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娱乐休闲

关于推荐几个狗狗的电视剧我想说20年前的《犬王》被顶上热搜,因戏炸死军犬,导演引起公愤被狂骂

20多年前的一部老电影热搜——

《犬王》。

不是好事。

从还没有微博的2008年开始,对这部电影的声讨,就没中断过。

起因,是当年导演姚守岗在一档节目中讲述的幕后故事——

为求效果真实,在拍摄时,这部军犬题材的电影,牺牲了一条活生生的功勋犬。

来源|《犬王》

与无数网友一样,飘了解到这一事件后的第一反应是——

震惊。

随后愤怒,甚至,有点不敢相信。

于是,特意找来当年那期节目查证,看到的,却只有更多令人齿冷的细节——

牺牲的狗狗不是单纯的表演犬,而是特意挑选的、屡立战功的退役军犬。

导演让它叼着炸药奔跑,在路的尽头引爆。

只为一个震撼的镜头,便让这条功勋犬当场身亡。

来源|《徐州日报》

当主创团队开始回忆拍摄过程,更让人觉得不适。

先是主演挨个为导演说话,夸赞导演尽力让军犬受最小折磨的“善良”。

必须保证让这只狗

一下完

来源|《流金岁月》下同

而后,说到动情处,导演姚守岗甚至潸然泪下。

在他口中,虐杀动物似乎倒成了满怀匠心、悲悯的创作。

但,你再瞧他在镜头外说的话——

成本、效果、影响、感染力。

每一个字讲的都是他的杰作他的电影,而与一条活生生的生命无关。

只因它是一条狗,在所谓“艺术”面前便如沙土浮尘。

来源|《彭城晚报》

荒诞的是,《犬王》讲的是抗日战争时期一条英勇军犬的故事。

这份纪念,却蘸着另一只英雄犬的鲜血写成。

而,这样的荒诞,不少——

有些忽视,是因为不了解。

日常生活里,我们与工作犬的交集能有多少?

街头碰到跟随警察巡逻的警犬,地铁里偶遇引领主人的导盲犬,还有不时在媒体上瞥见,不过如此。

但看不见,不意味着它们无足轻重、微如草芥。

比如军警犬。

它们的贡献,绝不能以一句轻飘飘的“只是条狗”带过。

2008年5月14日,四川。

天灾席卷过的城市,只剩断壁残垣。

废墟下,深埋着无数生死未卜的遇难者,下落难寻。

来源|《警犬出击》下同

昆明搜救犬基地立即赶来支援。

根据部署,救援人员以十人为单位分组,而每个小组的先锋,就是一头搜救犬。

在设备效用有限、人力捉襟见肘的灾后救援场景里,搜救犬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摇摇欲坠的大楼之下、人难以进入的废墟深处。

是它们,奋力搜寻着任何生命的蛛丝马迹,不带丝毫恐惧。

一个,两个……

一个个幸存者,在它们的指引下被救出。

这是纪录片《警犬出击》真实记录下的,军警犬的工作场景。

在灾难中,搜救犬是当之无愧的功臣,对悲痛的人们来说,它甚至就是希望本身。

而这一场景,仅仅是军警犬工作的一个片段。

在我们所不知道的角落里,它们往往承担着最危险,却也最无法规避的工作。

日常巡逻、安检排查、警戒看守,还有更危险的追凶、缉毒、排爆等。

都离不开工作犬们的协助与付出。

曾有一张消防犬穿着特制防火鞋的照片萌翻众网友。

但萌的背后,该被记住的,是它们冲入熊熊火海救人的英勇。

更令人感慨的,是培养一头优秀军警犬的代价——

极高的淘汰率和训练难度。

前阵子上过热搜的一张“没考上编制”的警犬列表,淘汰原因甚至会细化到长毛、耳软这些指标。

可见,培养一头军警犬,从一开始就是百里挑一的过程。

真正进入训练后,更是苦不堪言。

就举两项——

服从性训练。

即便面前有美食诱惑,甚至是放鞭炮,没有命令也绝不能挪动一厘。

来源|《军事纪实》下同

空降训练。

灵敏的双耳忍受着直升机轰鸣,从高空随士兵降下,也必须纹丝不动。


更别提那些日复一日、乏味又艰苦的体能、搜索、追击训练。

所以,千万别小看这些无言的战士——

光是成为我们身边的守卫者,它们就经历了难以想象的磨砺。

来源|《国防时报》

当然,也不只是威风凛凛、保家卫国的军警犬。

另一群身份更特别的工作犬,也在以它们的方式为我们的生活做出贡献——

医疗服务犬。

比如我们熟悉的导盲犬,就是典型的服务犬。

来源|《导盲犬小Q》

还有一些我们不太熟悉的“工种”,更刷新你对狗狗的想象——

陪护犬。

专门服务于患有癫痫等疾病的患者,能24小时监督、预警主人发病。

来源|《爱犬情深》(图中为模拟练习)

治愈犬。

是抑郁症、自闭症等疾病患者的福音,帮助他们减轻精神负担,防止过激行为。

来源| Youtube @Becca B

以及,嗅探犬。

由于犬类的嗅觉能够识别一些特定患者的分泌物气味,如今,许多狗狗开始被用于辅助医学检测。

新冠疫情期间,就有不少国家利用嗅探犬排查感染者。

而,培养一条合格服务犬的困难程度,比起军警犬,只能说有过之而无不及。

军警犬更强调顺应狗狗的天性,在建立服从性的同时,尚能保持野性和攻击力。

但许多服务犬的训练,则是要克服它们的天性。

它们的职责,就是以彻底的服从去完成照料患者的使命。

它需要无条件包容患者喜怒无常的情绪。

即便被唯一信任的主人借以发泄情绪,也要始终温顺、耐心。

同时,还必须在主人有任何不适迹象时,及时进行安抚。

来源|《爱犬情深》下同

它还需要长时间陪伴患者身侧。

因此,公共场所的礼仪规则都得熟知,不能添麻烦。

在课堂、办公室等地点,要不动如山,任何好奇心和玩心都不被允许。

更让人心疼的是。

由于它们需要和患者保持稳定的信任关系,服务犬往往还被禁止得到任何旁人的关爱。

自它从一群小奶狗中被选中之际,它就注定了将照顾主人当成毕生的工作。

这份工作,容不得任何人打扰。

除了以上这些。

实验犬、牧羊犬、雪橇犬、表演犬等等,都属于“工作犬”的范畴。

你或许听过这些被职业名词划分的狗狗,知道它们在做什么。

但,即便知道它们在干什么,却很少了解,它们在经历什么。

其实,当我们称这些狗狗为“工作犬”时,已经隐隐表达出一层含义:

它们的身躯,承担了许多本属于人类世界的负担。

但,《犬王》事件的存在,却给我们提了个醒——

当工作犬任劳任怨地完成着职责时,回馈它们的,不一定是爱的回报。

有时,甚至是以怨报德的虐待。

比如在影视圈,用特效或模型代替活体动物拍摄危险镜头,早已是国际惯例。

多数影视剧为避免争议,还会特意声明“没有动物受伤或受虐”。

但,虐待表演犬的行为却仍未能绝迹。

2019年,电视剧《清平乐》还在横店拍摄时,一段花絮流传网上——

为完成剧本上一条狗被马踢死的镜头,剧组使用了活体动物拍摄。

参与拍摄的表演犬,不仅多次被马拖拽,还被踢到腾空飞起。

尽管剧组及时发布了辟谣声明。

但不可否认的是,表演动物并未得到周全保护,且的确受到了惊吓和伤害。

另外,不为医疗目的随意为动物注射麻醉剂,也是非人道的做法。

若操作不当,是可以造成严重副作用及后遗症的。

一套公关下来,反倒更让人看见,这些言辞背后,对待生命的淡漠和无情。

场景移换到圈外,心酸的故事则更多。

去年,山西一位交警假扮成盲人乘坐公共汽车被司机拒绝。

几经交涉未果,最终被赶下车。

而一直保持温驯的导盲犬,倒在地上委屈地哭了起来。

不只是歧视。

因为导盲犬性情温顺,被虐待的事件,更是时有发生。

而故事中的导盲犬,往往忍受着折磨,也不敢抛下职责。

除此之外,还有景区被迫超负荷工作的雪橇犬,马戏团以生命危险满足猎奇眼光的表演犬,实验完后被遗弃在外等死的实验犬……

类似的新闻,并不鲜有。

虐待事件看起来是触目惊心。

然而,实际上,对于一些有编制的工作犬,虐待不是最常见的情况。

普遍的,是一些更为隐秘的忽视与冷漠。

飘想到《小主安康-宠物医院3》中的拉布拉多犬,天宝。

同样作为工作犬,它的人生虽没有什么闪烁的高光时刻。

但,普通得让人动容——

它自幼是马戏团的表演犬,需要忍受长期圈养、四处奔波的生活。

作为表演动物,残酷的训练和高负荷的工作更无从逃避。

从马戏团离开,天宝被卖到一栋大楼当保安犬。

此后,它经历了长达七八年的寂寞。

游荡在无数人的家门外,却没有一扇门向它敞开过。

年老体衰后,天宝才迎来了退役。

又是数次易主,才找到一个好心人领养它。

然而,被驱赶、疲倦了一生的身体,已经不足以支撑它享受最后的幸福。

一条大型犬的寿命,大约是12至15年,而工作犬由于属性问题,平均年龄要更低一些。

天宝的整个生命旅程,大部分都耗在了工作上。

但,人们向来只跟它索取,却从未给过它什么。

天宝的故事,映照出许多工作犬相似的命运。

当职责落在身上,它们责无旁贷,却没有因此而得到善待。

或在岗位上燃尽最后的火花,或是如物品般不断被交换,或是生活在不堪忍受的环境里,或是无人问津、独守牢笼的寂寞。

这些境遇的背后,折射出的,是把动物视为物品的冷漠。

其实狗狗要求的,实在不多。

无非就是过得去的生活,以及一份不需很厚重的爱。

恰如《小主安康》中所言——

它们遇见我们是一种幸运。

但我们拥有不求回报的它们,更是一种至幸。

然而,这份乖驯与天真,却成为它们被忽视、遗忘,甚至是虐待的理由。

这样的冷漠,随处可见。

为何工作犬的生存境况一直不被重视?

答案,或许可以回到《犬王》事件中寻找——

电影导演姚守岗多年来的辩解,少不了一个“爱狗”人设。

但,在他的采访中,这个人设却漏洞百出。

比如这句“别看是条狗,我心里挺不好受的”。

听着“慈悲”,却透露出一丝纡尊降贵的“施舍”和虚伪。

最核心的,是这句:

“比较下来,觉得这样做,还是值得的”。


来源|《扬子晚报》下同

试问,一个真正的爱狗人士。

怎么会将功勋犬的生命量化,作为可以和电影效果比较取舍的东西?

说是为了艺术,恐怕都太过勉强。

除了强调因为经费紧张,而不得不如此决定。

他还给出另一个解释是,牺牲的军犬已经十分年迈,且患有重病。

这种观点更令人不适。

在他眼里,仿佛没有用武之地的工作犬,便可以任意处置。

它做出了许多贡献,因此更应在弥留之际,以死升华他的“艺术”。

这不是人文关怀,而是将工作犬彻底视为了创造价值的工具。

要剥夺,便剥夺到最后一刻。

最后,导演还提到另一处幕后细节——

为了避免伤害军犬,剧组曾想过用土狗或野狗来代替。

来源|《彭城晚报》

这一信息,足以将他的“爱狗”谎言击得粉碎。

军犬是狗,土狗野狗就不是狗?

这不过是另一出“以羊替牛”的笑话,一种令人恶心的伪善。

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

导演的每一段狡辩,都透露出一种核心思维:理所当然。

为了打动观众、达到艺术效果,就可以牺牲一条生命。

因为功勋犬已经退役且年老体衰,就可以被决定生死。

他对动物的所谓慈悲和同情,全都建立在“实用”之上。

为了个人的目的,生命便可以被随意支配、处置。

而这种“理所当然”,几乎存在于所有苛待、虐待动物的场景里。

究其本质,其实是一种对生命的漠视与傲慢。

几年前曾有一个新闻——

一所医学院的学生将实验后的实验犬随意弃置在天台,任其挣扎呜咽,凄惨死去。

未来的医者不懂得尊重生命,又何谈仁心?

还有,86版《西游记》里的白龙马。

作为国产影视史上最有名的表演动物之一,白龙马实际上是一匹训练有素的军马,从部队提前退伍,加入剧组。

在《西游记》拍摄过程中,剧组走遍大江南北,时间跨度长达五、六年。

在此期间,连唐僧的扮演者都换了三个,白龙马却一直是那一匹。

它被塞在车厢里,陪着剧组走遍大半个中国,立下汗马功劳。

杀青后,白龙马被送往一个影视基地养老,杨洁导演还吩咐要好生照顾。

但数年后,当杨洁再去探望白龙马时,它过的,却是这样的生活——

被当做工具接待游客骑乘拍照,被当做景点经受无尽的叨扰。

而当它终于耗尽血泪,再无用武之地时。

它的下场,便是被塞进一个狭小的洞窟,孤独地度过晚年。


来源|杨洁《龙驹悲歌》下同

两年后,受尽折磨的白龙马悲惨离世。

但这对它而言,或许反而是解脱。

杨洁导演一直记得,多年后再见白龙马的场景——

它一直看着杨导,直到对方身影快要消失在视线里时。

叹了一口气,有些怅然地回过头去了。

这一声叹息,是多少有同样处境的动物们,共同的酸楚。

关于动物福利的文章,飘不是第一次写,也不会是最后一次写。

因为,保持一种最基本的善意与尊重,是为人之根本。

这些小动物们,是为我们贡献力量的伙伴,而不该是被无底线榨干的工具。

它们付出了这么多,只为协助、陪伴我们,甚至关键时刻,救助了多少人的生命。

反过来,我们能为它们做些什么?

最起码的,别随意处置或抛弃。

尊重它们的付出,在它们完成职责,退休之后,好好地善待它们。

保证它们获得足够的照料与呵护,安心地度过一段平安的、有爱的时光。

毕竟,懂得感恩,善待并尊重每一个生命。

才配称真正的“人性”。


关于作者: luda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