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我的观点|我与鄂尔多斯酒的故事

鄂尔多斯葡萄酒是全国著名的白酒品牌。我是鄂尔多斯普通的资深记者。

三十多年来,我与鄂尔多斯酒发生了一些有趣的故事。


01


第一次采访鄂尔多斯酒厂,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的一个深秋。


有一天下午,从达拉特黄河平原来了一位农民,是我曾经采访过的种粮大户。他来鄂尔多斯报社找到我,急匆匆地说:“王记者,我来是求你一件事:我赶着胶车,拉了三千多斤玉米和高粱,要卖给酒厂,可酒厂门前排了四五里的长龙,看来今天又得住店过夜了,我急等回家有事,你们记者有办法,你看能不能帮我今天把玉米卖了,我好连夜回家?”


我一听犯了难,我和酒厂过去也没有过交道,该怎么办?最后,我决定马上就去酒厂采访,趁机提出解决这位农民兄弟的要求,试试看如何?


于是我就立马去了酒厂。到了酒厂门前一看,果然,给酒厂卖粮的大小骡马牛车排了一字长蛇阵,一眼望不到头。


我找到酒厂领导,亮明了我的身份,一位姓郑的副厂长负责接待我采访。在办公室听完情况介绍,于是就下车间参观工艺流程。当来到出酒的那个车间,雾气腾腾中,一缕缕酒香扑鼻而来。只见郑副厂长拿起一只搪瓷缸,在酒缸里舀了满满一搪瓷缸,递过来让我品尝,说:“王记者,这是最好的腰窝酒,你尝尝!”


我接过来品了一小口,只觉得满口酒香,余味不绝,情不自禁赞叹道:“好酒,好酒!”


我把搪瓷缸递给郑副厂长,他接过来“咕咚”“咕咚”一口气喝了大半缸子,然后用手一抹嘴,说:“好酒,好酒,过瘾啊!”


我看他高兴,就趁机小声对他说:“郑厂长,我的一位亲戚今天拉来一车玉米,正常排队今天恐怕轮不到,你看能不能优先过秤结算?”


郑厂长一听,哈哈一笑,马上说:“小事一桩,小事一桩!不过,你得先喝一缸子酒,喝完,我立马给你办!再者,你是我们酒厂的客人,不喝我们的酒不行!”


说时迟那时快,老郑舀了满满一缸子酒,端过来让我喝。他哪里知道,我是我们报社的四大酒仙之首,号称“不倒翁”,现在郑厂长让我喝酒,岂不是小事一桩,正中下怀?我接过他递来的酒缸,毫不犹豫,“咕咚”“咕咚”一口气就喝光了。


老郑看我喝完酒面不改色,伸出大拇指连声赞叹:“好酒量,好酒量!”


当然,最后的结果不言而喻,那位农民兄弟当天下午就卖了粮,拿到了粮款,欢天喜地向我道了谢,回去了。


鄂尔多斯酒在当时,是深受老百姓欢迎的纯粮好酒,供不应求。现在看来,酒厂门前那一眼望不到头的卖粮车队,那飘满大半个东胜城的酒糟香味儿,不就是最好的广告吗?实打实的纯粮酿造酒,不受消费者欢迎才怪呢!

02


我第二次采访鄂尔多斯酒厂,大约是在1993年。


这次采访,是由一则产生轰动效应的广告引起的。


一天上午,我刚到办公室,就有人打来电话,问:“你是报社的记者吗?王三是何许人也?”


劈头这一句话,就问了我个莫名其妙!我回答:“谁是王三?哪里有王三?”


电话里说:“你看看你们今天报纸的第四版,整版就一句话:王三哪里去了?”


我急忙翻开报纸,果然整个版面就六个字:王三哪里去了?


我也不知就里,只好回答:“我也不知道谁是王三。”


放下电话,带着好奇和疑问,我就去了广告部。一问才得知:王三就是鄂尔多斯酒厂的厂长,他的大名叫王克勤,因他在家里排行第三,人们就习惯称呼他王三,久而久之,而他的大名,却很少有人称呼了。


我接着追问:“那么王三哪里去了?”


广告部主任和我是一个单位的同事,平时关系虽然很好,但他今天却故意和我卖关子:“稍安勿躁,稍安勿躁,请耐心等待,谜底在一个星期后揭开!”


奥!我明白了,这是广告策划者的高明之处:就是要造成悬念,引起人们的好奇和关注,达到轰动效应。


于是我也就没再追问此事。那几天,我们报纸的第四版连续刊登那一句话六个字,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和好奇,编辑部的电话每天被打爆了。凡是我接到询问此事的电话,我也就鹦鹉学舌,用广告部主任回答我的话回答读者的询问。

一个星期后,果然谜底揭晓:那天报纸的第四版,整版刊登的是王三抱着奖杯的笑吟吟的照片,配以简单的文字介绍:王三去法国巴黎领回了鄂尔多斯酒获得的国际金奖!


奥,原来如此!这不是最好的新闻吗?于是,我当天就去了酒厂,采访了厂长王三。


王三厂长非常热情地接待了我,眉飞色舞地向我介绍了他去巴黎领奖的经过,也详细叙述了他们酒厂这几年抓质量的情况。那天,他还兴致勃勃地带我参观了酒厂的各道制酒工艺,我也再次品尝了鄂尔多斯酒的酒香。采访结束后,我还意外收获了王三厂长赠送给我的礼物:一箱子12瓶瓶装酒。这对于“酒仙”的我来说,又是一个“正中下怀”。


这次采访,我发现在王三厂长那灿烂笑容的背后,却是难以言喻的隐忧。


鄂尔多斯酒虽然获得了国际大奖,酒厂在王三厂长和其他领导班子成员的带领下,取得了公认的成绩,但那时国内白酒市场已是群雄并起,乱象纷呈,竞争残酷而且激烈,每一个白酒品牌都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分得一杯羹,尽管鄂尔多斯酒坚定不移秉持纯粮酿造这一传统,并且不断改进酿造工艺,使鄂尔多斯酒的品质越来越好,但酒厂的经济效益还是不能尽如人意。这不仅鄂尔多斯酒厂是这样,大部分的国有企业,都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03


自那以后,我与鄂尔多斯酒厂没有了联系,这一失联,就是二十多年。虽然如此,但我还是时不时地关注着鄂尔多斯酒和酒厂。我也知道,1997年酒厂转制,民营企业家武世荣接管了酒厂,组建了鄂尔多斯酒业集团,酒厂也搬迁到了新址(依然在东胜城区内)。


酒厂易主了,老东胜人慢慢发现,过去满城的酒糟香味儿再也闻不到了,酒厂门前排队卖粮的长龙也销声匿迹了。于是,各种说法也就随之而来:有的说武世荣现在自己不酿酒了,派人到山西陕西等周边的乡村,专门收购家庭小作坊的酒,用油罐车拉回来勾兑成瓶装酒。更有甚者,说武世荣的酒不是粮食酒,是用酒精勾兑而成的!


这些种种说法,连绵不绝于耳,我的耳朵里听到的多了,先是不信,后来就由不信变成了半信半疑。出于职业的习惯,我也很想有机会去酒厂一探究竟,以解开心里的疑云谜团!


机会终于来了!就在今年疫情过去之后的3月26日,我应邀来到鄂尔多斯酒业集团采访。


新的酒厂已经搬迁到了距离东胜城正南十多公里的东康西线东侧。


嚯!当踏进鄂尔多斯酒业园区的那一刻,我就被深深地震撼了!那恢宏巨大引人注目的雕塑群,那现代化巍峨壮观的工业厂房,那数量全国第一的7399个粮食发酵的地缸,那国内一流的科研团队和质检设备等等,无不让我惊叹!采访那天气温骤降,冷风嗖嗖,寒气逼人,但我却热血沸腾,心情久久不得平静。


采访中我得知,为了继续做大做强鄂尔多斯酒这个民族品牌,武世荣和他的万正投资集团,投资35亿元,打造了一处现代化酿酒产业园——鄂尔多斯酒业园,于去年正式建成投产。


在酿酒区,我又闻到了久违的酒糟香味儿,我又亲自品尝到了原生态的那种从粮食里馏出的酒香。


在采访中我还得知,鄂尔多斯酒业集团从组建那天到现在,一直坚持纯粮固态发酵的传统工艺,鄂尔多斯酒也是地地道道的从粮食里馏出来的酒,是纯粮食酒!至于那种闻不到酒糟香味儿就断定鄂尔多斯酒不是粮食酒的说法,更是荒唐可笑。过去的老酒厂,厂房简陋,酒糟随处堆放,酒糟香味儿当然也就随风飘散。随着新酒厂的搬迁发展,以及环保部门的要求,酒糟堆放有了固定的密封厂房,酒糟香味儿自然也就不会散发出去了。


这次采访,也纠正了我们一个错误的认知。过去,我们一直误认为勾兑的白酒不是纯粮食酒,实际上不论哪个酒厂的酒,都要勾兑,就连我国白酒第一品牌的茅台酒,也得勾兑。所谓“勾兑”,是酒类生产中专用技术术语,是生产中的一个工艺过程,指将各种不同类型、不同酒度、不同优缺点的酒兑制成统一出厂风格特点和质量指标一致的工艺技术方法。


而我们的鄂尔多斯酒当然也不例外,也得勾兑,就是把纯粮食酒里的不同年份生产的酒和不同品质(酒头、腰窝酒、尾酒)的酒兑制成统一口味和风格的酒,再罐装出厂。总之一句话,我们鄂尔多斯酒业集团生产的数十种酒的品种,都是纯粮酿造的酒。


从1998年组建鄂尔多斯酒业集团到现在,鄂尔多斯酒获得了数十项国际国内大奖,我在这里仅举几例:


2014年,在中国白酒国家评委年会上,鄂尔多斯酒业选送的“清芝复合香型52°天诚敬酒”获得“中国白酒酒体设计奖”;“清香型42度鄂尔多斯人诚敬酒”获得“评委会特别奖”。


2015年鄂尔多斯酒业“清芝复合香型白酒的酿造方法”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专利。


2019年9月6日,鄂尔多斯酒业选送的“48度地诚敬酒”获得“2019比利时布鲁塞尔国际烈性酒大奖赛金奖”。


2019年9月6日,鄂尔多斯酒业选送的“53度鄂尔多斯清芝复合香白酒”获得“2019比利时布鲁塞尔国际烈性酒大奖赛金奖”。


这次采访鄂尔多斯酒业,亲眼所见让我那心中的疑团,立即就烟消云散了!


这次采访,也让我大开眼界,大为震撼!我也相信,我们的鄂尔多斯酒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香飘世界,誉满天下!


壮观的地缸发酵车间


工人正在给地缸里填料


工人给蒸锅里填料


储酒缸


发酵前的原粮加工破碎


山羊正在和鄂尔多斯著名作家苏怀亮一起品尝原酒


酒文化园区的雕塑



作者简介:

王振荣,网名鄂尔多斯山羊,资深记者,鄂尔多斯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鄂尔多斯诗词学会顾问,鄂尔多斯山羊文学平台创始人 主编。出版小说散文诗歌集多部,代表作有中篇小说《二河和他的女人》、电视连续剧本《风雨达拉滩》等。

作者:王振荣

关于作者: admin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