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士们先生们,欢迎来到太空阅读圈。
从今天开始,我们来读一下心理学的经典著作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被称为改变世界的三个犹太人之一(另外两位是爱因斯坦和马克思),可见其对人类社会的贡献之大,他所开创的精神分析学派对后世的心理学发展起到了深远影响。本书第一部分介绍了历史上各个时期学者对于梦的解释,远古时期人们认为梦与他们信奉神明有联系,梦对于做梦者而言必定含有某种重要意义比如预示未来。近代以来,一些学者发现了身体状况对睡眠的影响,比如身体如果有些热就会梦到自己正在穿过大火。作者的观点是不管多么神奇的梦,也无法脱离真实世界,其基础材料都是来自于感官世界中已见过或者内心世界已想过的东西。
但仔细想想我们自己做过的梦里,有没有梦到过很眼熟但却不认识的人,或者某种我们现实中没见过的东西。比如作者举例他的一位患者曾告诉他梦到自己去餐馆点一道叫kontuka的菜,但是现实中他从没吃过或见过这道菜,几天后他发现这个名字原来是他回家路上广告牌上一种烈酒的名字。所以梦中一些貌似没见过的东西可能只是因为现实中你根本没把它当回事。这也说明了人在梦中回忆事情的能力甚至超过了清醒时。
有时梦中的内容和现实中重要的事情似乎正好相反,比如亲人刚刚逝去使人们非常伤心,但入眠后梦会把它抹去,直到醒来后才又重新感到悲伤。与之相反,擦肩而过的陌生人的一个举动反而可能出现在我们的梦里。
做梦的另一个原因是干扰睡眠的刺激,比如环境的、感官的、身体的。这样的例子我们每个人都感同身受,比如睡觉时身体露在外面比较寒冷会梦到在淋雨或者在找衣服;再比如胸口被被子压住导致呼吸困难的时候往往会使我们做噩梦,梦到牙齿掉了往往是牙齿有炎症或者收到了刺激等等。
所以我们发现,梦的元素都是一些来自现实中的记忆片段或者睡眠环境中的一些局部刺激。这些元素在睡眠时往往彼此孤立没有秩序,偶然会通过梦把它们联系到一起,但即便联系在一起,通常也没有很强的逻辑。以至于我们第二天一早醒来就把它忘的差不多了。
我们可以来做一个形象的比喻,我们的大脑就像一台电脑,睡眠是大脑工作了一天以后必须要是休息而释放缓存。但这种休息只相当于电脑的休眠模式,毕竟远古时期人可不能睡得那么安稳,来了猛虎野兽要立马起来逃跑。所以在睡着之后大脑的中央处理器要维持一个最低功率的运行,我们白天的记忆已经作为缓存释放了,而此时电脑硬盘中的深层次记忆开始浮现,但这些记忆只是碎片化的一锅粥,最低功率运行的意识偶尔会在这锅粥里带起一个小漩涡也就形成了我们的梦。
为什么做梦的时间会感觉比现实中长很多呢?比如中午午睡十几分钟但却感觉做了一个很长的梦。这可能是因为现实中我们的逻辑思考是线性的,但在梦里记忆的浮现是立体的,可以同时浮现出很多记忆,就像我们在现实中经历了很多事一样。
今天读到这里,明天我们继续来读《梦的解析》。
关注宇宙读书圈,7天读完一本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