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昨晚很多朋友看到了《幸福到万家》的最后一集。
我不知道大家是怎么想的。
在我看来,这个结局和这部剧7.1的分数一样,没有那么好,显然也没有那么差。整体上是中规中矩的水平,涉及到很多社会热点问题,但只是刮靴子的程度。
大多平淡如水。
尤其在导演是郑晓龙的前提之下。
当然,假如我们对一部普通的影视剧寄予厚望,期待它能为我们现实生活带来什么明显改变的话, 那显然有些强人所难,也不太现实。
原本该平静结束的这部剧,不想却在今天又起了一个不大不小的波澜,编剧赵冬苓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一篇文章,名为“《幸福》创作过程中的挣扎与遗憾——写在《幸福到万家收官之时》”,我看了之后,感慨不已。
下面,我将结合这篇文章,详细谈谈我对《幸福到万家》这部剧的看法,包括剧情、人物设定等诸多方面,或许没有一针见血的犀利,也请大家见谅。
1、何幸福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如果仅从剧中来看,何幸福几乎是一个完美无缺的人,甚至很多时候,她让人看起来,就像是一座需要让人祭拜的雕像,几乎可以模糊掉性别。
假如你把她换成一个男性。
妹妹在婚宴上受到欺负了,他动手打了婚闹者,和村支书的儿子万传家对着干,丝毫不怂,后来去往城市打工,一边安慰自己的爱人,一边积极上进,逐渐站稳脚跟。
最后回到家乡,带领村民们一起致富,并且向不公平和丑恶的现象大声说不。
正是在急于塑造足够“伟光正”形象的基础之上,何幸福逐渐被抹掉了那丝人性,尤其是身为女人的人性,从而变为了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符号,既然是符号,自然是可男可女,也分不出男女,更没有必要分男女。
只要记住一点,何幸福是天降猛人,是来带着村民们共同致富的人,就可以了。
但在赵冬苓的原剧本中,我看到了女性身上那些独有的闪光点。
比如,她一直都在律所工作,和王庆来离了婚,还尽可能地争取到了孩子的抚养权,这说明什么?尤其是对女性?
说明何幸福跳出了传统婚姻和性别带来的桎梏,是具有独立意识的现代女性。
和万家集团打水污染的官司,是因为水质影响了秋菊(原剧本幸福叫做秋菊)客栈的生意,并且一直都支持秀玉依靠法律途径拿回自己的身份。
更为关键的是,她还通过和王家打官司,拿回了秋菊客栈的产权。
何幸福在最后一集回到万家庄的时候,是因为万善堂的建议,她回来是来竞选村主任的,并且最后她和万传家平票,万善堂则把关键的一票投给了幸福。
唯有这样的一个幸福,才是具有人味的,她身上纵然拥有勤劳勇敢、公正执着等宝贵的精神品质,可她依然会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断争取,而不是到处和稀泥,毫无计较的奉献。
就如同赵冬苓自己所说:“幸福这个形象是一个逐渐学会为自己而活的女性,而不是活得符合正确期待的女性,这使得它的每一片羽毛都写满了敏感词”。
2、剧集的主题
我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都能看出,该剧的一大主题,就是展现法治建设在农村推进的过程,从律所的设定,到关涛等人对农村官司的坚持等等,也都应对了这个主题。
编剧赵冬苓在原小说基础之上进行创作的时候,也阐明了三点想要表达的主旨:
第一点,农村基层治理的现代化;第二点,由农村辐射到更广阔的社会方面的法治进程。第三点,普通民众法治意识的觉醒。
在由原剧本更改为电视剧播出版本的时候,不能说是两者的内核毫无关系,最起码也是三点主旨尽失,彻底失去了原剧本的“骨架”。
先说第一点。
以万善堂为例,在赵冬苓的剧本体系中,他是一个“村霸”式的领导人,在万家庄说一不二,几乎无人敢拂逆他的意思,在他的身上,应对的正是农村基层治理的现代化问题。
它不该是某一个人的一言堂。
电视剧中保留了万善堂一部分的“村霸式”治理方式,但同时他又变成了一个善听人言、知错能改的村委会书记,这就在他身上造成了一种深深的割裂感,即依靠旧式宗族和个人权威凝造出来的管理体系,和基层治理现代化与民主化之间的绝对矛盾。
既然善听人言,那么必然对这个人身上的批判只能是改良式的,比如许多事情,他认个错或者采取一些补救措施,就能顺利过关,从而造成对其批判,只能停留在较浅的层次。
严格来说,并不触及根本。
比如在剧中一直给人的感觉,就是万家集团是万善堂家的私产,万善堂父子可以依靠其去为自家的私事买单,比如给秀玉安排一份好的工作。
又比如最后何幸福当选村主任,最大的原因貌似还是万善堂的提名和推荐等等。
再说第二点。
不断推进法治进程,是实现依法治国的不二之路,作为一部乡村题材剧集,《幸福到万家》中也寄予了编剧赵冬苓,想要展现农村辐射到更广阔的社会方面的法治进程的努力。
就如同剧中的幸运一样。
身为大学生的她,虽然生于农村,长于农村,但在城市定居是大概率事件,而姐姐结婚时,在万家庄的“婚闹事件”,于她而言,是飞来横祸,是无妄之灾。
能够还给她公道和正义的,不是姐姐幸福抡出的那一“开瓢”的板凳,更不是万传家那走嘴不走心的道歉和赔偿,而是法律。
从农村到城市,幸运就背负着这样巨大的心理包袱。
但在剧集里,最后面对各种现实的压力,幸运妥协了,也许很多人会觉得这很贴合现实,很多人面对优厚的条件和压力都会选择私了,但这不就是秀玉被顶替事件揭开之后,王家爸妈的另外一个翻版吗?
我承认足够现实,但对于这部剧来说,本不该这么处理。
既然选择揭开伤疤,进行批判,那么就不该只批判没有进步,就如同只破坏而不建设一样,都是某种程度上的堕懒和怯懦,于电视剧主旨丝毫无益。
还有第三点。
这一点也尤为明显,我只举一个例子,就是幸福打官司。
在原剧本中,幸福打了几场官司,水污染是为了自己客栈的水质问题,和王家打官司是为了拿回客栈的产权,以及对孩子的抚养权,而支持秀玉通过法律拿回自己的身份,是为了心中的正义和公道,相信法律能够“将强者归于公正,给予弱者以公道”。
其他村民看到幸运依靠法律维护自身权益取得成功之后,于是法律和法治终于镌刻在了每个农村群众的心中,并且在关键时刻敢于拿起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切身利益。
这才是普通民众法治意识的觉醒。
而遗憾的是,在电视剧中,为了延续幸福的人设和伟光正的形象,即使知道很别扭、很脸谱化,可依然需要让幸福以“天降猛人”的姿态,采用一切大包大揽的方式,鼓励村民们打官司,给予各种帮助,而未看到任何形式的“觉醒”。
于是,假如幸福走后,万家庄又恢复到了原样,渐渐会有人忘记她曾经来过,从而变成停留在人们心中的一个苍白的符号;而幸福没走,她选择留下之后,又变为了年轻版的万善堂。
仅此而已。
结语:
其实还是要感谢以郑晓龙导演,赵冬苓编剧,和赵丽颖、罗晋、刘威等演员为代表的一众主创们,在当今的影视文化环境下,其实创作一部农村现实题材的电视剧,很有一些“逆潮流”而动的意味,而看得出来他(她)们是带着诚挚的态度在进行创作的。
尽管结果有遗憾,但是这群人,依然值得我们一次次发自肺腑的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