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派新闻记者徐英
惊蛰时期,万物骄傲地说:“羊和鸡芯片,东西都是春天。”
从物候的角度来说,惊蛰时候的温度是最适合作为冬春转换的“阈值”温度,伏在地下的虫类,这时候感受春天的温暖而出动。
不过随着气候变化,春天也来得越来越早了。2022的惊蛰前一周,上海气象局就已经宣布申城“入春”,不仅比常年早了15天,还是连续第五年提早入春。
在民间,有“过了惊蛰节, 春耕不能歇”“惊蛰到,鱼虾跳”的农谚,惊蛰时节,中原大部地区进入春耕农忙,华北冬小麦返青,江南小麦拔节、油菜见花,同时,身边的小动物们也苏醒了。
蛰,指哪些动物?
惊蛰在24个节气中很有个性,它是唯一一个名字和动物相关的节气。不过,蛰虫或者虫, 在传统文化中是一种比较笼统的称呼。
比如,老虎叫大虫,蛇叫长虫,所以,在二十四节气保护传承联盟秘书长、中国农业博物馆农业历史研究部主任看来,如果对于惊蛰的“翻译”局限在“虫子醒了”,那是有点问题的,因为不仅仅是虫子醒了,小动物们也醒了。
蛇、蜥蜴、蚯蚓、蟾蜍等都有自己方式越冬,“我们先民都会对其进行观察,并将它们列入‘虫’的范畴里头,把它们算‘蛰’的组成部分。”唐志强说,“此外,鼠类、熊、蝙蝠等是哺乳类动物,其实也是先民观察的‘蛰’的含义内,所以,古代‘蛰’的含义是比较宽泛的”。
说到虫子,很多人会想起《庄子·外篇·秋水》的“夏虫不可语冰”,用它来隐喻浅薄局限的认知。不过虫子其实是以各种形式“越冬”的,有些昆虫会以幼虫、蛹和的方式越冬。“夏虫”其实是指有些昆虫在夏季生长,秋季产卵,冬天死去,比如螳螂、蝈蝈、蝗虫,它们只能以卵的形式越冬。
动物学硕士、《酷虫成长记》的作者、痴迷观察昆虫的三蝶纪说,“瓢虫是会(以成虫形式)越冬的,它们会找个地方躲起来,比如说石块下面,土缝之间。”
七星瓢虫
二十四节气中,惊蛰和端午两个节气,都会提醒人们灭虫。这两个季节时间差三个月左右,灭虫的重点有什么不一样?三蝶纪说,“有些蚊虫以卵的形式越冬,因此也有地区人们在惊蛰前后用石灰、硫磺或艾草驱虫熏虫,既是传统习俗,也有其科学意义。因为当蚊虫还是卵的状态时候,比较容易彻底驱除,等到它们孵化出来之后,灭虫就更有难度了。”
如果说惊蛰时的人们是去“发现虫子”,那么到了端午,人们对于“虫”的态度就是“去驱赶、去消灭”,所以才有“端午五毒”(蜈蚣、毒蛇、蝎子、壁虎和蟾蜍)的说法,在唐志强看来,五毒其实是对于“蛰”的含义缩小。
以三蝶纪生活的华南地区为例,这个地区的时令节气并没有明显按照24节气来走,不像华东和华中地区那样有明显的节气分割,冬天也一样有很多虫子,但事实上,在惊蛰之后,小动物们和昆虫也会变得越来越活跃。
无论如何,惊蛰一到,以人类的视角来看,此时的害虫也醒了。
与虫共处?需要更多智慧
对付害虫,古人有自己的智慧,比如在某些地方,田埂附近农人会种一棵花椒,以此驱害,因为虫子讨厌花椒的气味。还有比如养细腰蜂(蜾蠃),它们能把卵藏在螟蛉身上进行繁殖,这样就可以以虫治虫,正如《诗经》里说:“螟蛉有子,蜾蠃负之”。
《南方草木状》记载利用黄猄蚁防治柑橘蚧壳虫,这是最早的中国先民发现的以虫治虫的方法,其中提到,当时的市场上能看到老百姓拿着黄猄蚁去卖,种柑橘的农户会去购买。
黄猄蚁
艾叶、菖蒲、雄黄、薄荷、除虫菊、樟脑,都是传统上用来驱虫的方法。把文物放在樟木箱子里头,也利用的是天然驱虫方法。
益虫也很多,家蚕、蜂、蝴蝶、捕食螨,草蛉(幼虫蚜狮)和七星瓢虫等。一只幼虫期的草蛉可以消灭700、800只蚜虫,寄生蜂/蝇则可以寄生在害虫体内,让对方慢慢死掉。
所以,现在对杀虫剂限制比较多的有机种植领域,也会“派出”草蛉来执行灭害任务。除此之外,像燕子、啄木鸟、灰椋鸟、戴胜,都是可以吃害虫的鸟类,刺猬、蝙蝠、壁虎则是灭虫高手,越了解生物之间的关系,就越理解生态作为一个系统而存在,事实上,这也是很多生物农药发明和生效的原理。
“稻田养蛙、养鱼、养鸭来吃虫,直到今天我们的农村地区还有广泛使用,因为鱼、鸭可以吃水里的害虫卵和蝗虫。”唐志强表示,“科技再怎么发达,从古人经验中汲取有益知识也是必要的。同样的环境,同样的气候,先人的经验本身就是技术和智慧。农药残留,尤其是广谱性的,对于群落的破坏是很厉害的,破坏群落再重新构建的话,非常费劲。不要一概去否定传统智慧的价值和意义,而是要深入挖掘它的价值和意义,和现代科学结合,让传统智慧得以闪光”。
现代科学也表明,不是所有的虫子被杀得一干二净,人类就能安全无虞。《寂静的春天》里早就描述过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寂静田野”,也因此推动多国环保立法。
上海植物园高级工程师陈连根表示,上海植物园对于与虫子共生由自己的方针,基本不采取主动的措施去干扰植物与昆虫的自然共生,维持自然条件下的生物多样性。如果出现了影响植物生长的病虫害,一般是以物理和生物两种方式来处理。物理除虫主要以人工捕捉、部分修剪已感染病虫害的枝条等,辅以杀虫灯来进行防治。生物方面以自然天敌的方式,如果严重的再以化学药剂来消杀,“一般情况下,我们对自然生境不予干扰,并以维持植物与昆虫的自然生态为目标而努力。”
《礼记·王制》有记载,“ 昆虫未蛰,不以火田”,意思是放火烧田,不会选在昆虫冬眠之前,以防藏在草中的虫子被火焰燎杀,体现一种道义,也体现了古人的自然观,惊蛰已到,你准备好与“虫”共处了吗?
责任编辑:沈关哲
校对:刘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