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炒饭观点
传统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对投降和俘虏问题持截然相反的态度。
因而俘虏的意义自然完全不一样。传统东方文化通常认为,投降是耻辱,被俘虏,就是偷生,就是懦弱,就是失去气节。只要是俘虏即便战后被释放回来,也会受到严格审查,甚至会背负一生耻辱,受到歧视。所以每次战争下来,具有战争荣誉感的东方军队,很难被大规模抓到俘虏的。
而西方军队则完全不一样,当弹净粮绝,或者明显处于战场劣势的情况下,西方的军队会很轻易地放下武器,举起白旗。一点都不会有任何的心理负担。因为他们认为在战场上自己尽力了,然而战争输了,自己投降、被俘虏,不丢人。而且对方军队也更愿意通过谈判、交换等手段换回俘虏。
随着现代战争文明的发展,国际公约要求不能虐待俘虏,不允许做高强度高危险的工作,甚至要给到一定质量的生活待遇。
然而这个在战争环境下,实际上是得不到战士们呢理解的,所以虽然像美国这样标榜自由民主的国家,却更容易发生“虐囚丑闻”。2004年4月28日,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将美军在伊拉克虐囚的照片公之于众,顿时举世震惊,舆论哗然。
所以俘虏对待西方军队除了战后做谈判筹码之外,几乎就是负担,没有任何意义。
而东方军队之间的战争中,正因为战场上俘虏少,所以善待俘虏有着意想不到的作用。
比如抗日战争初期,中国军队几乎是很难俘虏到活着的日本士兵,一场战争结束,处于绝境的日本士兵要么战死,要么自杀。
但是到了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随着日本国力变弱和日军的战斗力变弱,就出现了不少俘虏。
而八路军“优待俘虏”的政策,从内心深处彻底感化日本俘虏,为大量的日本俘虏加入了“日本反战同盟会”,站到了侵华日军的对立面,为八路军工作、服务,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1939年1月2日,山西省武乡县王家峪村,在由八路军前线司令部召开的庆祝元旦集会上,3名日军俘虏杉本一夫、小林武夫、冈田义雄走上舞台,当场宣布要参加八路军。
这三个人就是最初成立“日本反战同盟会”的最初的三个日本战俘。到抗战结束前,在华的日籍反战人士保守估计近1500人。主要是对日军宣传侵华的非正义性和给他们个人及家庭带来的灾难。他们在战争结束后回到日本,继续从事反战和对华友好工作。
2015年9月抗战胜利70周年,超过40个曾经的日本八路军、日本新四军、日本解放军,在以小林宽澄为团长的带领下,应邀参加了我们的抗战纪念活动。
文/炒米视角
原创首发,欢迎关注或吐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