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宇宙的起源和运动规律是老子哲学最重要的特色,也是老子在《道德经》努力解决的最重要课题。
而且在老子心中,这样的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它既是道的重要内容,也是理解道、把握道的重要基础。更重要的是,“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通过认识“古始”,可以有效地把握现在和未来。所以,老子用尽了智慧的极致,力图用最精辟的思维和最形象的语言来向我们展示他所理解的古始或宇宙起源。他在《道德经》第十四章写道:“视而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看又看不见,叫做无影;听又听不到,叫做无声;摸又摸不着,叫做无形。这三种现象都不可能再细化深究,因为它们是混合于一体的。它的上面不显得明亮,下面不显得阴暗。它绵延不绝,不可名状,只能说是一种没有实体形象的存在。可以称之为没有形状的形状,没有实体的形象,也可以说它是一种混沌不清、迷离不定的状态。面对着它,看不见它的前头,尾随着它,也看不见它的后面。掌握了亘古已有的规律,就可以凭借它来驾驭、把握现在的一切事物。能够了解宇宙及万物的起源和初始状态,这是把握“道”的基础和前提。
这里,老子向我们描述了三个现象和三个概念:
第一,混沌。老子认为,宇宙的初始,是一种混沌状态。它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而且混而为一。
第二,无物。老子认为,在宇宙的初始,实际上是一种不明不暗的状态,它渺茫幽深,不可名状,是一种没有实体形象存在的状态。
第三,惚恍。所谓惚恍,就是一种闪烁不定的状态。人们难以琢磨,更难以把握,迎着它,却看不见它的前头,尾随它,也看不见它的后面。
读过《圣经》的人可能会感觉到,老子这种对宇宙初始情形的描述与《圣经》开头对上帝创世纪前宇宙状态的描述非常相似。《圣经》说:“起初,上帝创造天地,地是空虚混沌,渊面黑暗。”上帝就是在这个基础上,造了光,造了空气,造了日月星辰,造了植物动物,造了人类。这两种描述,有一个重要的相同之处:即宇宙史前是一种混沌无物的状态。只不过老子将宇宙和万物的起源归结自然或道,而《圣经》则将之归结为上帝。
令人神奇的是,老子这种对宇宙起源的描述,竟然与现代物理学对宇宙起源的解释惊人地相似,如出一辙。有物理学家指出,老子的“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是对宇宙诞生的一种精彩描述,与霍金对宇宙起源的解释完全吻合。也有人认为,老子对宇宙起源的解释和描述,与霍金在此方面的认识和结论,几乎达到了完全一致的状态。
霍金被誉为自爱因斯坦以来世界最著名的科学思想家和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是黑洞理论和“大爆炸”理论的创立人,他成功地用量子力学和广义相对论描述了自大爆炸开始和之后的宇宙。量子力学和相对论中分别有一个基本原理,即:不确定性原理和光速恒定原理,而《道德经》第十四章则完全精辟地阐述了这两个原理。量子力学中的不确定性原理是:一个基本粒子的位置不确定叫△S;速度不确定叫△V;质量叫m;这三个参数不能为零,只能混在一起来说,三者的乘积要大于等于普郎克常数。当基本粒子的内秉质量为零时,就成为了光,而光遵守光速恒定原理,即不管观察者运动多快,他们应测量到一样的光速。而老子所述的“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与不确定性原理完全相符。随后,老子说:“其上不皎,其下不昧”,又恰如微观粒子不确定性的一种形象的描述。当基本粒子的内秉质量为零时,此时的基本粒子就是光。因此,“无状之状,无物之象”就是对光的描述,光的典型特征是波粒二重性,波是象、粒是状,光波没有质量,所以是无物之象;粒子无法确定其速度和位置,所以是无状之状。但老子并没有给它起名叫“光”,而是叫“惚恍”。惚恍是光速,在物理学家们的发现中可以得知恒定的是光速而不是光本身。而后老子描绘了“惚恍”的特点:“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与物理学家描述的光速(不管观察者运动多快,他们应测量到一样的光速)有异曲同工之妙。
我们不能说,老子的结论完全有科学依据,但也不能说上述解释完全是牵强附会。它至少可以充分地显示和说明,从古到今人们通过不同的渠道和手段对宇宙奥秘的不断探索的艰难过程,以及我们古代智者通过自己的努力所达到的认识水平和境界。我们虽然不可得知老子究竟用什么样的手段得出如此惊人的结论,但其思想中所包涵的真知灼见,足以使我们对东方这位古老的哲学家表达我们最深切的钦佩和敬畏。这也许就是哲学的意义。
老子认为,“能知古始,是谓道纪”,能够了解宇宙和万物的起源,知道宇宙和万物的初始状态,对人们理解道、把握道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是一张入“道”的门票,是人们理解道、掌握道的重要基础。
在老子的观念中,道纪,既是道的纲领和主要内容,也是人们认识道、把握道的基本方法,因此,道纪具有本体论和方法论两个方面的意义。老子哲学,围绕“道”有三个重要元素,一个自然,一个辩证,一个实践。道是自然的,道是变化的,道是用来指导人们实际生活的。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我们可以说,老子哲学是一种实践的、辩证的自然唯物主义。
“执古之道”,目的在“以御今之有“。知道了古始,就掌握了得“道”的基本要领,也就掌握了有效把握现在和未来的法宝。
【摘编自《智慧的维度》,张国春著,人民出版社出版。参见本书第8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