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总喜欢拿韩国电影贬低华语电影,他们觉得韩国电影总能直戳人心最阴暗的角落,而华语电影则浮于表面。
这些人最常举的例子就是《熔炉》和《素媛》这类电影,他们信誓旦旦地说,国产片再过十年也不敢触碰这类题材。
没想到,2017年,先锋女性导演文晏就拍摄了这么一部的电影,并且凭借此片拿到了最佳导演奖。
这部影片叫做——《嘉年华》。
本片被称为“中国版”《熔炉》,不过在我心中,它的拍摄手法和立意,甚至比《熔炉》还要高。
很多人不理解影片的名字《嘉年华》是什么意思?
原来本片根据真实事件改编,当年“某小学校长带6女生开房”事件震惊全国,他们去的那家KTV就叫做嘉年华。
文晏导演把“嘉年华”作为电影的名字,除了映射现实外,更深远的用意是“以乐景衬哀情”。
她形容道,这个社会如此浮躁,就像是一场嘉年华。在娱乐至死的年代,哪怕愤怒也成为了一种消遣,就像这起轰动全国的案件一样,瞬间引起大家的愤怒。
我们除了表达愤怒,什么也没做,在愤怒过后去追逐下一个热点,那场狂欢背后的思考根本没人在乎。
《嘉年华》能在院线上映已经实属不易了,它还讲述了一个比《熔炉》更高级的故事,这就更加不可思议。
首先,影片的切入点选得非常巧妙。
同类型的《熔炉》选取的切入点是受害女孩的老师,通过他的视角发现了变态校长的罪行。
另一部《素媛》的切入点是受害女孩的父母,通过他们的视角,讲述女儿受到侵害后如何一步步走出来。
两部电影无一例外,选取了受害者最亲近的人的视角,这样更容易让观众产生共情。
而《嘉年华》则选择了两个视角。
第一个视角是陌生人视角。
清洁员小米在一家廉价宾馆打工,一天她替同事莉莉上一个夜班,恰巧遇到了当地商会的刘会长带着两个小女孩开房。
机敏的小米用手机录下了关键证据。
第二天,俩女孩回到学校后精神萎靡不振,他们的老师发现了端倪,报了警,经过医院检查,她们在那晚遭到了性侵。
警察立刻开展了地毯式的排查,很快查到了这家宾馆。
小米因为未成年,又是黑户,害怕丢工作的她面对警察问询选择了沉默。
之后小米想去黑市办身份证,需要一万多元,她竟然铤而走险,拿着关键证据去要挟刘会长,差点丢了性命。
之后在律师的循循善诱下,她才决定说出真相。
第二个视角是受害者视角。
影片中有两个受害者小文和小新,导演主要选取了小文视角,着力描述了她的成长环境和内心世界的变化。
通过两个视角看这个事件,颇有一种横看成岭侧成峰的感觉——在小文的视角里,我们正跟随她一起经历绝望;而在小米的视角里,她却冷眼旁观一个花季少女的凋零,让不寒而栗。
小米和小文,两人在现实中互不相识,但导演却用一种巧妙的手法将两人形成了命运共同体,而她灵感的来源也是一则新闻。
几年前,芝加哥市树立了一座玛丽莲梦露的雕像,这座雕像高达8米,重达15吨,造价高达五百万。
雕像建成后,很多游客前来参观,但出现了不雅的画面,有的游客在梦露的小腿上涂鸦,有的游客对着裙底拍照,越来越多的人觉得这有伤风化,于是300天后,这座雕像被拆除了。
后来中国某地也修了一个山寨梦露雕像,最后也难逃拆除的命运。
在《嘉年华》里,梦露的雕像又重新被竖了起来,她成了两个素不相识的小女孩之间共同的而精神追求。
小米会对着梦露的裙底拍照,小文则学着梦露的打扮化着浓妆,希望成为她那样的美丽女性,她们都遭遇着各自的不幸,把梦露当做精神图腾,建立了奇妙的情感纽带。
两个毫不相干的社会事件,被导演在电影里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共同解答了女性独立这道命题,真是巧妙至极。
其次,影片的侧重点很不一样。
《熔炉》和《素媛》着重描述事件本身,那个变态的校长,那个纯真微笑的女孩,都让人印象深刻,这样讲故事更能打动人。
《嘉年华》着重描述的是事件之后的影响,而对事情本身是一笔带过的。
文晏 :“我想展现的不是暴力,而是这件事发生之后社会的反应。”
如果说,事件本身对女孩造成了第一次伤害,那么之后的社会舆论则对她们进行着二次伤害。
我们看看事情发生后,两个女孩面临的是一个怎样绝望的现实环境。
受害者小新的父母是中产阶级,伤害她的刘会长是她爸爸的上司,还是她的干爹。案件发生后,她的母亲刚开始十分愤慨,怒斥她的丈夫,后来面对刘会长的威逼利诱,竟然选择了妥协。
小文则更惨,她是单亲家庭,所以在学校被老师看不起,她的妈妈混迹于夜店,甚至不知道案发当晚女儿没有回家。
案发后,她才扇了女儿一个嘴巴,把这事归结于女儿穿了“不三不四的衣服”,还强行剪掉了女儿的头发。
小文的爸爸则很窝囊,只能无奈地感慨这个世道怎么了。
案发宾馆的老板,为了息事宁人,主动删掉了监控录像,逼迫员工作伪证。小米因为黑户问题也被迫沉默。
之后警察和医院勾结作伪证,在发布会上宣布两个孩子没有受到任何侵害,让人不寒而栗。
很难想象,当两个孩子张开双腿,把信任交给医生,换来的却是辜负,她们就这么被现实强奸了。
好在,史可扮演的律师是一束正义的光,她的存在让我们对这个颠倒黑白的世界还不至于绝望。
描述第一次伤害的《熔炉》让观众体会到的是最直接的震撼,但至少不会绝望,因为受害者的家人老师和她们紧紧站在一起。
描述二次伤害的《嘉年华》则让我们看得压抑绝望,亲人的算计,陌生人的冷漠,警察和医生的失职,甚至比事件本身更可怕。
最后,性侵只是影片的引子,导演真正向探讨的是一个有缺陷的女性,该如何走出生存的困境。
影片中的女性几乎全部都陷入到泥淖之中。
小文和小新是受害者,她们的青春还没绽放就已经提前凋谢。
小新的母亲面对威逼利诱只能妥协,小文的母亲离婚之后疏于照顾女儿,只会将错误全都甩锅给女儿。
小米为了一个身份,不惜铤而走险,出卖自己的身体。
莉莉则彻底沉沦,浓妆艳抹,将尊严踩在脚下,轻薄的嘴唇说出一千个谎言。
看电影的时候,我们看着一个个女性陷入死局,挣扎不得。
影片最后,小文骑着摩托逃离这个城市,远处梦露的雕像被拆毁,从她的视角能看到梦露白色的裙底。
《嘉年华》的英文名叫Angels Wear White,直译过来是“天使穿着白衣服”,可看到结尾我们就明白:这片白色的裙底背后隐藏着罪恶,它将成为这个女孩余生的底色,小米必须将带着这样的枷锁,追逐属于自己的一片天。
影片开头,服务员小米在梦露裙底下拍照。
影片结尾,受害者小文在梦露裙底下追逐,两个画面形成了互文,带给观众沉甸甸的思考。
最后,真心希望这部振聋发聩的电影能被更多人看到。
(电影烂番茄编辑部:木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