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赵晓明文字整理:邢娟编辑排版:崔官员
继承上面的内容:赵晓明:心理学家告诉我们自杀者的内心发生了什么。
如上所述,我知道自杀和抑郁症的关系,抑郁症患者容易找到负面信息的特征。
本文我们继续了解,心理网红过度负面的文章对人的影响,以及我们怎样识别可能自杀的人,我们怎么做才能更好地帮助到这些消极思维的自杀高风险人群。网络上无数的这些心理网红的文章,最喜欢用这种过度概括化的标题来吸引这部分人。
这样的话,时间长了就构成了一个镜像关系,也就是说消极思维的人越喜欢读这类的文章,那么这些网络信息就给他们越推荐这类文章,他们读得越多,他们就越会倾向于沉浸在这种负面情绪和记忆之中。由此他们会形成更加固化和僵化的一个概念。
这个概念就是他的童年糟糕透了,他的原生家庭糟糕透了。这种过度概括化的对自己早年经历的一句话形容,反过来又构成了他的抑郁症状的一个原因,而且会增加和加重他的症状。
所以,一个人如果总是不能均衡地回忆他的童年,而是偏好于回忆某一类痛苦的、伤害类的信息,并且偏好于去网络上搜索这类文章,那么最后导致的结果就是,他越是喜欢阅读原生家庭伤害了他的这类文章,那么越有可能导致他的病情加重,甚至有时候经过治疗之后的抑郁症,复发的概率也会增高。抑郁症患者复发之后,成功自杀的比例高达15%。
所以大家就可以知道,无论是在抑郁症病发的早期,还是在抑郁症的治疗期间,大家都要特别留意网络上的这类信息,对抑郁症治疗的负面的伤害作用。
对于由于抑郁的产生而导致一个人出现自杀念头的状况,其实他的身边人如果掌握一些这方面的知识,就可以有效的防止这种自杀现象的发生。
- 因为往往一个人在自杀之前他们会发出一些比较特别的信号,会通过某种方式把这个信号传递给他周围的人。
大家如果增强这方面的认识,就会能够对这类信息会增强识别的敏感度。
当然,这也就是为什么心理咨询工作者在和来访者在做咨询的时候,最重要的就是要和来访者确认下次是否来访者能够坚持做咨询,在必要的时候可以增加咨询的频率。因为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确保来访者能够始终有一个可以维系他生命的一个绳索。
- 出演过电视剧《杜拉拉升职记》的一个演员,就因为抑郁症自杀了。
他在自杀之前曾经给他的经纪人打过电话,通话很久,他不断的对经纪人说,你这次出去花了不少钱,我再给你转些钱过去。经纪人说没有花多少钱,不需要,但是他还是反复地给经纪人说,要不我再给你转些钱,你再去给谁谁再买些礼物等等。
- 所以大家要特别留意抑郁症患者,他给周围人发出的各种各样的一些信号。
这些信号有一些可能在平时看起来也很正常,但是对于一个抑郁症患者来说,我们都应该给予多倍的一种关注。
我们重视这些信号,并不代表这些信号就一定意味着什么,但重视这些信号就能够给他们更多的一些沟通,甚至给他们一些专业的辅导和帮助,就能够在他们实施自杀之前,有效降低这种自杀的风险和概率。
一般而言,我们说一个人为什么会选择自杀,不管他是否有抑郁症,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他有一种无望感,他对未来的预期是消极的。
所以我想非常强调一点,恳求恳请那些心理网红不要再写这些原生家庭伤害了人的文章了。因为你写得越多,你越会给很多当事人造成一种无望感、绝望感和对自己未来生活的一种失望和不良的预期。因为这些文章无一例外地,都指向原生家庭对他们的伤害一辈子都解决不了,甚至有的网文直接就说原生家庭毁三代人。
这样的一种绝望的情绪,通过一种文字在网上不断的散布,所以大家可想而知,这类心理网红每天其实无形之中,在推动着伤害甚至杀害别人的事情。有的时候他们个人可能并不知道,而有的人是有意而为之。
对于那些无意而为之人,可能他自身也有一个抑郁的一个因子在驱使着他,不断的去写这类的文章,因为他也在用一种选择性偏好的方式,优先的去选择这类能够伤害他,也能够伤害别人的信息。
所以,这篇文的目的,就是呼吁我们全社会大众的注意,包括很多心理咨询师的注意,不要在心理咨询中再给来访者不断地散布,这类原生家庭伤害了他的这种信息了,这种信息很有可能对你的来访者是致命的。伤害了他的这种信息了,这种信息很有可能对你的来访者是致命的。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