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梦见天崩地裂“梦见天崩地裂发大水?

单鞋

人类正道

——信息《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1949年4月23日,英勇顽强、士气高昂的解放军指战员闪电般勇敢冲锋,直奔国民党反动派最高指挥机关“总统府”,冲进“总统府”门楼。

一名战士在战友的配合下登上立于“总统府”门楼顶处于中轴线的地方,刚劲果敢地拔下那面尚在风中有气无力地摆动的青天白日旗,狠狠地掷于脚下。这位战士的这一经典动作,标志着蒋家王朝在中国大陆的正式坍塌。

又称紫金山的钟山如一位饱览沧桑的历史老人见证了这一切。南京,这座曾被国民党反动派作为“首都”的历史文化名城,这座被朱偰评价为“此四都(长安、洛阳、金陵、燕京)之中,文学之昌盛,人物之俊彦,山川之灵秀,气象之宏伟以及与民族患难相共,休戚相关之密切,尤以金陵为最”的古都,终于回到了人民手中。蒋介石不久前还经杜鲁门授意,抛出了一篇面子丢尽然野心毕露的划江而治之奇文,说是求和,实为负隅顽抗,实现他的坐稳江南半壁江山的金陵春梦,伺图东山再起,咸鱼翻身。

这老蒋也真会玩翻云覆雨的伎俩。人民解放军一路摧枯拉朽,都饮马长江了,你还妄想整出个“南北朝”来玩玩,有这么玩的吗?全国人民答应吗?蒋介石在1月份演出了下野的闹剧,实际上丢碗不丢筷,躲在老家奉化的那段“金陵梦残”的日子还在遥控实质上的败局颓势,与貌合神离的“总统”李宗仁调集300多万精兵扼守长江天堑,政治上摆出和谈姿态,军事上作划江而治的准备。3月31日晚上,李宗仁在总统府前脚为所谓的谈判代表团践行,后脚就走进会议室布置长江防务,会上责成京沪杭警备总司令汤恩伯及华中军政长官公署立即传令各部,严防解放军南渡,并作出海陆空立体江防部署。

面对中华民族即将走向光明的发展趋势,面对国际国内错综复杂的现实状况,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1949年元旦,毛泽东亲笔写的文章标题,就是《将革命进行到底》。文章还引用了农夫和蛇的故事,提醒人们坚定立场,丢掉幻想。

4月4日,红色电波掀起了国人心中的澎湃之波,新华社社论《南京政府向何处去?》向全中国、全世界郑重宣告,人民解放军就要向江南进军了,这不是拿空话吓唬你们,无论你们签订接受8项条件的协定也好,不签这个协定也好,人民解放军总是要前进的。

不错,这篇红色宣言书,又是出自毛泽东的手笔。

由于李宗仁等假谈真打,划江而治的野心膨胀,要求中共延长签字期限,并在南京广播中公开表示不同意解放军渡江。

19日,毛泽东要张治中转告李宗仁,中共拒绝延期签字要求。

20日,李宗仁、何应钦致电张治中:中央所提之要求,政府已无考虑余地。和谈宣告破裂。

毛泽东主席与朱德总司令毅然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从20日子夜起在西起的湖口,东至江阴的长达千里的战线上,以泰山压顶之势横渡长江。一时间,万炮齐鸣,千帆竞发,长江下游千里江面炮声轰鸣,硝烟弥漫,人民解放军和成千上万的支前船工扬帆挥桨,戮力同心,迎着排空的浊浪和密集的弹雨勇往直前。

当然,我军绝非霸王硬上弓式的一味强攻,也包括攻心为上引导部分国民党军队掉转枪口弃暗投明,如曾在蒋介石的首都任警卫师师长王宴清,作为“御林军”将领,于1948年11月中旬调往江宁要塞布防,同在江宁的289团团长杨镇洲,副团长邓健中与王宴清一见如故,常在一起倾吐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种种不满,一致认为国民政府已是穷途末路,真正能救国救民的只有中国共产党和人民解放军。

南京地下党组织及时对他们进行启发引导,于是王宴清等三人毅然决然率部起义。不料未曾出师,先遭泄密。与其束手就擒坐以待毙,不如提前起义,放手一搏,于是在3月24日率师夜渡,又遇探照灯扫射过来,惨白的光柱忽东忽西,最后锁定了“御林军”的船队。王宴清命令将士进入战斗状态,应对瞬间出现的大炮轰击。精神准备都做好了,但岸上并没开炮。倒是义师渡江后一时找不到解放军三野报到,其间出现哗变,且天上飞机洒下传单,用重赏怂恿“勇夫”击毙“叛徒”王宴清等。王宴清、邓健中临危不惧,硬是杀出一条血路直奔解放军阵地,终于在25日摆脱追杀,受到三野第26军军长张仁初的热烈欢迎。虽然仅百人突围,但影响巨大,警卫师居然改弦易辙投奔对手,这使蒋某人丢尽了面子。

令蒋介石更丢面子的恐怕要算江阴要塞官兵起义,迎接人民解放军渡江的事。

江阴地处沪宁之间江南岸,素有锁航要塞和江上雄关之称,为通江达海咽喉,历来兵家必争。

根据毛泽东和朱德的命令,4月20日正式打响千里江防同时渡江战役。粟裕和张震指挥的第8兵团和叶飞指挥的第10兵团组成35万之众的东集团军,他们要啃下的是一块硬骨头——江阴要塞。汤恩伯曾踌躇满志地对一群记者说:“江阴要塞是铁打的防线,共军就是老虎、狮子,也休想攻下它!”汤某吹牛的底气来自三座相连的山头上,筑有总炮台1座,大炮台3座,游动炮团1个,远程要塞炮70门,加农榴弹炮36门。

但是,汤恩伯做梦也不会想到,早在1947年秋天,我军就开始对江阴要塞驻军进行政策引导,为渡江作战下了一着先手棋。同年11月,中共华中工委社会部长兼公安处长宋学武等人深入驻军内部,发展江阴要塞上校唐秉琳等三人加入中共,唐秉琳等在我党指导下做了大量起义前的组织、人事准备。1949年,三野粟裕副司令派华东局社会部情报科科长王征明协助做好江阴要塞策反工作,李干、徐以逊、际德荣、王刚由吴铭带领化妆渡江,变身要塞炮台台长唐秉琳卫士。

4月20日,国民党南京政府拒绝在和谈协议上签字,我军炮击江阴对岸的八圩港守军145师桥头阵地,该部电告唐秉琳“炮火支援”,唐秉琳当即一声令下,炮口对准八圩港守军桥头阵地,145师师长暴跳如雷:“怎么搞的?老子要你打共军,你怎么打到老子阵地上来了?”唐秉琳在电话中调侃:“不会吧?要不就是夜间观察不准,炮弹跑偏了!”

21日22时,我军先头部队在长山登陆后,立即控制了长江渡口。要塞司令戴戎光方才发现,于是命令唐秉琳炮轰我军。唐秉琳、丁佩基等命令炮兵不卸保险,不装引信,装模作样地对空射击。王征民通知唐秉琳调转炮口,猛烈轰击国民党第21军阵地。吴铭、李干、唐秉煜持枪直奔指挥所,戴戎光顿时呆若木鸡,束手就擒。

清晨7时,江阴要塞全体官兵宣布起义,并向毛泽东、朱德发出起义通电。

4月23日,南京城“总统府”门楼上青天白日旗被解放军战士拔下踩在脚底。

在北京香山双清别墅一间卧室里,这一夜灯光长明,一夜没合眼的毛泽东接到南京解放的捷报时,时针指向1949年4月24日6时。

新中国成立前夕,百端待举,说毛泽东日理万机并非十分夸张。双清别墅案头上摆着的,有蒋介石李宗仁的最后疯狂,有白宫和五角大楼的居心叵测,有克里姆林宫的异样眼光,当然更有全国人民对和平与解放的渴求与期盼……他日以继夜、废寝忘餐主持会议、谈话谈心、批阅文件、起草电文,就连新华社重要社论和类似4月22日播发的《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篇作为新闻院校经典教材的消息,都由他亲自撰写。工作之繁忙不言而喻。按常理推测,毛泽东在这个时段是没有时间写诗的,因为写诗通常需要相对空闲,普通人很难在绝对繁忙时涌动出诗情。

然而也许正是因为毛泽东不是普通人,也许是因为诗情来得太猛烈,猛烈得如钱塘江之大潮,一如刘禹锡的“八月涛声吼地来”,又如他自己的“千里波涛滚滚来,雪花飞向钓鱼台”。况且这首诗他早已在中华大地上打出腹稿,而且钟山那场象征改天换地改朝换代的暴风骤雨,为他的诗蓄足了起笔的力量;人民解放军滚滚铁流涌过长江,为他的砚堂注入了不竭的浓墨;石头城虎踞龙盘今非昔比的格局,为他的诗营造了磅礴的气势……一切都来得如行云流水,顺理成章,看似天生本成诗,不过妙手偶得之。

于是,香山之麓笔走龙蛇,双清别墅纸上雷暴,一曲时代的最强音,唱响在黄河之北,长江之东: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一九四九年四月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这哪是8句56字的七律,分明是山呼海啸天崩地裂山河重收拾乾坤大挪移!这哪是写一场震撼寰宇的战役,分明是一篇穷追猛打国民党反动派,将革命进行到底的讨伐檄文和进军宣言。宏大背景下的宏大叙事,史诗题材中的史诗经典,引经据典,左右逢源如探囊取物,化用古诗着手成春点铁成金。这哪是一首普通的军事题材应景之作,这分明是一篇闪耀着辩证思维光辉的哲理诗。一切阻碍历史洪流前进的势力都将被人民所打倒,正义终将战胜邪恶,光明必然驱散黑暗。反对派必败,人民必胜!这是亘古不变的规律,正如毛泽东在写作此诗四年前的党的七大政治报告《论联合政府》中所说的,“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关于作者: luda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