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娱乐休闲

少年行令狐楚看这里!用英雄诗篇滋养心灵

资料来源:中国军事网-中国国防报

最近在上野艺术网上看到了—— 《边塞诗书法作品征集令》的信息。

消息称,驻守在东北某边陲小镇的部队与尚雅艺术网联系,为丰富边防军营的文化氛围营造浓厚的边塞文化,想通过该网站征集部分边塞诗书法作品,以培树边塞军人的浪漫情怀,并将于“八一”建军节前在边防部队组织展览。

习主席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边塞诗作为中国古典诗歌中重要的诗体类型,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诗歌史上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自它从远古时代的刀光剑影中铿锵而出的那一刻起,就一直高奏于中华民族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边塞诗或描写边塞战争中刀光剑影的战场,或抒发诗人投笔从戎、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或表现思乡念亲的离别情绪,从不同侧面展示了戍边军人和关心关注边事诗人的情感。无论是叙事写景,还是咏物抒情,字里行间无不涌动着强烈的爱国之情、忧国之心和报国之志。尤其是英雄主题的边塞诗,读来不仅能唤起每个人深植内心的英雄情结,还能滋养我们的心灵,让我们从内心走向崇高,从灵魂深处超越自我。

“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一个像猿猴一样灵活敏捷,像豹螭一样凶猛迅速,左右开弓,百发百中,俯仰全能,武艺高超的白马游侠形象跃然纸上。“游侠”作为封建社会一个特殊的群体,春秋战国时就有了,大家都知道的荆轲、要离等都是其中的代表。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争霸,各种社会矛盾激化,由黄巾起义到董卓之乱,再到延续多年的军阀混战,民不聊生,却为游侠驰骋立功提供了良好的契机,董卓、曹操、徐庶、鲁肃等人早年都有过游侠经历。他们行侠仗义,捍卫公平正义;他们轻生死、重承诺,为朋友两肋插刀。而曹植著名边塞诗《白马篇》中的这位游走边塞、忠勇报国的青年游侠,不是当时传统意义上的“游侠”,而是一名列入军人名册的卫国壮士。曹植也用爱国精神改造了游侠精神,“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特别是最后两句“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不仅是对军人舍小家为大家,弃身报国、视死如归的豪迈气概和英雄精神的讴歌,更成为一代代爱国仁人志士的行动指南和铮铮誓言。

边塞诗中也有可爱的巾帼英雄。一千多年来,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在我国家喻户晓,木兰的形象一直深受人们喜爱。人们从她代父从军的事迹中看到了一个伟岸杰出的巾帼英雄形象,听到了她强烈的保家卫国的爱国情怀和渴望和平的心愿。其实,在她身上“忠孝两全”都得到了最好的诠释。唐代韦元甫模仿《木兰诗》写了同名的诗:“世有臣子心,能如木兰节。忠孝两不渝,千古之名焉可灭!”一面是“可汗大点兵”的急迫情景,一面又是父亲年老多病、兄弟年幼体弱的家庭实际,木兰“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实现了保家与卫国的理想统一,也实现了中国传统的“忠孝两全”。木兰以女儿身对父亲尽的孝不是守在床前的养老送终,而是代父从军,立功边塞;“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借明驼千里足,送儿还故乡’”,木兰为国尽忠要的是冒死战沙场,而不是做官在朝堂。木兰的“忠孝”是大写的“忠孝”,加之她善良、勇敢、不慕名利的诸多优秀品德,使她成为男女老少都爱戴的一个完美的英雄形象。

我国自古就有“英雄出少年”的说法,梁启超在他的文章《少年中国说》中说道:“少年强则国强”,边塞诗中更是有许多赞美杀敌报国的少年英雄的名篇。“弓背霞明剑照霜,秋风走马出咸阳。未收天子河湟地,不拟回头望故乡”是中唐令狐楚的《少年行》组诗中的第三首,写一名英俊少年,身背装饰有明亮彩霞宝石的良弓,腰挎磨得锋利无比、闪耀着阵阵寒光的宝剑,在瑟瑟秋风中跨着战马飞驰出京城长安出征时的情景。飒爽英姿的将士们都身怀不收失地、誓不回头的决心。犹有凌云志,慷慨歌少年。李白、杜甫、王维、王昌龄等众多诗人都曾写过《少年行》,或书写少年报国从军的壮怀,或颂扬他们勇猛杀敌的气概。各首既独立成篇,合起来又是一个整体,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个威风凛凛、驰骋沙场的少年英雄形象。

说到英雄就不能不说战场上的将军,“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卢纶一首《塞下曲》,通过夜晚打猎时的一次惊险经历,把飞将军李广的英武形象写得传神。南朝诗人虞羲一首《咏霍将军北伐》:“拥旄为汉将,汗马出长城。长城地势险,万里与云平。凉秋八九月,虏骑入幽并。飞狐白日晚,瀚海愁云生。羽书时断绝,刁斗昼夜惊。乘墉挥宝剑,蔽日引高旍。云屯七萃士,鱼丽六郡兵。胡笳关下思,羌笛陇头鸣。骨都先自詟,日逐次亡精。玉门罢斥堠,甲第始修营。位登万庾积,功立百行成。天长地自久,人道有亏盈。未穷激楚乐,已见高台倾。当令麟阁上,千载有雄名”,以精练的语言、贴切的用典、层次井然的叙事,生动地刻画了西汉名将霍去病的英雄形象。

英雄不仅只是那些闪光的个体,更有无数不知名的士卒。王翰那首广为传唱的《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表现的是戍边军人视死如归的豪迈和旷达。诗人将深沉的痛苦寄予豪爽的神情之间,酒还未喝,人就已沉醉在激昂的情感之中。这样的英雄浪漫主义只能在边塞这样辽阔苍茫的大地上诞生。这样充满男子汉豪放、粗犷气度的诗作也正是生活、战斗在这片热土的将士们所特有的精神面貌的真实反映。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从军行》)”“平生怀仗剑,慷慨即投笔。(刘希夷《从军行》)”“为君意气重,无功终不归。(吴均《战城南》)”“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岑参《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英雄主题的边塞诗不胜枚举,它们既是官兵滋养心灵的甘露,更是一份培育“四有”新一代革命军人的优秀教材。每个官兵都应自觉将其列入学习范畴,挑选一些朗朗上口的诗文,反复读、读反复,晓之以理,悟之其意,把自己置身其境感受其中迸发出来的武德正能量,培塑战斗精神,提升战斗力。

关于作者: luda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