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假期结束后,好像上班很久了吧?告诉上班族坏消息——下次长假是三个月后!下半年去旅行的时候,我非常推荐你们来一次欧洲旅行。
眼下没有假期,不如先谋划一下旅行吧,提前欣赏下我的欧洲游记做好功课,说不定你会为秋冬的欧洲风情彻底倾倒,不能自拔哦。我走过午夜的巴黎,
看过飘雪的慕尼黑,
站在维也纳的街头聆听流浪歌手的弹唱,
布拉格的冬天有数不尽的哀伤……
坐在菲斯小镇的酒馆里,
我感觉自己恋爱了,
我们只相爱了12天,
我与我走过的一座又一座城市,
相爱,别离,天各一方。
法国,巴黎
在铁塔旁的咖啡馆,写一封信寄给未来。
12月的法国,没有薰衣草的花香,巴黎的午后,沿着塞纳河一路步行,空气仿佛被抽干了,天空的晴朗与阴暗暧昧不明,鸽子肆意的撩拨着翅膀,将悠闲的暖意撒向城堡、河岸、公园……
【 城市的浮光掠影 】
塞纳河岸边摆满一个一个如同木箱子的家伙,翻开却变成一个个摊位,据说这些摊位大有来头,是经政府特批扶持而成。
里面成全齐齐整整地摆满古旧的书籍、手工艺品、香烟……于是,塞纳河畔的风中有了一种沉甸甸的气味,这气味很欧洲。
卢浮宫外永远人满为患,它却不是我今天的主题。没有预约任何行程,旅行的意义大概是可以随时停止旅行。匆匆路过的巴黎,留下太多未完待续的痕迹。
【 圣诞集市 】
欧洲的圣诞节远比国内的“圣诞购物节”耐人寻味。每年从圣诞节前一个多月开始,就到了香榭丽舍大道冬季最热闹的时刻。事实上,这是整个欧洲的习俗。圣诞集市上除了各种精美的应节物品、各种手工艺品,还有传统的节日佳酿与美食,是最能体现欧洲圣诞气氛的地方。
熙熙攘攘地人群中,彼此错肩膀的须臾间,热红酒的香气微醺相互对望的眼神。传统的节日美食是香榭丽舍的“翅膀”,空气被热红酒的香气霸道地俘虏,飘过巴黎铁塔,穿过凯旋门,向整个巴黎发起“进攻”。
【 巴黎铁塔 】
到达方式:
公交车:42路至Tour Eiffel站;69、82、87路至Champ de Mars站
地铁:地铁6线至BirHakeim站;RER C线至Champ de Mars站;地铁9线至Trocadéro站
开放时间:
【电梯】 1月1日-6月14日、9月2日-12月31日开放时间:9:30-23:45
6月15日到9月1日开放时间:9:00-00:45
【阶梯】1月1日-6月14日、9月2日-12月31日开放时间:9:30-18:30
6月15日到9月1日开放时间:9:00-00:45
门票:
电梯:成人至二层11欧、顶层17欧;青少年(12-24岁)二层7.5欧、顶层13.5欧;12岁以下儿童二层4.5欧、顶层10.5欧;4岁以下儿童免费
楼梯:成人5欧;青年4欧;12岁以下儿童3欧;4岁以下儿童免费
其他注意事项:第三层眺望台只在夏季开放,如遇恶劣天气会暂停开放
她身穿复古的蓬蓬裙,在巴黎铁塔下的咖啡座,她沁满泪光的眼始终没有离开手里的信笺,身边有人潮涌动,汽车轰鸣,塞纳河的水无声的流泪。一个瞬间,她读懂了爱人的决定,如果无法按照自己渴望的方式生活,活着究竟有什么意义?她微笑起身,走进CHANEL,买了一瓶毒药5号香水给自己。他曾说,它属于她。
如果你看过《遇见你之前》,影片的结尾应该会轻易刻在心里。关于巴黎的电影看过太多,从《爱在日落黄昏时》到《午夜巴黎》……巴黎铁塔这张城市名片,钢筋铁骨也浪漫无比。说不清到底是巴黎的气息“传染”给了它,还是它浪漫了巴黎的天空。
电影里凄美浪漫的场景现实中总或多或少有些落差,等着登塔的人流如织,我决定远远地看看就好。远近高低各不同的铁塔矗立在风中,鸽群盘旋而过,在天空中划下优雅的弧线,寒冷的空气中到处都凝结着冬日的告白。
从巴黎铁塔步行至凯旋门仅用大约20分钟,路过中餐厅时毫不犹豫的进去吃了碗面驱赶浑身寒气。想象中的它该是雄壮的模样,总之不是眼前这般如同缩小版的模型。
跨过时差的屏障,不去计较颠倒的日夜,始于巴黎的欧洲之行,向愈发寒冷的北部前行。
在巴黎的欧铁站与朋友汇合,一同前往慕尼黑提车,至此开始一段德国、奥地利的自驾线路。
夜幕下的慕尼黑散发着冷漠的寂静,这是与巴黎截然不同的气氛。朋友去取车,我留下来,坐在车站内的一家餐厅中负责看管行李。为了双重保险,我们这次三人不但租了一个随身wifi,也开通了国际漫游。很多人出国都会使用随身wifi,不过在这个时候,随身wifi的不方便就体现出来了。两人时刻在一起还好,一旦分开了就要面临没网络的困窘,分分钟失联的节奏。我在出行前就开通了移动国际漫游,流量多天不限量,平均每天才二十多块,比在欧洲当地买电话卡还划算,更方便的是可以跨76个欧洲国家和地区使用,对于欧洲多国游来说简直再合适不过。全球不同国家都有不同的资费和流量包,具体上官网找找,说不定有更便宜的选择。(请称呼我为万能小助手)
取车的手续挺繁琐,加上往返路程,2个多小时后他们才赶回来。车站周边的霓虹依然,幽暗暧昧的灯光亢奋地笼罩着路边的小店,在红灯区我们找到提前预订的酒店,这里离市中心很近,方便第二天的行程。疲惫很快袭来,谁还在乎周遭环境呢。
德国,慕尼黑
匆匆一暼,千千阙歌
第二天一早,向近在咫尺的玛利亚广场步行去,一边欣赏这座对我来说全新的城市。天气湛蓝的如同宝石,清冷而透彻。飞机略过的痕迹是云朵“出逃”的“证据”;巴伐利亚风格的城堡随处可见;有轨电车的天线有条不紊地“切割”着城市,这就是巴伐利亚的首府——慕尼黑。
古老的玛利亚广场就在离我住所步行不足10分钟的地方,是这座城市里最有资历的中心广场、步行街的中心,也是一个大型活动的舞台。即便是在寒冷的冬季清晨,已然有不少游客。穿过商业街区,大大小小的教堂如果电影镜头的画面,开始向两旁退去。内部风格统一却又各自不同,除了“庄严圣洁”,似乎找不到更贴切的形容。原谅我只是路人甲,没有信仰的路人甲,找不到描述词汇的路人甲,初来乍到的路人甲。
可是,我还是喜欢这种无法描述的氛围,尤其是广场上的古老集市,旧时称为谷物市场。时光流转,岁月变迁,古堡日渐雕刻着沧桑的味道,集市历经几代人的身影婆娑,依然热热闹闹,布满寻常市井的生活气息。
匆匆一瞥的慕尼黑,是对巴伐利亚的初印象,接下来的数天中,阅尽沿途田园冬色、阿尔卑斯山的风貌,一步步谱写我与巴伐利亚的故事。
我在宽敞的汽车后座上,把自己放倒,一边欣赏窗外如同运动模糊般的风景,一边心不在焉地听着前面俩人因找路、导航之类引起的小争执。在这件事上,路盲的优越性完美体现了不是吗?没错,我就是那个连导航都会被嫌弃的人……尽管,我曾“谦虚”的自荐,凡事总有第一次,可他们坚持认为这第一次不应该发生在欧洲。
德国,新天鹅堡&菲森小镇
湛蓝天空下,我看到童话故事里那早已远去的童年。
2个小时不到,车子停靠在新天鹅堡附近的一个不知名的教堂旁,天空如同巨大无边的蓝色湖畔,飞机划下留下凌乱而美妙地“涟漪”,太阳亢奋地发散这耀眼的白光。
肾上腺素陡然激增,跳下车去雪地里撒野,兴奋感让人忘记这是12月份的欧洲,寒冷变成“逢场作戏”的笨蛋,谁还顾得上搭理呢?
树上的积雪忽然间抖落,闪烁地像是跌落凡间的星辰,我相信这是天使正在路过,她挥了挥翅膀,人间变成了天堂。
只不过才下午3点的光景,却离日落只有1个来小时,欧洲冬季的黑夜总是霸道地掠夺白日。空气一点点渐渐冰冷,我们却决定在此刻登上山峰,欣赏日落时分新天鹅堡。
站在城堡对面的桥上,一边挨着冻等日落,看天色变幻,一边幻想着古堡里发生的故事来取暖。
眼前的美景凝固了呼吸,分不清是冻僵还是激动,总之此刻已哑然失声。天光渐渐隐退,新天鹅堡仿佛从黑幕后面慢慢走出的童话世界,似乎一个眨眼,白雪公主就会出现的窗台上。远处的村落里,雾气与炊烟蒸腾出真实的人间烟火。虚实恍惚造就梦幻的新天鹅堡。
到达方式:
从慕尼黑中央火车站出发,每小时有一班火车到达福森,全程2小时。火车到达福森后,在火车站外乘坐Steingaden/Garmisch-Partenkirchen方向的73路,或Schwangau方向的78路公交车即可到达天鹅堡
从山脚下的售票处上山,也有三种方式可以选择:1.步行至城堡,用时30分钟;2.乘坐马车:上山6欧,下山3欧;3.公交:上山1.8欧,下山1欧,往返2.6欧
开放时间:
售票时间:8:00-17:00(4月1日-10月15日);9:00-15:00(10月16日-3月31日)
城堡开放时间:9:00-18:00(4月1日-10月15日);10:00-16:00(10月16日-3月31日)
门票:
12欧(18岁以下免费)
其他注意事项:每年1月1日、12月24、25、31日关闭
天地一片漆黑,三个寂寥的身影地走在积雪将化不化的山路上,背着相机扛着脚架笨拙的翻过已被锁上的大门。浑然没有察觉寒冷与饥饿,这大概是多巴胺在“作祟”,所有热爱旅行,狂恋摄影的人们会理解。后来,我有几次回想起这个夜晚,坐在南方温暖潮湿的房间里,忍不住怀念起那自虐式的欢愉。
朋友掐灭手中的香烟,僵硬的右脚像油门上踩去,在午夜的德国郊外一路狂飙,车内是狂热的重金属音乐,划破暗夜的宁静。
几公里外,有“德国最美地方”之称的菲森小镇是我们今晚的去处。小镇上有不少hotel,你别指望老式的建筑会有电梯,这就意味着我在徒步10公里后还要将沉重的29寸行李箱外加摄影包人力抗上楼去。
强劲的体力消耗后必须一顿高热量大餐慰劳肠胃,事实上,来到德国,怎能错过巴伐利亚特色的猪肘与啤酒呢?在酒店前台的推荐下,我们找到这家镇上最具名气的餐厅。(具体名字记不清楚了,找个当地人一问便知)
配炸至皮酥脆的猪肘子躺在啤酒酱汁中,里面依然是泛着暗红的鲜嫩肉质,搭配酸菜是我的最爱,还有无法欣赏的土豆面丸子。德国人对美食的认知简直是两种极端——美味的炸猪肘VS没味的淀粉球。
冰啤酒的第一口最好喝,尽管在寒冷的冬天。像所有爱情的第一幕,欲盖弥彰,暧昧不清,却最容易被装进回忆的精选集。于是,没有任何预兆的,在遥远的异国他乡,寒冷的冬日夜晚,无尽的疲惫之后,涌上心头的竟然是有种久违的甜蜜感觉。
小镇的夜透露着孤傲地冷清,每个脚步声铿锵地落在石头路上,头顶的星空像是挂满led灯的旷野郊外,与面前的冷清成为鲜明的对比。
天气多变是巴伐利亚的气候特点,第二天,菲森一直处于阴晴不定的状态,时不时还飘点雨。不足两个时辰,就将小镇浅浅的游览了一番,走过弗朗西斯卡修道院、没有开门的圣灵医院教堂、主教夏宫……再回到莱馨大街,落雨时恰好躲进咖啡馆里取暖。
尽管早上吃了饭,饿意还是很快袭来。点了咖啡和很德国的食物——布雷结,从中切开夹了有盐黄油及小葱,劲道又滑爽的口味,微微的碱味混合黄油、香葱几重香气,实在讨好味蕾。
琉特琴匠人喷泉所在地据说曾是中世纪城市的原型,当时这里是进行面包交易的地方。这也显示出菲森作为“欧洲琉特琴制造摇篮”的历史重要地位。
后来的某天我跟朋友说起,要写一写这次的欧洲游记,她却不大认同,因为天气原因,并没有拍到多少理想的照片。可正因为天气原因,我可以更加心无旁骛地行走,用心去感受初次见面的欧洲。诚然,比起春天它少了几分盎然,比起夏季它褪去了些许色彩,没有秋高气爽,只有严冬冷清。这样,大概可以促使我,一步一步贴近最美时节的欧洲,可能就在下一次,可能在今年的秋天。
平安夜我们住进一家偏僻的bnb,手机与wifi信号都失踪的地方。至于为什么会选择一个这样的地方,一来是临时定的,选择少了很多,二来3人房原本也难找,再有被它彩色的林间别墅的外观迷惑,最后,实在没有料到会如此偏僻……
导航指引我们上山道路旁,明明有个大牌子写着:汽车禁止同行。两次折返于此,要不是导航疯了,就是我们疯了,只好打电话给房东,确认确实无误后才敢开上去。好心的房东在与我们电脑沟通数次后依然耐心等待迎接。古老的别墅,木板地面走上去嘎吱作响,新装修的房间里,我们是首批到来的客人,一切都崭新待用。每个房间的角落里都矗立着一个翠绿色的壁炉,连接地面与天花板,曾无数次幻想过围坐在火炉旁看雪的场景貌似转眼就能实现;卫生间大的惊人,不过只与主卧相通,同伴要想使用,必须先穿过主卧。
去镇子里的超市采购了一番,利用厨房中温柔的火力,两个多小时才把大米变成米饭,需要爆炒的菜勉强煮熟。开了瓶香槟,在异国他乡的寒夜中,3个中国人吃着自己煮的中餐,还有不远千里带来的夫妻肺片,以为这已经是最凄凉的时光了,谁又能预料到第二天呢?
第二天的清晨在房间里扑捉到第一缕霞光,来不及洗漱就冲了出去,疯狂地开车下山寻找好的拍摄点,一路上不断有树林电线遮挡,眼见明艳彩色的云朵随着太阳的升起逐渐褪色,拍摄的目的又落空了。这时才感到没吃早餐的肚子在闹脾气,不过大家似乎并没有回去的意思,一脚油门就开到楚格峰,这是计划之外的行动,每个人都没有穿着应有的装备,半个小时后,我们已经被山顶的寒风中速冻了。
德国,楚格峰
我登上了阿尔卑斯山脉在德国境内的最高峰
到达方式:
从慕尼黑可以坐火车前往巴伐利亚西南部的小镇加米施(Garmisch-Partenkirchen),用时约1.5小时。到达后换乘齿轮小火车去楚格峰。
开放时间:
登山一般需要搭乘齿轮小火车和缆车,详细时刻表请查询:
门票:
楚格峰免费开放,但登山一般需乘齿轮小火车、冰川缆车及埃布湖登山缆车,一票通用。单程票:成人29.5欧元,16-18岁青少年22.5欧元,6-15岁儿童16.5欧元。往返票:成人51欧元,16-18岁青少年36.5欧元,6-15岁儿童29.5欧元。
副标题描绘的并不准确,但无疑增加了逼格。确切的说,是坐小火车上去的。接下来将有一段度娘文字详细介绍楚格峰。
楚格峰(德语:Zugspitze),海拔2962米,属于阿尔卑斯山脉,是德国的最高山峰。它位于北纬47度25分,东经10度59分,在德国巴伐利亚州和奥地利边境附近,是楚格山脉的主峰,山脉中有两条在德国极其罕见的冰川。坐落在楚格峰顶下350米,河谷上的平坦高原,是德国最高的滑雪场,也是唯一的冰川滑雪场。
小火车可以分段乘坐,在第一个滑雪场下车时,天气还未完全明朗。乌云像面纱一般遮挡了太阳,脚下的雪地无力地泛着微光,远处层层叠叠的山脉忽隐忽现。圣诞节的假期已来临,爱运动的欧洲人当然不会错过好时光,将运动热情投注在滑雪中。
再乘坐一段缆车就到了楚格峰,这里的风猛烈的几乎要将负重20多斤的我刮飞,不肖1分钟,脸上的皮肤已经失去直觉,一双皮手套也很快被穿透,只剩麻木的双手机械地按动着快门。
插着黄色标杆的地方就是制高点所在,曾经可供游客登顶的,不知什么原因现在是封锁状态。甭管怎么说,我拍了一张与门票中风景无异的照片后,就躲进咖啡厅里去喝热红酒了。
从楚格峰下来,不甘心就此回到山旮旯里过冷清的过节,三人一致决定开车去奥格斯堡感受一下节日气氛,以205迈的速度在下着大雪的高速公路上狂奔(德国的高速路不限速),漆黑的夜色只剩车灯射出两道光亮。心心念念着大城市的灯火辉煌,狂奔2个小时后站在奥格斯堡的无人街道上,三脸懵叉彼此相望,心里只有一句话“刚刚是谁先提出来的?”
直到此刻,真切站在空无一人的大街上时才肯相信别人说的“圣诞节是欧洲最冷清的时候”。家家户户门窗禁闭,各自过节,夜晚的街道上只有稀稀落落地人影,就连教堂中也难寻人影,与我们的春节大相径庭。
懵叉三人组只好重新踏上归途,比起来时兴奋的心情,此刻饥饿感无情的突袭整个身心。更加要命的是,没有一家餐厅或者超市在营业……夜半回到住处,煲粥煮饭,将昨晚没有吃的香肠切片,还记得前面提到的夫妻肺片吗?朋友又变戏法似的拿出最后一包存货——棒棒鸡!孤寒的圣诞晚餐因远道而来的美食瞬间显得不那么单薄了。藏匿了5天、历经千里颠簸、各种温度环境的棒棒鸡,香气中伴随那么一丝丝不和谐的味道,然而此刻可以完全忽略不计……风卷残云后的汤汁,被用于第二天早餐拌面,如此的圣诞餐怕是永生难忘了吧。
德国,贝希特斯加登
拍一张明信片寄给你,你是我到不了的远方。
郊外的星星永远大方且真诚,不知疲倦神采奕奕,仰望天空,我分别不出那颗是你曾经指过的星球,只知道它和你都是我到不了的地方。
在清晨的薄雾中再次启程,驶向德国的最后一站——贝希特斯加登,它被奥地利的萨尔茨堡州怀抱着,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使其在二战时期成为了纳粹德国的核心腹地,也因美丽的国家公园举世闻名。
将塞满行李的29寸铝合金箱子抬上酒店的4楼(嗯,小镇上的酒店没有电梯是常事),过时不候地餐厅好心做了些食物,否则我可能完成不了前面那个行为。一切收拾妥当后扛起脚架出门去,女汉子并非徒有虚名,加点刚柔并济的实力似乎会更好,下图算不算实力证明?
这是每一个摄影爱好者都不会错过的时机与角度,这个夜晚为它而来。点亮的路灯“宣告”夜的降临,饥饿与寒冷携手而至。幸好回酒店的路上遇见一家规模较大的餐厅,里面人满为患,顿时有了生机勃勃的人间烟火味。
啤酒、肉、土豆,永远是德国食物不变的主题。Anyway,这已经是这几天来吃过的最像样的食物了。
夜晚回到酒店继续工作,因为时差的原因,与国内工作的沟通总是发生在我的白天,夜晚还要继续忙碌。网络是不可缺少的,即便旅途中,也要写稿交稿,酒店的wifi不太给力。我用先前开通的中国移动的漫游竟然传图很流畅,分享热点给朋友,也获得了不错的网速。更方便的是还能接听国内的电话。
拍摄风光照真的是靠天吃饭,好在这个时节的欧洲太阳晚升早落,拍照的时间让步给了休息的时间。第二天踏着薄雾的清晨,山野间散发清新且原始的气息,空气中夹含湿气的早晨似乎预示着一整天的阴霾。坐船畅游国王湖时天气依然不尽人意,太阳像顽皮的孩子在玩捉迷藏,时不时打个照面。船开着湖中央,船员站在船头吹响号角,声音在山林中回荡,响彻心扉。
冬日里潮湿的森林有清冷的气质,绿色的苔藓与尚未完全褪去的残留树叶带着春天的明媚滋长着生机勃勃气息。不佳的天气让人放弃了攀登德国的第二高峰瓦茨曼山的念头,也因此无法一睹希特勒的豪华别墅——“鹰巢”的真容。对于贝希特斯加登的“解读”仅留于表面,不免有些可惜。只好寄希望于现在的“可惜”成为再来的动力。
奥地利,哈尔施塔特
飘着雪的世界最美小镇,打湿了沉沉的思念。
进入奥地利的领地后,天气一直不好,越接近哈尔施塔特风雪越发张狂。如果说蓝天下被白雪覆盖的小镇美如童话村庄,那么此刻的它实在找不到什么美好的词语来形容。
形色匆匆的旅人或举伞或用帽子把头部武装掩饰,而我们还需顾忌身上的两部相机,既没手打伞也没心情拍照。雪花打湿路边、窗棂、屋檐……却没能堆积成白色的世界,到处都是湿漉漉地寒意。阴暗的天色下,店铺昏黄的灯光像充满暖意,好像一个个火炉吸引人走近。每家餐厅都人满为患,等过了午餐的钟点,再等多1个来小时,终于吃到了午餐。
骸骨教堂没有开门,教堂前的墓地并不会令人感到恐惧感。事实上,我从不畏惧墓地,反而喜欢看它们细致的设计,尤其是欧式的墓碑。每个令人好奇的过往,浓缩成墓碑上雕刻的短短几行字。
傍晚时分,游人渐稀雪渐停,经历一天的雨雪洗礼,哈尔施塔特显得干净明亮,就连天际也泛起幽幽墨蓝色。夜景拍摄也要仰仗好天气,在缺失的美感中,我不无遗憾地路过了世界上最美的小镇。我像在不对的timing中艳遇了一位病中的帅哥,一场注定无法开始的爱情,在昏暗的夜色,冰冷的雨雪里走向终结。
对了,它还有一个title——世界最古老的盐都,得名于村庄附近的盐矿致富了整个地区。
从哈尔施塔特驶向萨尔茨堡的途中,偶遇中餐厅。毫不犹豫地跳下了车,餐厅中觥筹交错的清一色外国人。他们笨拙地拿着筷子,假装娴熟地点着认知中很有限地几道中国人。
我们每人点了一个汤,有点了三道菜,主食自然是想了多日的米饭。我很好奇厨师是如何将调性完全不同的三道菜做成同一种味道的,埋怨着边将盘里的菜吃了个精光,沾了中餐的边儿价格就高的让人心碎,不过比起后来在维也纳吃到的70多块人民币一盘的炒青菜梗,这餐算是公道了。
奥地利,萨尔茨堡
一见钟情,依依不舍
再次强调,这是一次随意的旅程,我们甚至不知道明天身在何处,总是提前半天到一天或一个灵光乍现才决定下一个目的地。
如果说去巴黎是圆一个长久一来的梦想,那么奥地利便让我猝不及防跌进温柔陷阱,而后一步步沦陷。
如果说德国小镇之行像是穿梭在一个接一个的童话故事中,萨尔茨堡的城市气息就如同大型的史诗。关于这里,有很多可以言说的过往,音乐家莫扎特的故乡、《音乐之声》的拍摄地,孕育不少世界级顶尖的音乐家。这座城市嵌满了与音乐有关的一切,灵动而美妙。
街角的咖啡厅、教堂前孤独的吉他手、广场旁的巧克力店、长桥尽头的青年男女、匆匆而过的路人……阴雨中的城市仿若一首略带哀伤的蓝调,令人不自觉地陷入回忆,回忆起那个一想到就让人心颤的名字。
行至教堂前的广场,鲜花、肉类、物品……各种摊位“量贩”着人生。经不住美食诱惑,在肉制品的摊位前买了一块火腿肉、一条salami(萨拉米,意大利香肠),两块肉加起来300多人民币,着实不便宜,而且在后面的几天中为了它们我可谓花尽心思,这就是所谓的吃货精神吧。
【 萨尔茨堡主教教堂 】
一路走来,看了不少教堂,萨尔茨堡主教教堂,城中规模最大的教堂,巴洛克建筑。外观雄伟,内部明亮。巨大的圆形屋顶体现了阿尔卑斯山一侧早期巴洛克风格雄伟的特征。
很幸运的,在我们到达萨尔茨堡主教教堂时,里面正在准备一场盛大仪式,不是教徒的我完全看不懂来龙去脉,只得安静的坐着或者小心走动拍照。不过怎么说,在新年的第二天举行,这场仪式对于当地人来说一定意义非凡。
萨尔茨堡的第二日,天气晴,适合离别。与一同自驾的朋友告别,剩下我与闺蜜继续行走,今天将去萨尔茨堡要塞。
【 萨尔茨堡要塞 】
到达方式:
搭乘3、5、6、8、25路公共汽车到Mozartsteg(莫扎特桥)站,穿过莫扎特广场,主教教堂,直行过教堂后广场便可到达山脚下,从公车站到景点大概需要5-10分钟
开放时间:
9:30-17:00(1月至4月、10月至12月)
9:00-19:00(5月至9月)
9:30-18:00(圣诞节周末以及复活节期间 )
门票:
成人联票:11.30欧元;城堡门票:8欧元
6-14岁儿童联票:6.5欧元;城堡门票:4.5欧元
6-19岁青少年团体票联票:6欧元;城堡门票:4.2欧元
家庭票联票:26.2欧元;城堡门票:18.2欧元
要塞,顾名思义用来抵御外地的城堡。萨尔茨堡的要塞保持着中欧城堡风格,迄今为止,已有超过900年的历史。在如此漫长的历史中,没有任何进攻者能攻占下它。城堡过去常年是一座防御设施,间或也作为主教官邸。同时,它还充当过兵营和监狱的角色。
当真正置身于城堡之中,感受到坚实厚重的墙壁,满刻历史的雨雪风霜。石板路若是没有穿着舒适的鞋子着实有些难走,旁边修建一条平整小路,方便旅人行走。
情侣旁若无人地秀着恩爱,被不停撒狗粮的我,选择向外望陶冶情操……萨尔茨堡旧城在蓝天白云下缓缓流淌成气势磅礴的交响乐,远处的新城区,现代化的面貌则更像是轻快的爵士。
夜幕缓缓降临时,我和闺蜜坐在开往维也纳的欧铁上欣赏着蜜蜡一般的天空,用另一种方式触摸城市的跳动。
奥地利,维也纳
我把我唱给你听
还记得在萨尔茨堡买的香肠与火腿吗?维也纳的酒店里暖如初夏,冰箱“温吞”的工作,真怕我那两条贵价肉熬不过今晚。机智如我,找了个袋子把肉装起来吊在了窗外……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要我说呀,维也纳就像是上帝的耳朵。它收集一切美好的乐曲,聆听世人用嘴巴、用手、用脚、用心跳……的一切“弹奏”。上帝对世人的垂爱在这里得以最完美的展示。
在这座天空中漂浮着五线谱的城市里,每一步行走似乎都在“演奏”轻快的曲目。像被音乐“迷醉”的身体,轻盈地就要飞起。我简直太爱这座城市的气质,舍得用尽所有美好的形容词却依然无法完好地表达。
从位于中央车站的酒店出发,步行向老城区中心走去,途径查理教堂。教堂门口有人在售
【 查理教堂 】
到达方式:
地铁:U1、U2线至Karlsplatz站
开放时间:
9:00-12:30/13:00-18:00(周一至周六)
12:00-17:45(周日及假日)
门票:
成人8欧,学生4欧,10岁以下儿童免费(包括电梯费用)
查理教堂是一所令人瞩目巴洛克风格的建筑,有高达72米的罗马式圆形拱顶。1713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卡尔六世宣布如果可怕的鼠疫能够停止,他就建造一座教堂,瘟疫一结束,皇帝就下令建造了这座壮丽的巴洛克教堂。
【 维也纳金色大厅 】
到达方式:
地铁:U1、U2、U4线至Karlsplatz站
有轨电车:1、2、D、62路至Kärntner Ring站
开放时间:
9:00-20:00
门票:
音乐会门票根据演出不同,价格在10-200欧不等。门票可在网上预订
其他注意事项:
1.每年6月到8月,金色大厅进入“暑期”,演出场次骤减,7月份甚至没有演出。这时仍可参观大厅。
2. 建议提前在官网上查询音乐会列表,选择有兴趣的场次提前网上订票,并可选择坐席区域。
3.需在演出前半小时进入音乐厅内。
再来就是维也纳金色大厅,在维也纳街道上,大大小小的音乐厅中,你也能一眼发现它,因为它实在太出名了。
金色大厅并非一座独立的建筑,而是维也纳音乐协会大楼内诸多演出大厅中的一间,是维也纳爱乐乐团(Wiener Philharmoniker)的常年演出地。在金色大厅听音乐会,票价根据座位档次与表演者知名度不同,从30欧到200欧不等。
如果不是刻意要去较远的目的地,周边我们一般选择步行,可以一边感受城市的气息,一边用相机记录。不觉间已行至人头攒动的斯蒂芬大教堂。作为维也纳的城市标签,也是奥地利最重要的哥特式建筑,它不负众望地招揽了几乎所有游客。一眼望去,跟科隆大教堂颇有几分相似。大教堂内有一座皇家墓穴(Kaisergruft),放置着神圣罗马帝国的腓特烈三世,以及带领奥地利人击败土耳其人的欧根亲王的棺木,还存放着七十二个哈布斯堡王朝皇族成员的内脏。Btw,都没见到……
从教堂中挤进去,挤出来,沿着广场逛逛奢侈品店,这儿汇集大多数品牌,女生肯定流连忘返,强烈推荐施华洛世奇,原产地种类多,价格便宜太多,还有副厂品牌,几层楼的奢华店逛起来真是舒坦。说不定还能幸运地遇见折扣,我就以5折价格买了对漂亮的耳环呢。
而后又在旁边的中餐厅吃了顿面,这体验就不怎么让人愉悦了,就是我前面提到的70多块人民币一盘的炒上海青,含泪点含泪吃,真特么好吃……这要是平时,放在国内,肯定会被嫌弃、吐槽、唾弃,可现在就是奢侈品了。
夜晚在房间里修图看电视,尽管完全听不明白。旅途越接近尾声,疲惫感越强烈,而且我的中国胃越发渴求中国美食。
第二天便是2016年的最后一天,这一年匆忙的奔走过很多地方,从非洲到日本,从新加坡到欧洲,完全来不及回顾、总结、沉淀就匆匆而过了。来欧洲前我跟自己说,这次是来轻松度假的,结果还是放不下手中的相机,它似乎已经长成我身体的一部分,跟我万水千山一路随行。
清晨的薄雾渐渐被阳光“烘干”,在酒店旁的咖啡厅里一杯咖啡一个三文治就算是简单的早餐了。天气晴朗的如同孩童纯洁的笑,出门没走多远竟然偶遇穿情侣装、带着狗狗、各种奇装异服的马拉松队伍。真是被欧洲人的单纯、幽默打败了。
在新年的钟声敲响前,我和闺蜜走出布拉格的中央车站,清冷的空气铺面而来,随之还有三三两两的人群。即便是在深夜里,也能感受到这座城市与维也纳的明显差别。似乎更加松散随意。
捷克,布拉格
一个将浪漫用到极致的地方
午夜12点,烟花在窗外绽放,漆黑的夜空与城市瞬间变得绚烂多情,这是第一次,感受到布拉格的浪漫,即便是在寒冷的漆黑的深夜。
我们下榻的酒店位于中央车站的旁边,步行大概3分钟的路程。如果你来过布拉格,或者提前做足了功课,就知道如此安排多么的必要。大小不一的石头铺成的道路简直就是拉杆箱杀手,箱子每一秒都在发出痛苦嘶吼,而我的每一步都小心翼翼谨防崴脚。
酒店用完早餐后步行回到中央车站,昨晚匆匆路过并未来得及好好打量,圆形的楼顶与颜色这样的新艺术运动风格还是给我们一点小惊喜。这里有一间非常出名的咖啡厅,原名凡达咖啡馆(Fantova kavárna),现在是一家印度连锁咖啡馆 Café Coffee Day,也是中央火车站最具历史感的地方。我到的时候还没有营业,连个品尝的机会都不给。
城市在冰冷的日光中慵懒地醒来,天边微蓝的色泽并没有半点暖意的象征,穿着最厚的装备,依然撑不过几分钟就浑身冷透。更加要命的是,新年地第一天,所有商店、餐厅都在休假。我发信息给久居欧洲的朋友求救,他竟然略点幸灾乐祸的“祝福”我能找到午餐的地方!
走到火药塔时,依然没有遇到一家开门的咖啡厅,只得告诉自己希望在前方,不如先享受眼下风景。
火药塔的外形是哥特式的城门,修建于1475年,曾是布拉格老城的 13座城门之一。直到1836年之前,波西米亚的君主们都要通过此门前往圣维特主教座堂加冕。到了17世纪,它被用作火药储存设施,因此而得名。历经沧桑后,这座火药塔成为唯一一座留存的布拉格城门。
果然,再走不远遇见一家正在营业的大型连锁咖啡厅,还有简餐售卖。点了一杯热的莫吉托(还是第一次喝到热mojito)在热度与酒精的双重作用下,身体迅速回暖。坐了好久,根本不愿意起身,不得已又重新推开门迎接冰冷的空气。欧洲人依靠高热量的食物来对抗寒冷,难怪很多人体态臃肿呢。
冬日的布拉格,空气中薄薄的雾霾如同美丽的女子蒙上了一层面纱,姣好的面容在欲拒还迎,反而生出几分性感来。
虽然与我想象,我似乎从未认真,或者说从未来得及认真想象过它应有的模样时,过多美好的画面已经跳入我的眼中,逐渐形成了固有的记忆。当于现实重叠,眼前的景色确实与记忆中的不同,我想这大概就是布拉格的魅力所在,四季更迭中变幻不同的美感。
站在桥上,远远地眺望查理大桥,夜晚时走近它是人满为患、举步维艰,才走了10米就
【 Letná公园 】
到达方式:
乘坐有轨电车5、17、35、53到Čechův most站下,或者从老城广场步行即可到达。
开放时间:全天开放
门票:免费
坐缆车到达位于山顶的Letná公园,它是布拉格市区内最大的公园,没有门票,但是做缆车、上塔都是要收费的。其实坐过缆车才发觉,走路会快很多,坐缆车5分钟,但排队花了近一个小时,走路上山也不过半个来小时。
山顶的雪还未融化,天空竟奇迹般的清透起来,披着雪白冬装的植被与灯塔在蓝天下美个格外认真。当然,还有旁人无人,认真接吻的情侣,在布拉格各个角落播撒着浪漫……
人们都说布拉格是浪漫至极的城市,站在山顶眺望这种被雾霾加深一个色号的彩色的城市,依然无法阻挡它“血液”中的浪漫基因。有一天,一定要和爱人再来布拉格,在街头、在查理大桥、在老城广场……在任何什么地方,只要是布拉格,尽情地拥抱。
步行下山,一边欣赏各个角度与高度的布拉格,在山脚下很幸运地看到一家营业的越南餐馆,这个时候,没有什么能比一碗热辣的冬阴功汤更让人欣慰了。你们大概注意到了,以往专注写食的我,这次旅途中对美食讲述的少之又少,而且照片欠奉。是的,这次不以吃为目的的旅行,而且也没有提前做什么功课,再加上匆忙或者餐厅限制,很多时候都无法拍摄,其实吃的也相对简单,不具代表性,所以并没花心思花笔墨去写了。
欧洲冬日的夜晚无比漫长,8点多日出,4点多日落,回到酒店除了修图、听电视、洗澡,一晚上似乎过的飞快。来不及有多余睡眠,第二天搭乘地铁到了布拉格另一非去不可的地方——圣维特大教堂。这天,我们遇到了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雪……
排队进入教堂时天色暗哑,一派山雨欲来的景象,果不其然,没过多久天空开始洋洋洒洒的白色进攻。我的闺蜜,这个来自中国南方的孩子,这么多年来几乎踏遍全世界,奇迹般地没遇到过一场正儿八经的大雪。于是,这天,她像孩子般撒欢,我尽量站的远离这个“神经病”,生怕被人看出我俩是一伙儿的……
在欧洲搭地铁的经历有点心塞,欧洲的老地铁时常没有电梯,恰巧这次在欧洲游玩的时间又比较长,行李相当沉重。以后要尽量精简设备,首先就是网络设备,这次实验过中国移动的国际漫游完全靠谱,不但在很多偏远地点都发挥作用,网速也够稳定而且费用也很划算。对于带了很多设备的人,每晚都要把电话、电脑、相机等等都充好电才能安心睡觉,身体有时会吃不消,能节省一些时间总是好事。
强烈推荐它还有个最重要的原因是资费太实在了!30元包天不限流量随便用,简直是性价比之王。另外,欧洲的多天流量包更划算,平均每天才20多元,再强调一次!流量是76个欧洲国家和地区共享,通常大家欧洲旅游都是好多个国家一圈走,省多少钱自己算啊。
【 圣维特大教堂 】
到达方式:
有轨电车:乘坐12/20/22路车至Malostranské náměstí站,下车后向西北方向行进400米即可抵达
开放时间:
9:00-18:00(3月至10月的周一至周六)
12:00-18:00(3月至10月的周日)
9:00-16:00(11月至来年2月的周一至周六)
12:00-16:00(11月至来年2月的周日)
门票:免费
圣维特大教堂像是德国科隆大教堂的缩小版,两者同为哥特式风格的教堂,只是后者较前者高大不少。不过圣维特大教堂因曾屡遭火灾而明显黝黑许多,让让它看起来更加庄严肃静。在圣维特大教堂中,我被画满历史故事的彩色玻璃迷住了。
教堂前的广场上汇集着各类美食,热红酒、烤肉、烤面包圈,这个冬季毕竟真的太寒冷了。
你一定有听过一首歌,歌中是这样唱的“站在布拉格无人的广场……”,像你一样,很多年前,我并不知道,布拉格没有布拉格广场,布拉格的任何广场都人流如织。
登上老市政厅塔楼(这个也是要收费的,而且要排队很久)俯瞰歌里唱的布拉格广场,其实指的是老城广场,即便在寒冷的冬日傍晚,依旧是挤满了人。这才发觉,“布拉格无人的广场”是我听过的最浪漫的谎言。
灯光点缀中的布拉格,漫长的冬夜显得温柔绵软。这是最后的眺望,在布拉格的最后一晚,拖着逛完教堂、爬过老市政厅的疲惫且有些发冷的身体,站在可以眺望查理大桥的另一座桥上,对这座城市做个告别。国家剧院被灯光染成金色的外衣,潮流不息的电车一点都不没有迟疑地从我身边驶过。它一定不理解我此刻的心情,像是一场狂欢之后的怅然失落。
我又不甘心的沿着伏尔塔瓦河向远处走去,直到看见跳舞的房子。这个颇受争议的建筑,伫立在新巴洛克、新哥特、新古典建筑之间,像是两名相拥的舞者。当然,人们总有自己的理解,并且自以为正确。争议未必是坏事,至少使这里成为了景观。建筑内有画廊、酒店、餐厅及景观酒吧,你可以在此一边享用美食,一边饱览布拉格城堡和贝特琳山丘的美丽风景。
第二天从酒店乘坐地铁再辗转接驳巴士到达机场。退税盖章的队伍排的山长水远,有退税需求的人还是早一些来吧。盖过章的单子可以选择邮寄退税,丢进邮箱就好,非常方便,风险是有可能退不到。我与朋友总4张单,回家后只收到两票退税。但机场人工退税又要排很长的时间,根据航班时间的宽松度来做选择吧。
欧洲多国游的确是相当难忘的经历,如今想起依然很怀念,以后必须再多去几趟,约不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