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娱乐休闲

意杨专题之回乡耕耘12载,240多亩荒地变森林

长江日报(记者王亚信)进入新州区养老街海棠村后,突然被眼前绿色的景象吸引住了。海棠村就像深藏城市的小树林。连续几公里,周围都是树。

11日,长江日报记者到阳逻街海棠村探访,发现这片240多亩的生态公益林是市民韩加勤耕耘十二载、投入数百万建成。

海棠村位于新洲倒水河附近,早些年倒水河附近挖塘建渠,使得这里堆满了渣土,只能生长杂草。老家在海棠村的韩加勤,看到这种情景非常心痛,2005年,他回到老家将荒地承包下来种树。

“刚开始种植时非常困难,连续5年尝试了意杨、刺槐等树种,无一存活。”韩加勤说,因土壤沙化严重,无法直接种树,只能从改变土壤性质着手,不断施肥翻新土壤,又修建两座抽水泵引水,仅这项工程就花费300多万元。

土壤得到根本改变后,韩加勤将600亩荒地,划分出果树林、乡土树林、观赏树林、苗圃林。

韩加勤成了名副其实的“树痴”。一次,他得知在黄冈有株朴树待移栽,立马前去收树。返回途中,因朴树过长,韩加勤不惜沿途修路搭桥,36个小时不休不眠,将树完好带回,种在了公益林中。结果,大树存活了,韩加勤却病倒了,不得不去医院打针。

韩加勤建公益林得到园林和林业部门的支持。近年来,武汉市对生态公益林实施“特保”政策,以资金补助的方式补贴公益生态林建设,以改善我市城、郊居民的生态环境。如今,海棠村已成型的公益林达到240多亩,每到周末武汉中心城区、新洲当地的市民慕名前来,在树林中休闲玩耍,享受绿色生活。

武汉市还不断提高生态公益林生态补偿标准,今年每亩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统一提高到50元/年,年增加补偿资金2000万元,补偿标准在全国城市中名列前茅。目前,市园林和林业局正着手对进一步提高公益林补偿标准的方案进行可行性研究。

据统计,目前全市生态公益林已达89万亩,这成为了武汉的一笔生态财富。韩加勤称,生态公益林的收益不是短期可见的,但是坚持绿色发展,不是金钱所能衡量,这将是我们留给子孙后代的最好礼物。

【编辑 李露】

关于作者: luda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