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国产权谋剧都要想《琅琊榜》,但迄今为止最好的国产权谋剧应该是《大明王朝1566》(豆瓣评分9.7)。这是一部令人敬畏的作品,看了以后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权谋剧
《大明王朝1566》是嘉靖帝(进步国宴)沉迷首都20年,没有登上朝鲜,重用严嵩(叶洪延)领导的干党和太监,组成私人预感,导致贪吃横行,民不聊生。
以太子裕王为代表的清流掀起“倒严”斗争,无党无私的清官海瑞为民请命打击腐败,各方势力勾心斗角,尔虞我诈,掀起了一股血雨腥风。《大明王朝1566》里,每个角色都是人精,不管是身居高位的首辅,还是腰缠万贯的富商,或是身份卑微的太监……个个都多谋善断▼
但最会玩弄权术的却是20年不上朝的嘉靖帝,他表面上不问朝政,实则牢牢掌控整个国家的运转。他聪明绝顶,却自私自利,在位45年,搜刮天下民财,是一个看透一切的极端利己主义者▼
嘉靖帝表面上不管朝政,实则重用太监组成的司礼监,让这些贴身“家奴”代行自己的意愿,他则躲在背后操控一切▼
兵家有云——“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所以嘉靖帝在各个大臣身边都安插了“监听器”,连皇储裕王都无奈慨叹:“这么大一座王府,到处是眼线”▼
当时官场那么黑暗,最主要还是有嘉靖帝对奸党的庇护。他执政多年一直重用严嵩及其党羽,任由他们贪污腐化▼
对严嵩奸党的恶行,其实嘉靖帝都了如指掌,但为何纵容他们呢?
首先,这些奸党对嘉靖帝都很贴心,尽量迎合他的物欲追求,收上来的税都自动分一部分进皇帝的小金库,肯花钱给皇帝修宫殿▼
其次,奸党对待百姓都是毫不体恤的,而且势力庞大,所以很容易就能给皇帝收上来很多税收▼
另外,贪官们贪的财其实也只是帮嘉靖帝暂时保管而已,因为嘉靖帝一抄他们的家,就不愁没钱花了。
果然,后面严嵩等人贪得越来越过分,嘉靖帝就决定收网了:“要是他们还想再多捞……朕也就不能再容他们”▼
严嵩党羽密布,嘉靖帝并没有贸然出手,而是欲擒故纵。嘉靖帝对严嵩的参奏都批准,还当着他的面打压“倒严派”,让严嵩错以为登上了人生巅峰▼
嘉靖帝营造了一种要抓“倒严派”的假象,最后剑锋一转,把严嵩的重要党羽都一网打尽、通通抄家,抄出了上千万两▼
奸党倒台了,轮到清流处理朝廷事务,他们果然很不懂得为皇帝着想,想着把刚抄到的1000万两都分去当军饷、补发地方官员工资和多收的农民赋税,嘉靖帝听到后勃然大怒▼
最后六部九卿只能想方法削减预算、节省开支,为皇帝修建宫殿留出300万两。
没了严嵩的压制,上百个被逼急的官员想一起面谏皇上,结果被新上任的司礼监总管陈洪堵在门外,陈洪还命令太监们毒打坚持上奏的官员。
到了这一幕,嘉靖帝才向贴身太监说出重用陈洪而让服侍自己几十年的吕芳去南京守陵的原因:因为这么阴狠的事,吕芳做不出来,他也不想让吕芳做▼
所以,这真是个聪明绝顶但坏得彻头彻尾的皇帝。
《大明王朝1566》不仅有精彩的权谋戏,还通过权谋来剖析制度和官场,呈现了人性的复杂,而不是简单定性善与恶、清与浊,立意非常高级,比如:
海瑞刚正不阿,一心为民,敢于挑战皇权,却负了家,老妈、老婆和女儿都跟她过着清贫的生活,他长期在外奔波也不能照顾家里,最终妻子难产而死,女儿溺亡▼
所以人人都佩服海瑞,但有几个人愿意成为海瑞呢?
海瑞只知道遵照律法和正义来办事,但前方抗倭急需粮草时,反倒是新任总督赵贞吉用变卖抄没的富商家产和强征赋税的不正当方法才能供应得上军饷▼
如果当时让海瑞来处理,估计前方将士都得饿死。
精通谋略、出淤泥而不染、冒死抗倭立下大功的胡宗宪,虽是贤臣,但他治下的省份却贪墨成风,最终他因为是严嵩提拔起来的,死在清流的清洗之下,也被抄家了▼
奸党严嵩重用自己的儿子,儿子嚣张跋扈,在御前会议议事时直接喊严嵩爹,被老爸diss:“这里没有爹,只有我大明的臣子”▼
倒严成功后,清流之首徐阶上台了,也是重用儿子,也出现怼儿子的一幕:“议国事就议国事,什么父亲儿子!这里是内阁!”▼
嘉靖帝虽然自私自利,但并不糊涂。面对一直跟自己作对的海瑞,他并没有杀死,而是留给继任者,因为他也知道海瑞是把难得的利剑▼
他还把三个清流代表早早派去当储君裕王的师傅,好日后辅佐他,还是很有战略眼光的。
嘉靖帝的用人理论也有几分道理:长江水清,黄河水浊,但都能灌溉两岸数省的田地,不能因水清而偏用,也不能因水浊而偏废▼
这当然是不符合正义道德的,但对于封建时代的上位者来说,却是至理名言。
这就是《大明王朝1566》的高明之处,并没有简单去定义善与恶、好与坏,而是让观众更全面、理性去看待官场和制度存在的问题。
当然,如今是21世纪了,那些封建时代的治理思想都过时了,但《大明王朝1566》这样的作品依然能带给我们很多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