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娱乐休闲

粗鲁电视剧推荐专题之热剧推荐:《心灵猎人》第二季,内涵颇深的反套路剧集

今天美叔要跟大家二次推荐一部美剧,为啥要二次推荐呢?原因是这部美剧前两天刚刚更新了第二季。因为是Netflix出品的,所以还是老规矩一口气放出来第二季全9集。这部美剧就是第一季刚播出就曾经大受好评的《心灵猎人》(Mindhunter),稍微有些遗憾的就是第二季比第一季少了一集,只有9集。本文内容有少量剧透,不影响观剧体验。

冷静到极致的风格

大家印象中的罪案题材影视作品无一不充满动作元素或者是利用天马行空的破案手法让观众感觉大开眼界,不管是哪种方式总会让人看得热血沸腾。《心灵猎人》毫无疑问是一部罪案题材的美剧,但是这部美剧却散发出一种冷冽的感觉。

这是一种从骨子里透出来的冷静,但是并非像纪录片的那种四平八稳,而是虽然你能感受到冷静,但是在这冷静的表面下你似乎能够隐隐地感受到一种不安。美叔可以猜到,很多朋友连这部美剧的第1集都看不下来,因为有些场景实在是太无聊了,但是如果你能够把心思沉浸进去,就能够感受到这部美剧异样的美感。

霍顿扛着十字架

不同于往常的罪案题材美剧,《心灵猎人》当中几乎看不到动作场面,毫不夸张地说,这部美剧当中连跑动的镜头都很少(似乎只有霍顿安放十字架那一段),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镜头都是各个角色的对话。在办公室、在车上、在家中、在监狱、在飞机上,角色们在冷静地谈论自己犯下的罪行、分析罪犯的行为、探讨自己的私生活等等。

看起来好像真的很无聊是吧?但是一旦你沉浸入剧集当中,在这些对话当中你能够感受到刻骨的极寒:罪犯们冷静地谈论自己的罪行,说出自己犯罪时的想法;探员们想要建立起罪犯的侧写,只能坐视罪犯继续杀人。

对于罪犯来说,冷静代表的是他们根本毫无悔意;而对于探员来说,冷静代表的是他们眼中只有数据与技术。尤其是剧中的主角霍顿,《心灵猎人》第二季中的霍顿让美叔感受到了冷血,他在剧中的表现让美叔觉得他破案并非是为了伸张正义,而更像是为了证明“犯罪心理侧写”这项技术。这种冷静让人看完之后回想的时候忍不住起一身鸡皮疙瘩。

教科书级的镜头及音效运用

美到极致的镜头

这一段可能看起来会比较无聊,因为如果你对影视制作不了解的话或许体会不到《心灵猎人》的精致。电视剧与电影在制作方式上存在着差异,除了投资和预算之外,在镜头与调度上两者之间差异观众能够很明显的感受到,但是在《心灵猎人》中你几乎感受不到这种差异。

《心灵猎人》第二季第五集

在上面这一段短短十几秒的场景当中,你看到了几次镜头切换?五次!可能有朋友会觉得不就是几次镜头切换么,这有什么大不了的。现在请闭上眼睛想象一个这样的场景:三个人处在一个全景当中平静的对话,这场对话持续了五分钟以上。是不是感觉连一分钟都看不下去?这就是频繁切换镜头的用意:只有不断的切换镜头才能让观众始终能把注意力放到画面中。

坐在椅背上的曼森

除了上述利用频繁的正反打来聚焦观众注意力之外,这部《心灵猎人》中的镜头也充满了暗示:比如上面动图中有一个给艾德的中景镜头,艾德端坐在中间,这就会给观众一种艾德掌控全场的暗示;另外在霍顿与比尔采访曼森的时候,曼森并没有坐在椅子上,而是高高地坐在了椅背上,于是镜头变成了仰拍,这一段镜头除了表现出曼森的特立独行之外,也在暗示观众曼森在当时大多数人心里是一个另类的偶像。

另外需要注意的就是音效的运用,这部美剧当中没有任何激昂的音效,BGM全都给人一种压抑的感觉。在角色们克制的肢体动作、大段对白的情况下使用这种压抑的BGM,会让人感受到一种无形的压力,观众一直在积蓄情绪,却根本无处发泄,直到遇到一个不起眼的缺口便会直接爆发。这种玩弄观众情绪的手段,实在是太高明了。

文学作品式的叙事方法

犯人口述犯罪经过

在之前的文章中美叔曾经说过,影视作品与文学作品最大的区别就是其内容需要具象化,无法给观众留出太大的想象空间。而《心灵猎人》则玩儿起了文学作品式的叙事方法,镜头和剧情中有大量的留白,留给观众自己去体会去想象。

最直观的例子就是全片从未出现过案发现场(亚特兰大那个属于抛尸现场),观众只能从罪犯、警员以及家属口中去听,然后再配合着照片(多数连照片都没有),在自己脑子里面去想象案发时的场景。这种叙事方法看起来很简单,事实上特别考较导演对于节奏的掌控,如果节奏掌握不好,观众不仅想象不出什么,还会特别想睡觉。

上面美叔提到过的在看似平静的表面下隐隐地感受到不安,其实就是这种叙事方法的功劳。观众眼中看到的只是角色之间平静地对话,但是最终呈现在脑海中的,却是基于角色对话中信息的想象。《心灵猎人》没有给出具象的画面,但是观众自动脑补出的画面一定会比具象的画面要更加震撼,也正是这种平静与震撼之间的矛盾,会让观众在观剧过程中得到一种别样的体验。

除了留白之外,《心灵猎人》还在剧中留下了大量的隐喻。不知道有没有朋友发现,这部美剧有一件贯穿剧集始终的物品——十字架。摆在明面上的似乎很容易发现,比如坦奇的儿子告诉那些大孩子把那个幼儿摆到十字架上,或者霍顿扛着十字架奔跑。

曼森的十字架造型

不过有一些却比较隐蔽,比如说正片一开始的时候,牧师身边是一个十字架;艾德与霍顿和坦奇谈话时身后是一个十字架;曼森在谈话时突然起身,然后摆出了十字架的造型;剧集结尾,BTK杀手床上摆放的受害者物品中也有一枚十字架吊坠。

第二季结尾处的十字架

不过这个贯穿始终的十字架到底代表什么意思,是表示救赎还是表示忏悔抑或是其他的意思?美叔到现在还没搞清楚……只看出来霍顿背着十字架那一段好像与耶稣受难前的景象非常像,这也正是这部美剧的魅力所在,给观众留下了无穷的想象空间,即使剧集已经播完,也会回味无穷。

堪称惊艳的演技

《心灵猎人》这部美剧非常有意思的一点是,剧中基本上所有角色都没有太过夸张的肢体动作和表情,但是剧中角色却都给观众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每一个角色的性格都表现得淋漓尽致,演员们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

皮尔斯

答案是细微表情与小动作外加深厚的台词功底。我们拿剧中为数不多的“幽默时刻”来举例:皮尔斯以其缓慢的语调、独特的口音、故作高深的表情塑造出一个“会说七种语言,但是却忽略掉自己的母语英语”的性格有极度缺陷的角色,而这个让我们印象深刻的角色其实仅仅出镜9分30秒,演员的演技毋庸置疑。

如果你回想一下的话就会发现,这部剧的演员真的做到了“润物细无声”,你无法回忆起这个角色有哪些行为让你认定了他的性格,但是当你回想这个角色的时候,对他的性格都有一个既有印象。

比尔与人握手

我们再来举个例子,对于比·尔坦奇(Bill Tench)这个角色你有什么印象?大体应该是粗鲁、不拘小节、冲动这一类吧?知道你为什么会有这种印象吗?原因有三点:一点是比尔在说话的时候经常会带出F开头的某词;第二点是频繁的吸烟镜头;第三点则是比尔的肢体动作,仔细观察的话就会发现,比尔与别人握手的时候手臂会特别用力,这与其他人文质彬彬的握手方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仔细看比尔手部的动作

你对这些角色的的印象就是通过这些细微之处一点一滴积攒出来的。这对于演员的演技是非常大的考验,通常编剧在刻画角色的时候会给出一些“暗示性”的东西,比如哪吒的黑眼圈、比如小丑女的夸张动作,而在本剧当中,这些都不存在,演员们只能用许多“不经意的”小动作来影响观众,相当考较演技。

注定将会两极分化的评价

《心灵猎人》这部美剧,是典型的“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的反套路剧集。对于真正懂行的人来说,这部剧的每一帧都值得研究和探讨,而对于不懂行的人来说,这部剧无比的沉闷一点意思都没有。所以对于这部剧的评价注定将会是两极分化的。

美叔在这里推荐《心灵猎人》是因为这部美剧算是一种全新的形式,对于美剧爱好者来说,这部美剧与其他类似题材的美剧在观看过程中会有完全不一样的体验。当然,如果你只是单纯热爱快餐式的短平快类型,那么这部美剧可能真的不适合你。

最后,做一个小测试,本篇文章的配图当中出现了多少次有十字架形状的物体?

(完)

关于作者: luda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