别向前推进了1.5-9公里。当日夜,这个战斗群又受命向二人班、柞木台和半截河一线前出。

第二天一早,各营即在迫击炮和反坦克炮支援下继续对密山筑垒实施强攻,逐一争夺密集的火力点和伪装的居民住宅,伤亡很大。下午,409机枪营强攻二人班镇,巷战持续到晚上8点,日军与苏军逐屋逐院争夺。为把守敌从火力点中赶出来,苏军不得不在一百至二百米的距离上对枪眼实施直接瞄准射击。天黑前终于拿下该镇,并截断了密山至穆棱的横向公路。这样,马克西莫夫战斗群以小股兵力在战役第二天即完成了十分重要的任务,突破了日军正面宽约70公里的日军永久性防御,遮断了一条主要交通线。

然而,集团军后续主力的推进却是十分艰难的,与先遣队相比,他们不仅是人多,还带着所有的重型装备,困难程度甚至无法想象。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暗,大雨如注,忽而是陡滑的山坡,忽而是泥泞的沼泽,周围是倒树横陈、乱藤缠绕的森林,除指北针的磁针外,没有任何方位物。每小时500-700米的速度就是他们最满意的高速度。

以22师为例,他们在头两昼夜跋涉的20公里中,有8公里路段不得不铺设密实的路面,即用坦克将树木推倒,再伐成圆木铺成路面。这样巨大的作业量,要在短时间内完成,把全集团军16个工兵营全用上也未必能完成,因此,师里抽调若干个步兵团,加上炮兵、后勤部队一起投入作业。最终,全集团军有三分之二的兵力都投入了筑路作业。尽管这种穿越备遭艰辛,但是突破成果和日期也令人惊喜。

日本关东军资料图

红旗第1集团军的突破使日本关东军措手不及,异常惊恐。因为苏军在穆棱方向上已经明显显示出楔形攻势,就是说,日军在密山筑垒地城及以北地区已面临被合围的危险。为此,鲍罗多夫司令员命令:最大限度地提高进攻速度,遮断沿线通过的所有道路,尽力歼灭行军中乘军列运动的敌军纵队。他要求两个步兵军所属的快速支队—第75和第257两个坦克旅,利用工兵的急造军路,迅速冲出原始森林,投入突破口,以支援先遣支队。

与此同时,红旗第1集团军的友邻部队进展也基本顺利,右邻第35集团军在大雨后的沼泽中对兴凯湖实施迂回,并向密山方向推进12公里;左邻第5集团军推进最快,突破正面日军的抵抗枢纽,占领了大型道路枢纽和强大筑垒要地—绥芬河;奇斯佳科夫将军的第25集团军在宽大正面上发起闪电式攻击,向中国东北最南端及朝鲜腹地快速推进。

在中国东北的全部战场上,其他方面军—后贝加尔和远东第2方面军也分别从西、北即蒙古和漠河两个方向迅速向中国东北腹地推进。

8月10日晨,红旗第1集团军的两个坦克旅进入突破口,进攻速度很快,它们远远地冲在前面,为跟进的步兵开辟道路。当天夜里,第75坦克旅向梨树镇机动。

梨树镇地处关东军密山—穆棱防线的中心,镇左侧,穆棱河滚滚而下,右侧的低地上有一座铁路车站,往前则是跨越穆棱河的桥梁。

前卫营长当机立断,通过电台向坦克群下达命令:“不要纠缠攻取车站,我们的目标是迅速夺取桥梁!”前面的坦克听令,径直向河桥冲去。

日本兵远远看见疾驰而来的坦克,开始在桥上忙乱地跑来跑去。前卫营长塔拉宁大尉是工兵出身,他立刻意识到这种忙乱意味着敌军正在点燃导火索!“快!”他从敞开的坦克上舱口对前面的坦克大吼:“桥已敷雷,他们要炸桥!”

最前面的中尉率领3辆战车全速冲了上去,一边用机枪扫射,一边冲到桥上。工兵们跃下坦克,同日本鬼子展开白刃战,他们用刺刀挑,用枪托砸,杀出一条血路直奔炸药包和炸药箱,奋力将它们推下河去。威力巨大的TNT炸药在河水深处爆炸了。从爆炸时间看,导火索很短,燃烧的烟雾急速向雷管移动,稍有迟缓,桥上的所有人就会同桥梁一起飞到天上。

关东军在城内继续进行了几个小时的疯狂抵抗,苏军坦克旅主力及步兵赶到后,守军即被全歼,残部逃入山中。11日日落前,梨树镇及其全部军事和工业设施,包括煤炭托拉斯的大型矿井全部落入苏军手中。

在密山筑垒和梨树镇的攻坚战中,苏军发现了日军的特攻队。所谓特攻队,或者叫神风队,我们在文艺作品和太平洋战争纪录片中有所了解。日军的神风队员驾驶着装满炸药的特种飞机和鱼雷,奋不顾身地扑向攻击目标,与之同归于尽,不少美国军舰因此吃了大亏。

出乎意料的是,关东军司令部竟也准备了这种特攻队用于陆战,而且是大规模地使用。他们在师团、联队司令部都组建了神风队,每个营和连中都有,苏军的坦克就成了他们的主要攻击目标。

特攻队员通常成链锁状配置于山道上,沿道路部署,躲藏在良好伪装的狭深散兵坑中。当坦克接近时,他们或是用绳子把装有地雷的旧弹箱或其他什么不起眼的东西从道路彼侧拽到路上,或是用长杆子把地雷推到履带下面,或是干脆周身捆上炸药,扑向车底。

因此,在整个中国东北战役中,苏军坦克遭受的最大损失,不是由于地雷场,也不是由于日军炮兵的射击,而是由于这些特攻队的攻击。后来,苏军坦克的搭载兵十分警惕,严密监视路两侧,一旦发现埋伏的敌人立即开火,消灭特攻队员,这才减少了损失。

攻占梨树镇后,苏军空中侦察发现,日军撤退或转移的部队沿着不同道路,都朝一个方向,即向西运动。这预示着,日军密山集团要放弃梨树这一军事要地,并绕过了被苏军遮断的梨树道路。但其出路只有两条,一是试图沿横向道路向牡丹江突围;二是丢弃火炮、坦克、汽车等重型装备逃入原始森林。

【撤退中的日本关东军】

因大部队距敌尚远,鲍罗多夫只好催促先遣队迅速向麻山及林口推进。但是,由于小穆棱河严重泛滥,淹没了整个低地,冲击的道路只有一条25米长的桥梁。第一辆坦克刚一上桥,便听到轰隆一声,两跨桥孔塌倒在河里。接着,日军的火炮、机枪暴雨般的打了过来,冲在前面的坦克旅旅长谢苗诺夫只掌握6辆坦克和100名冲锋枪手,而占领防御的日军至少有其三倍的步兵和十几门火炮。无奈,他只能看着大队的敌人从容撤退,却鞭长莫及。

午后,赤塔步兵团赶到,他们和坦克旅汇集起的部队冒着敌军的炮火,架起一座浮桥,冲过了小穆棱河。坦克旅和39步兵师连夜沿铁路继续追歼逃敌,天亮时,他们翻过肯特阿岭,紧随退却的敌军攻入了林口县城。这样,第二条横向道路也在近30公里的地段上被第59军控制。

这条公路被截断,完全阻隔了牡丹江东北方向日军的退路,因此,在其后的8月13日至16日,日军部队和分队为了自救,屡次试图冲过第59军战斗队形南下。59军的3个师一边阻击一边顺势歼灭了十余个日军孤立集团,总数约为五、六千人。

与此同时,左翼突击方向上的26军,以先遣支队257坦克旅为先锋进入突破口后,消灭了几个日军小型支撑点,然后高速向穆棱城疾驰,在接近梁子河时,和梨树镇一样,在守敌点燃导火索的瞬间冲到桥上,歼灭了卫兵,保住了桥梁,一举冲入穆棱城,随后与跟进的步兵协同,肃清了该城的敌军,仅躲在门坎下的特攻队员就有上百人。

按照远东第1方面军的作战计划,方面军战役的目标是粉碎日军牡丹江集团,并占领日军东满第3防御地区最重要的交通枢纽部和最强大的筑垒要地—牡丹江市。占领牡丹江后,突击集团应继续向吉林、长春发展进攻,并以部分兵力向哈尔滨突击,同经西满向前推进的后贝加尔方面军会师。

然而,各集团军突破后的进展差距较大,由于日军在绥芬河方向部署了重点防御,第5集团军从绥芬河车站突破后,即遭到日军第5军的坚决抵抗和反冲击,进攻严重受阻。而在其右翼和左翼的红旗第1集团军和第25集团军却进展很快,尤其是红旗第59军和26军,已分别占领了林口和穆棱,距牡丹江最近。因此,鲍罗多夫主动向方面军请求,拟单独向牡丹江发起攻击。

方面军很快批准了这一计划,于是,鲍罗多夫下令:以第59军步兵军和75坦克旅占领林口车站,攻击两侧的敌人;以第26步兵军偕第257坦克旅攻占牡丹江市。

【红旗第1集团军主要作战方向的改变】

本人将在下一篇中介绍苏联红旗第1集团军强攻牡丹江、突向哈尔滨,直至日本关东军投降的战斗历程。敬请关注!

【深耕战争史,弘扬正能量,欢迎投稿,私信必复】

关于作者: luda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