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记者 张雪婷】优秀的影视剧音乐,往往会成为影视作品的“代言”。比如一说起《星球大战》《辛德勒的名单》《泰坦尼克号》《加勒比海盗》等经典电影,很多人耳边就会响起各自的主题配乐。近日,国产动画黑马《雄狮少年》点燃互联网舆论,背景音乐也成为舆论关注的重点——电影中不断演奏的本土化插曲,将故事的“广味小镇”衬托得更加有滋有味。其实不只是《雄狮少年》,近些年国产影视剧产出一批优质的“音乐副产品”。有业内人士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认为,这正是中国影视行业更成熟、更多元的表现。
“首先能想起来的就是《西游记》主题曲”“对老电影比较有印象,比如《地道战》”“《激情燃烧的岁月》用一个旋律演绎整个作品,最令人难忘”……《环球时报》记者询问不同年龄段观众印象最深的国产影视剧音乐时,不少人称,“抓耳”的配乐,往往附属于那些本身口碑就很好的影视作品。音乐监制、影视配乐师梁潇(艺名“潇娘”)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称,以《甄嬛传》为例,主题曲《红颜劫》及其多首变奏,安陵容唱的《采莲曲》,以及悲剧剧情或妃嫔陨落时常用的女声哼唱曲《长夜孤枕》《女儿泪涟》等都能被人记住,这与该剧高口碑有很大关系。在网络上,《甄嬛传》粉丝剪辑视频长盛不衰,也反复加强观众们的记忆点。另一个例子则是,日本影视音乐大师久石让为姜文的电影《太阳照常升起》(2007年)创作的同名主题音乐,该配乐“出圈”是它在《让子弹飞》(2010年)中再度响起之时。“观众们能记住这样一个经典、有力量的曲子,也侧面反映出大家的审美和音乐教育有所提升。”
此前有观点称,国产影视音乐制作过于“套路化”,且很少有“抓耳”的旋律。实际上,对于影视音乐是否应“抓耳”,很早就存在争议。赞同者认为配乐应让观众印象深刻,“这首曲子就是这部电影的代表”;另一种声音则认为配乐应服务于剧情,“最好让观众无意识地融入作品中,音乐本身不要太过突出”。对此,梁潇认为,是否“抓耳”需要看导演的意图和音乐的功能性,“很多导演是不希望音乐抢戏剧情的”。她介绍称,音乐制作更偏音效化,是如今该行业的大趋势。如好莱坞科幻大片《沙丘》和国产悬疑剧集《隐秘的角落》,就大胆地把一些生活或想象中的音效放到配乐中,更能还原剧情氛围。同时,音乐还会与影视作品中的地域、文化元素更紧密结合。梁潇担任音乐监制的国产动画剧集《一人之下4》中,就有多首配乐采用贵州少数民族如苗族、侗族大歌等元素。
梁潇认为,音乐显得“套路化”,其实也是影视多元化的正面效应。“主题旋律能否耳熟能详,这很难预测。因为观众现在接触到的国内外影视剧太多、太广,几个月后还能常听同一首歌曲的情形越来越少。”
当然,影视音乐能否令人印象深刻并“出圈”,也存在一定运气成分。在好莱坞和日本,影视音乐领域已形成成熟的产业链。如大名鼎鼎的配乐大师汉斯·季默本人只负责旋律创作,他的音乐团队则承担配器、音乐工程、出谱、混音、音乐编辑等不同分工,这种模式能把团队的个人优势和整体制作效率最大化。相比之下,国内作曲家大都身兼数职,这与行业并未完全成熟、专业人才仍然缺乏有关。不过,随着近些年国产影视作品多样化,相关音乐也更加多样性,配乐师们正尝试从“套路”中寻求创新。一些配乐师会融入不同曲风,比如把电声融进管弦乐,或融入更多民族乐器。
“国内配乐师越来越多,这个职业已朝着正规化发展,比10年前专业了很多。”梁潇介绍说,很多国内配乐从业者都受过影视和音乐双系统训练,在大学阶段,影视配乐专业课程也越来越受欢迎。
来源: 环球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