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节气表二十四节气宜忌专题之24节气“夏至”来了,民俗禁忌“一祭二吃三不做”

2022年6月21日17:1:40,农历5月23日夏至节气。

中国古人奉行夏历,夏至,也是24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节气,在农耕时代,夏至节气民俗有着众多讲究,比如老人言:夏至一祭、二吃、三不做。

1、一祭

从天文学角度来看,夏至时节,太阳运行至黄道90度,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的白昼最长,黑夜最短。夏至过后,此消彼长,白天越来越短,黑夜越来越长,对应《易经》12消息卦的“天风姤”卦,“阳气至极,阴气始至”,因此有“夏至一阴生,冬至一阳生”的说法。

古人根据这一天象,在夏至日举行隆重的祭祀大地和山岳仪式。

《尚书》 记载“地祇,大地之神,以其阴,故五月一阴生之日,当阴气升而祭之”。

《周礼》说“夏至日祭地祇于泽中方丘”。

《史记·封禅书》记载:“夏至日,祭地,皆用乐舞。”

至晚在周代,夏至就有祭神仪式,用以消除疫疠、荒年与饥饿。

如《周礼》记载:

“以夏日至致地示物鬼,以禬国之凶荒、民之札丧”。

所谓“皇天后土”,对大地的崇拜源自黄帝《归藏易》,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一天的祭祀属于阴性的皇地祇,要用“牺牲”和跳专门的祭祀舞蹈来显示对地祇的尊重。

在清代,祭地礼仪依次为“迎神、奠玉帛、进俎、初献、读祝、亚献、终献、受福胙、彻馔、送神、望瘗、礼成”12个篇章,祭地不用燔燎而用瘗埋,皇帝主祭,全过程要跪拜70次,礼仪复杂,庆典隆重,场面宏大,耗时约两小时。

2、二吃

民以食为天,在我国,过节中一个永恒的主题就是吃什么?

“夏至尝黍,端午食粽”。粽子最初的名字就是“角黍”,由此可见,古代夏至与端午的饮食风俗是相似的。

先秦的《吕氏春秋》记载,农历五月,黍子丰收,天子要在夏至日举行尝黍仪式。

到了唐代,由于生产力的提升,百姓的节日饮食花样也增多,比如夏至就有了烤鹅、醪糟煮酒、馄饨、面条等等美食。

《帝京岁时纪胜》记载:

“夏至日,家家俱食冷淘面,即俗说过水面是也。谚云:‘冬至饺子夏至面’。”

又有民谚“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夏至馄饨冬至团,四季安康人团圆。”

夏至开始昼夜时间此消彼长,民俗用“夏至面”来形容“长长久久”。

正所谓:“冬至馄饨夏至面,岁除扁食待三更”。

在无锡等地,有在夏至吃馄饨的食俗;在广东,有在夏至日吃狗肉的习俗,“夏至烹狗,以扶阳气”,据说来源于先秦百越族的食俗。

夏至是丰收的季节,人们度过了繁忙的芒种,即将迎来消暑的日子,而阳极之时,火气强旺,丰收的新麦正有养心,益肾,除热,止渴的功效。《本草再新》中说:“小麦,养心,益肾,和血,健脾”,可见夏至吃面,不无道理。

《汉书》还记载:“田家作苦,岁时伏腊,烹羊刨羔,斗酒自劳”。

所以夏至美食,民间还有“夏至吃蛋,石板踩烂”,“夏至狗,无处走”,“吃了夏至狗,西风绕道走”,“夏至食荔枝,一年都无弊”等说法。

古人常以食物来“以阳制阳”,“伏羊一碗汤,不用开药方”,在夏至这天食荔枝、吃羊肉狗肉、煮鸡蛋都是源自“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以热制热,排汗排毒”的传统智慧。

3、三不做

夏至有“不同房,不剃头,不久卧”的三不做习俗。

所谓不同房,主要是古人认为农历五月为五毒月。

《黄帝内经》通过轩辕黄帝和素女对话的方式,指出了五月中性生活的忌日。素女说:“每年农历五月十六日,是天地之气交合之日,男女不可行房。特别是性欲重的人小心在五毒月失掉真阳,真阳一失,命不久也!”

《伤寒论》也说:“五月之时,阳气在表,胃中虚冷,以阳气内微,不能胜冷”。

房事消耗阳气,容易冷邪入侵,所以古人有在次月斋戒的习俗。

《礼记·月令》记载:“夏至,日长至,阴阳争,死生分,君子齐斋戒,处必掩身,毋躁,止生色,毋或进,薄滋味,毋致和,节嗜欲,定心气,以定晏阴之所成”。

《清嘉录》中说:“夏至日为交时,居人慎起居,戒剃头”。

另外在夏至节还有不盖房,不修造,不搬家,要躲午等习俗,其源头都来自“一阴一阳之谓道”的《易经》思维和《黄帝内经》“春夏养阳”的中医养生理念。

你还知道哪些“夏至”民俗,欢迎交流。

(作者:一堂国学 中国民俗学会会员 山东省民俗学会会员)

关于作者: admin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