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刀币是哪个朝代的】十种精美珍稀的古代刀币赏析

一、[明字刀] [简介]明字刀硬币,共68枚。长12 . 8 ~ 13 . 5厘米,宽1 . 6 ~ 1 . 9厘米,重14 ~ 19克。

从面文上可分为两类,一为“”,其特点是字形园转而小,属燕国铸造;另一类为“”,其字外笔方折下垂,而且长、大,称齐明刀币。相传燕国乐毅伐齐占领齐地之后,应军费所需而在齐地铸造的燕刀币。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第二、【尖首刀】【介绍】尖首刀是先秦时期刀币系统中铸行最早的货币。其币形的演进特征与流通空间的变化大体相对应。尖首刀流通区域的范围较广,且区域内存在着显著的空间差异,这一流通区域的形成与演变与春秋战国时期民族地理的分布格局有密切的联系。尖首刀精确的设计和巧妙的构想,是古代汉族劳动人民聪明才智的充分体现。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第三、【针首刀】【介绍】锐锋刀是中国古代钱币的一种。出于春秋晚期 。又称针首刀。是尖首刀的一种特别形式,首部尖细如针,钱文多为抽象符号。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第四、【齐国三字刀】齐刀为齐国铸造的货币,主要流通在齐国(今山东半岛地区)。齐刀比较厚重,以厚大精美而著称,基本形制是尖首、弧背、凹刃,刀的末端有圆环,面、背有文字或饰纹。“齐法化”通常长17.8-19厘米,宽2.6-3厘米,重40.8-52.4克,被称为“三字刀”,是田齐建国以后通用的法币,有纪地的,如丘、安、方、易、白、公、平等,也有类似吉语的,如吉、行、大等。三字刀流通的时间很久,区域也极广,为齐刀中最多的一种,且无减重现象,是最稳定的货币。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第五、【四字刀】齐之法化俗称四字刀,是断脊齐刀中份量最轻的一种。通长175-185毫米,最宽27-30毫米,重45-53克。此刀背平夷亦少见。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第六、【五字刀】战国时期齐国节墨之法化五字刀,该五字刀以币文五字而得名。有“节墨之法化”和“安阳之法化”两种。“节墨”和“安阳”都是齐国都城名,“法化”是标准货币的意思。齐国在姜氏公室时代大约“刀”、“布”、“圜钱”都在民间流通过,现在还无法确知,与三晋的情形不会有很大的差异。春秋末期,大夫田氏专权,大力推行刀币,为其谋国篡位的手段之一,刀币开始在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到周安王二十三年(公元前379年),田氏灭姜氏而建立了齐国,其刀币就逐渐成为齐国的法定货币。齐刀背面文字纪数字的不多,绝大部分纪一个文字或纪两个文字,如土、日、吉、司、正、至、公、化、人、立等单字,齐法化3字刀有纪“法甘”二字的,即墨刀上多见纪“大行”、“法甘”、“安邦”等双字,所有齐刀背面刀身上都有三条横纹和一个十字星纹,还有的刀币背面只有符号,没有文字,对这些背字和符号,让人难以释意。

第七、【齐明刀】战国时齐国所铸“明”字刀,时限约在燕占齐都临淄等七十余城之五年间(前284—279年)。。形制极类燕之圆折明刀,然刀身较燕刀瘦狭,通长13.8厘米、重约14克左右。面文“明”字作直立方折状,背文多见“齐化’二字当为与莒刀同期所铸。背文除“齐化”外,尚有“化”、“司”、“齐化共金”、“安阳倍”等近10种。齐明刀今均罕见。


第八、【博山刀】博山是地名,博山位于山东省淄博市南部。在清代中期嘉庆年间,博山地区香峪村曾首次出土一批刀币,其刀币正面有一“明”字,此“明”字细长,凸出钱面不到0.5毫米,背面的文字多变,一般有三至四字。由于这些文字奇特难释,故以前就以“博山刀”称之。

第九、【甘丹刀】战国时(前475—221年)赵国都城邯郸所铸;刀体平直,背、刃略现弧势,刀首圆钝,故又称“直刀“圆首刀”。刀柄有两道脊线,柄环扁薄呈立橄榄形,顶端平削。刀身通长12~14厘米,重10~14克,最轻小者仅4.5克左右。刀面铭文多为“甘丹”二字,少数于“甘丹” 下尚见一“?(化)”字,称“甘丹化”刀。背常无文,铭文者多为简单的数字符号,如:一、二、×(五)、十及∧、▼、*等,共约20余种。

第十、【金错刀】金错刀母钱又称一刀平五千,是一种古代货币,于新莽年代制造,主要材料是金属。刀币是继贝币和金属贝币之后流通使用的古代钱币,在春秋战国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部分割据小国开始制造并使用这种刀型币。这枚汉刀币,是王莽篡汉后更铸的货币,又称“金错刀”。

关于作者: admin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