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凉、孤寂、渺无人烟与十室九空,正在行军的宋朝士兵们做梦也想不到,不过十数年时间,曾经繁荣富裕的中原大地,会变成这样的景象,而来自南方的他们,正在这样的情况下,进行着所谓收复故土的行军。
公元1234年,曾经雄霸东亚的金帝国,终于在蒙古人的不断进攻之下,土崩瓦解,只余下小小的蔡州孤城,蒙古与金国的死敌南宋联合,双方于蔡州城下会师,成功攻克金国最后的据点,金朝最后的皇帝完颜承麟被杀。
金末形势图
曾经覆灭北宋王朝的金灭亡以后,蒙古大军撤回到黄河以北地区,广大的中原地带于是变为了无主之地,面对曾经的故土家园,此时好不容易才亲政的南宋皇帝宋理宗赵昀,胸中燃起了重振河山的宏伟愿望。宋理宗登基多年,一直都受到宰相史弥远的操纵,直到金朝灭亡前夕,史弥远死后,他才摆脱了傀儡身份,刚一掌权,他便立即改元为端化,同时立即启用一批能人志士,并且重整朝纲,使得南宋一改此前的萎靡气息,史称“端平更化”。
宋理宗的想法,基于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自然是收复自靖康之变北宋灭亡以来丢失的宋朝中原故土,特别是过去的三京之地,东京开封、西京洛阳、南京应天府,只要收复这些地方,光复河山的中兴之君的地位,自然会归于宋理宗,这对于踌躇满志的宋理宗而言,堪称是他的天命。而另一个原因,就是夺取中原险要之地,为抵御蒙古创建战略缓冲区,此时金国已灭,而蒙古大军却返回了北方,南宋派兵岂不是白捡了个大便宜?蒙古与南宋虽然曾经是盟友,但是金国已灭,面对灭国无数的蒙古人,南宋满朝上下都明白,北方苍狼的大举进攻,不过是时间问题罢了。
宋理宗
但是,在这样的局面下,南宋朝堂居然分出了两派人,宰相郑清之采纳出身军旅世家的赵葵、赵范兄弟的建议,提出了“西守潼关,北依黄河”的战略,以此来与蒙古对峙,而另一边,包括史弥远的侄子史嵩之、参知政事乔行之、枢密院副都承吴渊和淮西总领吴潜等大多数大臣却都强烈反对,其中不少人还是宋理宗亲自提拔的亲信。
反对派反对的理由有理有据,第一,所谓依黄河据守,需要沿途布置大量军队,预计需要15万人之多,南宋难以集结这样的大军,其次,南宋军队训练不足,粮草与军备缺乏,实在难以进行北伐,而最重要的则是,中原饱经战火蹂躏,赤地千里、民生疲敝,既不能为南宋增强国力,更无法为南宋军队提供人力和物资,占领这样的中原,只会让南宋捉襟见肘的国力更加衰弱而已。
准备仓促的出征
然而宋理宗心意已决,他内心满怀光复河山的美梦,最终发布檄文,颁布诏书,正式宣布要发兵收复中原之地。宋理宗的想法是美好的,可惜他饱读的都是所谓的圣贤之书,对于前线军事充满了幻想,这就决定了宋军之后的命运。公元1234年5月,南宋朝廷任命赵葵为主帅,赵范为两淮制置大使,屯兵光州和雷州之间,率领两淮军队为后援,后世著名的“端平入洛”就此开始。
不过大军还没进军,反对派就开始了不合作,首先是京湖战区主帅史嵩之公然抗命,拒绝出兵配合,虽然权臣史弥远已死,但是史家毕竟人脉广布朝野,宋理宗一时半会也拿他没办法,只能妥协,仅仅要求他提供军粮,而四川方面的主帅赵彦讷也不愿响应,因此,南宋北伐军实际军力仅仅只有两淮战区的部队而已。
公元1234年6月12日,宋军正式开始行动,6万宋军分为两部分,关陕制置使全子才率领1万淮西军为先锋部队,向寿州、蒙城、毫州进发,赵葵率领宋军主力5万淮东军向泗州、宿州进军。按照计划,两军将在故都汴梁开封城会师。
多年战乱已经让中原化为了焦土
全子才军先行出发,在6月18日从寿州度过淮河后,便先踏入了原来金国的领土。南宋军队本来已经对饱经战火的中原有所准备,但是真正踏上这片土地后,所见所闻依然令他们震惊,昔日的官道遍布荒草,道路两旁随处可见草丛中的白骨,即使见到几个活人,也都形容枯槁,就像是行尸走肉一般。而进军路上的城池同样荒凉可怕,21日,宋军抵达蒙城,搜遍全城,也不过只发现了几十户人家。22日,宋军到达城父,城父在北宋时期极为繁华,有“小东京”的称号,但也只剩下十几家人。24日,毫州守城官兵不战而降,不是因为宋军威武,而是因为全城官兵竟然只有7个人!“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中原,已化为焦土!
南宋朝廷并非不知道中原的情况,之所以会仓皇出兵,是因为蒙古人对金国的破坏,已经超乎了时人的想象,后世的学者们研究发现,蒙古的西征,曾经从中亚到东欧创造了数千千米长,数百千米宽的无人区,而且,蒙古人还特意将中原地区残留的绝大多数百姓掳掠到黄河以北,留给南宋的,不过是一片荒原而已。
行进的军队
虽说如此,全子才军却依然按照原计划向开封进军,两淮军队常年面对金国的进攻,又是拱卫南宋核心临安的王牌之师,凭借着这样的素质,尽管在心理上遭受了巨大的打击,他们依然在执行计划。七月初二,全子才军终于抵达了开封城前,当时,开封城内的长官是崔立,此人早已投降蒙古,因此,宋军暗地里和金朝旧将李伯渊、李琦等人取得联系,这些金朝旧将选择了投靠南宋,于是,他们在一天夜里发动兵变,火烧封丘门,同时刺杀了长官崔立,将全子才的部队迎入城内,就这样,宋理宗梦寐以求的故都开封,终于回到了宋朝手中。
南宋朝廷这边每天都收到捷报,而听说开封被收复,可谓是满朝欢腾,特别是宋理宗本人,更是无比兴奋,赵范、赵葵和全子才都被加官进爵,分别被任命为知开封东京留守、知南京应天留守和知河南西京留守。在宋理宗看来,洗刷靖康之耻,光复百年旧都,他已然成为了大宋的中兴之主。可是前线的将士却完全相反,与收复故都的盛名相比,此时他们面对的现状却极为惨烈,特别是担任先锋的全子才,此时此刻更是无比绝望。全子才军进入开封以后,每一个将士都难以相信自己的眼睛,开封城荒凉破败,路上人影稀疏,大街小巷随处可见遗骸和杂草,昔日有着一百四十万户人家的开封城,现在已经只剩下700守军,一千户左右的人家了。这样荒凉破败、几乎是空城的开封,收复它真有实际的意义吗?
当年7月20日,赵葵所率领的宋军主力终于抵达了开封,按照计划,这时的全子才应该已经率领先头部队占领了重镇潼关,完成南宋“西守潼关,北依黄河”的战略设想,因此赵葵发现全子才的部队还留在开封时,他压抑着怒火,质问着自己的下属,谁知,全子才却满面愁容地告诉他,并非是自己逡巡不敢进军,而是宋军实在是没有粮食了。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缺乏补给的宋军,实际上已经被困在了开封城。
汪洋泽国
举国瞩目的北伐,为什么会连军粮都没法保证?主要是内忧加上外患,原本,朝廷已经决定由史嵩之的京湖战区供应粮食,可惜,史嵩之不仅是拒绝出兵配合,就连粮食供给都百般拖延,用尽各种借口来搪塞朝廷,要知道,不久前灭金的时候,京湖战区甚至可以同时供应蒙古和南宋自己的大军粮食补给,于是,北伐军的粮食只得由两淮战区单独供应,宋军的运输队们不得不绕一个大圈,才能送到向开封前进的部队中来。而同时,他们还不得不面临另一个问题,中原地区突然遭遇黄河决堤改道,许多地方变成一片汪洋泽国,泥泞中的行军速度大幅减慢,运输队自然也不能例外,因此,宋军的粮食补给变得异常的困难。
而在中原荒凉破败的掩藏之下,来自北方草原的苍狼们,正在窥探着宋军的动向。蒙古人在摧毁金国回到北方的同时,在广阔的中原地带留下了大量的暗哨眼线,并且,为了防备南宋可能的北上,他们还挖掘了黄河河堤,迫使其改道,让洪水肆虐,宋军行军的困难,正是蒙古人特意创造的。更加雪上加霜的是,早在7月初,宋军北伐的消息还没有传到蒙古帝国时,蒙古大汗窝阔台就召开了诸王大会,会上,窝阔台定下了南下征服宋朝的战略方针,于是,蒙古大军主力,也迅速开始朝中原地区进军。蒙古人的南下是处心积虑的,而南宋仓促进行的北伐,可谓正中下怀。
蒙古人已做好了准备
一方蓄谋已久,一方准备仓促,赵葵和全子才等人,此时还不知道,他们原本试图先下手为强的策略,已经变成了蒙古大军吞噬他们的最佳助力。
尽管粮草严重不足,但是赵葵最终还是决定继续前进,他先更换前锋主将,全子才被替换了下来,改由其部下徐敏子担任前锋主将。宋军前往收复洛阳和潼关的部队共有两只,徐敏子率领1万3千人作前锋,而1万5千庐州强弩军则由宋将杨谊指挥。为了同时完成出兵和筹集军粮两项任务,赵葵于是决定分批筹集粮草,宋军分为许多小队,只要领取到5天的军粮,每只小队就要出发,就这样,本来就不到3万的宋军分散得更加弱小了。
赵葵并非不知缺粮和分兵的兵家禁忌,但是满朝欢腾、皇帝沉浸于千秋美梦的情况,注定了北伐的宋军只能马不停蹄地出击,否则就会触犯宋理宗的威信,而且宋军主将个个都得到了高官厚禄,特别是赵葵还是主张北伐的领头人,伴君如伴虎,他已经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
洛阳空城
7月26日,赵葵抵达开封后的第6天,和州宁淮军正将张迪先行率领200人的小队夜晚翻越洛阳城墙,进入了曾经的北宋西京,本来他们是抱着必死的决心,结果当他们登上城墙时,跃入眼中的景象,与开封城的惨状相差无几,迎接宋军的洛阳城,也只是一座空城而已。2天后,徐敏子的部队紧接着抵达了洛阳,他们急着进城寻找粮食,因为5天的粮食早就被吃光了。而在他们匆忙行军时,却没有注意,蒙古人已经悄悄来临了。
就在徐敏子的部队在洛阳到处寻找野菜充饥的同时,宋军的后援部队,1万5千人的庐州强弩军也来到了洛阳近郊的龙门。望着一路上荒凉破败的城镇和道路,想着几乎没有碰到活人的行军路程,包括主将杨谊在内的宋军,都放松了警惕,就在距离洛阳仅仅三十里的地方,宋军就地修整,开始做起了饭来。
正当宋军士兵们做好饭,准备好好饱餐一顿的时候,附近的山顶忽然升起了红、黄两道大旗,杨谊一看,心中暗惊道,不好!可还没等他恢复冷静,蒙古骑兵就从四面八方涌了出来!如果是两军一五一十地会战,宋军好歹还能凭借重步兵大阵和强弓劲弩作战,可现在被打了个猝不及防,不少士兵都准备吃饭,连武器都没拿好,哪里还谈得上布阵?猛将刘亨安率领重骑兵横槊冲锋,毫无准备的宋军士兵在他们的冲击下溃不成军,蒙古骑兵于是像尖刀一样狠狠插进了宋军这块肥肉之中,宋军很快被分割为了无数个小块,里面的宋军士兵面对四面八方射过来的箭矢,纷纷倒地而亡,而侥幸逃过箭雨的士兵,也很快就被奔袭的蒙古骑兵用弯刀结果。
宋军难敌突然而来的蒙古军队
战斗毫无悬念可言,杨谊侥幸带领少数亲兵逃进了洛阳城,而更多的宋军士兵,要么死在蒙古人手上,要么视图跳到洛水中逃走,结果纷纷被淹死。逃进洛阳城的杨谊,将遇袭的消息一五一十地禀告给徐敏子,本来洛阳城内的宋军还指望后方运来粮草,结果现在不说粮草了,自己居然被蒙古人断了后路,士气顿时一落千丈,而这,正是蒙古主将塔察尔的意图,他故意放过徐敏子的部队,转而袭击杨谊,就是想震慑城内宋军,从而全歼前往洛阳的宋军。
摆在徐敏子面前的选择只剩下了一个,那就是率部拼死突围,因为缺衣少粮、十室九空的洛阳城不过是个大棺材。于是,八月初一,徐敏子先安排一只小队主动进攻蒙古人,争取到了度过洛水的时机,宋军于是全军渡河,背水列阵,蒙古大军立即对其发动猛烈攻势,结果饥肠辘辘的宋军依托阵型,到天黑为止,硬生生地击退了蒙古人的所有攻势。
宋军引以为傲的强弓巨弩
第二天清晨,蒙古人趁着黎明时分发动攻击,为了对抗宋军的弓弩,他们派遣步兵手持盾牌稳步前进,将宋军阵型切分为了三部分,然后分别用骑兵冲击,结果,宋军的阵线居然纹丝不动,不仅如此,从清晨到中午,蒙古人这边倒阵亡了好几百人,蒙古主将塔察尔不禁感慨,想不到貌似脆弱的宋军,居然这样难对付,于是,蒙古人放弃了强攻的战术。
徐敏子等人发现蒙古人没有继续强攻,于是决定继续突围,考虑到开封同样缺粮,宋军于是向南方的京湖方向转移,而这,正中了蒙古人下怀。宋军背水列阵,陷入死地而后生,人人都会拼死作战,可是一旦能够逃跑了,那就完全丧失了战意。蒙古人尾随着徐敏子的部队,宋军由于饥饿和战意的丧失,根本无法列阵作战,一路上,无数饥肠辘辘的宋军将士死在了蒙古人的箭雨之下,沿着宋军撤退的道路,到处都是死去的南宋士兵。
擅长追杀逃敌的蒙古骑兵
在这样的追击下,徐敏子自己也深受重伤,他的战马被射死,只能徒步从小路突围,并在路上收拢败兵,靠采桑叶来充饥,等到他退回南宋领土时,才发现,2万多人的宋军,已经只剩下了300多人。而在开封城的赵葵和全子才,听说洛阳宋军几乎全军覆没的消息后,顿时面色大变,徐敏子的失败,意味着被困在开封的他们已经成为了蒙古人唾手可得的猎物,面对粮草的不足和即将到来的蒙古大军,赵葵明白,尽快撤退已经是唯一的选择了。
于是,宋军打开了开封东门,灰溜溜地从刚刚收复的故都撤退,由于行军仓促,许多士兵都还以为是去支援洛阳宋军,等他们发现走的是返程的路时,许多士兵突然反应过来,这是在撤退呀,此时撤退,难道蒙古人已经要来了吗?于是宋军顿时人心大乱,特别是后军更是慌作一团,蒙古人还没来,他们自己就溃散了起来,结果士卒逃散大半,而许多宝贵的辎重更是丢失殆尽。
防御战
到这里为止,南宋的收复故土的计划是彻底失败了,宋理宗不仅没有实现自己中兴大宋的美梦,还让宝贵的两淮部队遭遇重创,人力和物力的巨大损失让曾经牢不可破的江淮防线也因此变得千疮百孔,导致南宋在国土防御上自断手足。主战派人士纷纷遭到贬官,宋理宗自己也发布了罪己诏,主动承担战败的过失。
但是大错已经铸成,面对即将而来的蒙古大军,如果不是曾参与灭金、威名赫赫的名将孟拱以及镇守四川、多次击退蒙古的余阶力挽狂澜,南宋可能几年就灭亡了。而从端平入洛开始,南宋即将迎来与蒙古长达45年的战争,当时的人们估计难以想象,这居然成了南宋王朝最后的北伐,从现在开始,每一场战争,都将是汉人为了求取生存的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