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发生的两件事引起了我对青年群体成长的苦恼。
”
一是,有天夜里,我在办公室赶点材料,学生小A给我发来微信。“老师我今天考了XXXX,我自以为准备的挺好,结果考试的时候不知道脑子里咋的了,挂科是没跑了,还有可能直接重修,我大一都挂了三科还重修一科,现在又这样,我不知道还会变得多糟。我感觉我的人生无望了……”
出于从事辅导员的敏感,担心小A因为受挫引发心理困扰,我放下手头的材料,赶紧给小A回了好多条微信,大概就是鼓励他以后还有机会重修,不要放弃学业的希望,你还有很多优秀的特质……总之就是,你很棒,没关系,继续加油。
回复给我的是一段将信将疑的担忧和匆忙的感谢。我知道,在他人生中下一个高光时刻来临,从而成功找回自信之前,这种失败的自卑将一直陪伴着他,在心底扎根发芽,在他下一次受挫的时候更加质疑自己,怀疑人生。
二是,校庆期间一个学生回学校找我聊天,她刚辞了一份薪水可观的工作,跳槽到一个普通的公司和待遇平平的岗位。我问她这样选择的原因,她说生活太累了,压力太大了,我不想奋斗了,我只想过一点舒心的生活。
担任辅导员几年来,我发现学生遇到的普遍困扰正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第一个阶段是我们自己念书的时候,主要是游戏成瘾,娱乐至上。刚刚从高中牢笼中解放的我们,正好赶上游戏业的蓬勃发展期,回到宿舍就是支起电脑开黑,辅导员甚至跑到网吧去蹲守抓人,有时还要大半夜突击查寝,看看有没有逃寝去包夜的。总的来说,我们那时候就是一群贪玩的孩子。
第二个阶段是我自己毕业带第一批学生的时候。处理的主要学生事务就是各种情感问题,包括男女朋友问题,宿舍关系问题等等,每天就是在学生宿舍或者办公室做“居委会大妈”,从曲折多变的感情关系中梳理每个人不同时期担任的不同角色(大概就是谁是谁前任,谁是谁闺蜜,谁和谁是一伙的),从学生你一句我一句“八百年前”的“陈芝麻烂谷子”里分辨是非曲直,在我看来,那时的学生是情感胜于理性的敏感体。
第三个阶段就是现在带的以00后为主的新一代大学生。他们的主要特征是脆弱、迷茫、佛系。带这批学生以来,我发现学生面临最多的困扰是“人生的意义是什么?”“不知道未来要从事什么工作”,甚至“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我能做什么?”“我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为什么读大学?就这样吧,读大学还不如去打工”……,我认为当下的大学生是信仰缺失的自我矛盾体。
谈到信仰,我相信绝大多数大学生在包括辅导员在内的整个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教育引导下,已经扎实树立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信心,他们觉得中国好,中国的未来也会好。关键在于,他们觉得自己不够好。
信仰有宏观的,也有微观的,一个健全的人格不仅包括对集体对国家的世界观,关键在于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很多大学生也有志于把个人理想融入到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但是他们仰望星空的时候,却觉得那只是星空。一个人再脚踏实地,也到达不了。他们不是不信星空了,他们不相信自己了。在这个纷繁复杂、高速发展的社会里,我,一个普通的大学生,能做什么?我真的太渺小了。
谈起这种人生的无望感,还是有一些环境原因的,也是社会发展中的困扰。对比今天的日本青年的佛系文化、宅男群体,中国是不是有些似曾相识?这就是一个成熟社会在不断的阶层固化过程中,年轻人对于“跃层越级”的不自信和无能为力,面对含着金钥匙的二代们不必奋斗即可成功而感到羡慕嫉妒,感叹着“别人的人生的起点是我这一辈子达不到的终点”而感到无助,面临着“省吃俭用奋斗一年,却买不起一平米”的房价压力,我们的青年朋友怎能不感到迷茫?
一些新媒体的兴起也助推了无望感和焦虑的产生。在信息闭塞的年代,大家都觉得自己过的挺好,也还有希望。随着抖音的爆火,人们在消费视频产品产生快感的同时,这种及时性快感却更多的催生了对现实世界的失望,“别人怎么这么有才?”“别人怎么这么有钱?”“别人怎么这么好看?”“别人的生活怎么这么好,天天吃大龙虾?”是啊,和抖音上的网红比起来,我们咋就过的这么不如意呢?再比如刷朋友圈。看某个曾经的好友到欧洲旅行,晒着复古的街景和异域的美食;看见同年入职的同事刚刚升职加薪走上新的岗位;看到曾经的闺蜜新交到一位巨帅的男朋友;看到曾经一起k歌的好朋友拿着吉他熟练弹着轻快的旋律……你放下手机看了看一无是处的自己,痛恨自己的父母为什么不遗传给自己优秀的基因?想了想平淡无味的工作和一眼望到底的职业生涯,从心底卷起了无尽的不甘和深深的宿命感、囚禁感,20出头的你叹了一口气,自言自语,“这辈子,也就这么回事了。”
我们该怎么办?我们真的人生无望吗?
在教育资源阶层固化之前,读书求学是重要的晋升通道,知识就是力量。此外,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创业兴家的年轻人们也不在少数。但是,绝大多数年轻人,在我们这个年纪,都还是平庸的、奔波的,默默无闻的,都还在拔节孕穗期,关键看谁能耐得住寂寞,放平心态,厚积薄发。
摆脱无望感,首先是要树立自信。
要相信这个社会是不断进行新陈代谢,我们这一代人迟早要成为社会的栋梁和中坚力量,现在也许你觉得无望迷茫,但也正是沉积蓄力的关键阶段,不要在意职位的高低、工资的多少,要多关注自己的核心能力是什么,作为人才的竞争力在哪里,将来能够为社会创造多少价值。
摆脱无望感,其次是要脚踏实地。
很多人也有美好的愿望,但是自律不严。想要好的学习成绩却吃不了贪黑起早的苦,想要好的身材却忍耐不了运动的疲惫,抵制不了美食的诱惑。每个人都想成为更好的自己,但是修身之路漫漫,年轻人最重要的就是磨练心性,培养耐心。要有狼一样对成功近乎狂热的渴望,绝不轻言放弃;还要有骆驼一般的坚韧和毅力,受挫不灰心,埋头走好脚下的路。
摆脱无望感,最后还要心无旁骛。
你羡慕别人去国外旅游,却不知那是人家提前加了多少班才争取来的年假;你嫉妒别人升职加薪,以为全都是靠关系走后门,却不知”二代们”早已比你想象的还努力。抵制不了网络的诱惑就统统卸载,卸载游戏,关闭朋友圈。别人的好日子是别人的,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朝着自己的方向,心无旁骛的走,学成别人家的孩子,成长为令别人羡慕的自己。人都要争口气,大锤有句名言,“今天你对我爱答不理,明天我让你高攀不起。”
最后,对于文章开头的小A,有些话我没说的太狠。我其实挺想告诉他,你今天遇到的坎儿都迈不过去,将来走向社会,生活的现实会给你一记记耳光,扇到你绝望,扇到你屈服。
今天跪下了,明天就别想再轻易站起来。
孙凯明
讲师,大连海事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辅导员,曾获全国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二等奖、第十一届全国辅导员年度人物入围奖、辽宁华育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辽宁高校“我心中的好支书”、大连市优秀辅导员、大连市优秀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中国大学生在线
内容来源:辽宁辅导员(ID:xinyangxingluren)
图文编辑:刘沛(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
值班编辑:于蕾(辽宁科技大学) 刘梦宇(临沂大学)刘沛(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
责任编辑:盛楠
和小中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