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二十四节气课程】跟着节气去“劳动”

五一劳动节前,江苏省溧阳市第二实验小学的学生们刚刚得知“雨前香川软如丝”,并学习了白茶的栽培技巧和茶艺知识——。这些都是与谷雨季节相关的劳动过程中的活动。

学校的劳动课程围绕“二十四节气”开设,努力将“节气文化”与“劳动教育”融合成一系列有趣的校本课程。

————————————————————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农业文化的智慧结晶,古人的春播、夏管、秋收、冬藏都是依照节气来安排。时移景异,但节气文化同样可以为今天的教育提供形式多样的劳动课程素材。江苏省溧阳市第二实验小学倡导学生“跟着节气去劳动”,让学生在自然与人文的融合中学习劳动技能,养成劳动习惯。

食育文化中的劳动

每到一个传统节气,各地往往会准备一些比较有特色的传统食物,例如“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夏至)、“十月朝,糍粑禄禄烧”(小雪)、“冬至冬至,南方馄饨北方饺”(冬至)、“八味粮豆一锅藏,宝粒颗颗汗水彰”(大寒)……这些美食有一定的传统寓意,某种程度上已经与传统文化融为一体。

当二十四节气与美食相遇,学校会根据节气特点、乡土特点和学生年龄特点开展适时的食育课程。食育劳动是学生最期待的活动,他们不但可以了解形式多样的传统美食,又可以通过自己的劳动大饱口福。

冬至到了,学校在低年级组织“包饺子”活动。教师先通过晨会介绍饺子的来历,然后组织学生去学校食堂分组学习包饺子。学生纷纷行动起来,有的擀面皮,有的做造型,有的捏花边……虽然包出来的饺子良莠不齐,但从学生脸上洋溢的笑容就可以看出他们内心的喜悦。

立春和春分的活动面向全校学生:立春时,学校组织学生做春卷、春饼;春分则是寻找小蒜、学习煎炸小蒜饼的节气。冬至包饺子的活动面向低年级学生,学生还要研究饺子的多种包法;小雪打糍粑活动面向中年级学生,学生经历浸糯米、上锅蒸等制作糍粑的环节;夏至擀面条活动面向高年级学生,学生在学和面、学擀条、学煮面的基础上,还会学习如何制作彩色面条。

农业生产中的劳动

农业生产活动大多与大自然的气候节律息息相关,例如“玉历检来知小满,又愁阴久碍蚕眠”(小满养蚕)、“水国芒种后,梅天风雨凉”(芒种煮青梅)、“秋分秋雨天渐凉,稻黄果香秋收忙”(秋分割稻)等。但是,许多学生居住在“水泥森林”中,这些本该融入生活的常识却渐渐被遗忘。因此,学校融合新时代劳动教育精神,打造“节气文化”与“劳动教育”融合的趣味课程。

在清明节气,学校开展“植物伴成长”活动。学生从一颗种子的领养开始,经历播种、发芽、成长、收获的整个周期,在劳动中了解生命的持续和轮回。低年级劳动课程是多肉的栽培与养护,中年级劳动课程是盆景的搭配与种植,高年级劳动课程是校园花木的呵护与铭牌制作,学生学会了发现和关爱,形成了初步的责任和担当意识。

到了六月初,学生迎来了芒种节气的三大习俗“接花神、安苗、煮梅”。校园有许多杨梅树,每年都会举行“校园杨梅节”活动。教师和学生一起采摘新鲜杨梅,分发到各班教室,大家一边品尝美味的杨梅一边开启与杨梅有关的“知识讲座”:有的介绍杨梅的品种,有的介绍杨梅的生长过程,有的介绍杨梅的功效,有的介绍赞美杨梅的诗歌……

学校还组织学生沿着溧阳美丽的1号公路走访“溧阳庆丰稻花香”劳动实践基地,探寻溧阳新农村风貌及自然田园风光。学生驻足“上上菜园”“1号菜园”“田里课堂”,在这片敞开式的空间中,学习收听水稻知识的科普介绍,感受手工割水稻的快乐。此外,大满节气低年级学生的“遇见蚕宝宝”、大暑节气的“豆芽发芽机”、雨水节气的“嫁接小秧苗”等活动都深受学生欢迎。

民风习俗中的劳动

二十四节气中有许多有趣的民风习俗,例如“立夏胸挂蛋,孩子不疰夏”(立夏斗蛋)、“石马当道立,纸鸢鸣半空”(清明放风筝)、“图中点得墨黑黑,门外已是草茵茵”(冬至画“九九消寒图”)等。这些民风习俗本来与一些有趣的手工劳动紧紧联系在一起,但是随着时代发展和科技进步,有些手工劳动已经在生活中慢慢消失了。学校重拾这些经典的节气民俗,进行创意劳动改编,让学生在节气中感受劳动人民的乐趣,感悟民俗文化的魅力。

大寒节气,学校组织学生制作药物香囊,以此预防感冒。教师让学生准备一些藿香、艾叶、薄荷、丁香、白芷等天然草本植物,然后将这些植物研磨成碎末,最后拿出五颜六色的小布料、彩绳、丝线——学生在家长志愿者和教师的帮助下,个个飞针走线,一个个富有创意的小香囊、小香包就诞生了。这些工艺品散发着天然草木的香味,清新、健康、古朴,是真正属于中国人的香气。

学校还会在清明节气组织放风筝活动,夏至节气组织折纸扇活动,立夏节气组织绘斗蛋活动,处暑节气组织放河灯活动,冬至节气组织描梅花活动……丰富的活动让学生深入体会手工制作的创意和趣味。

现象探究中的劳动

每个节气都有不同的颜色、味道、温度、模样,例如“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立夏小满雨水相赶”“春分秋分,昼夜平分”“立冬先封地,小雪河封严”……学校通过开展一些科学现象探究课程,让学生既能亲近传统文化,又能感知节气之美。

“清明见芽,谷雨见茶”,谷雨的颜色是绿油油的,味道是香醇的。学校所在地溧阳是白茶之乡,每年都会举行一年一度的“谷雨茶叶节”。这时,学校开展“谷雨白茶系列”探究课程,组织学生走进茶场,认识白茶、采摘白茶、烘焙白茶、包装白茶,进一步学习泡茶、品茶等茶艺文化。

“日长长到夏至,日短短到冬至”,夏至的温度是上升的,夏至的影子是短短的。学校开展“夏至日立竿无影”活动,学生制作圭表,在操场上进行日影的测量。中午12点,学生先将圭表摆放在平坦的位置,再找到太阳光源的照射位置,寻找投射到地面上的日影起始点进行测量,通过几次测量获得一个均数,最后得到一组较为准确的数据。

“春分到,蛋儿俏”,春分的模样是圆圆的,春分是玩竖蛋游戏的最佳时光。鸡蛋表面高低不平,有许多突出的“小山”,三个“小山”接触平面会构成一个支撑鸡蛋的“三脚架”,当鸡蛋的重心落在“三脚架”里时,鸡蛋就能竖起来。春分竖鸡蛋是学生快乐的探索课程,他们在这些从现象到本质的脑力劳动中感受到科技探索的快乐。

居家生活中的劳动

许多家务劳动需要在特定的节气进行:“六月六,晒龙袍”(小暑晒伏),小暑季节雨水多,室内物品容易受潮发霉,所以趁阳光充足的天气把家中的衣服、棉被、书本拿出来晒一下,俗称“晒伏”;“过了大寒,又是一年”,从大寒起便进入了春节“预热”阶段,古人到了大寒这一天,每家每户都在为过年做准备,收拾屋子、打扫房间,有些地方称之为“扫尘”……根据前期调查研究发现,学校低年级学生经常参加家务劳动的比例为13%,中年级为22%,高年级为29%,整体偏低。因此,学校结合丰富的节气特点开展了适宜的“居家生活劳动”课程。

“二月二,龙抬头”这一天,古人要整理自己的仪态,要沐浴、理发,学校在低年级以“自我整理”为主题,一年级学生自己剪指甲、系鞋带,二年级学生自己洗袜子、梳辫子。“小雪大白菜入缸,大雪大白菜出缸”,古人进入小寒以后就开始腌白菜、做腊肉,学校高年级学生在家长志愿者的帮助下开展“腌菜比赛”,学习腌制各种白菜、萝卜,腌制成熟后还会举行“腌菜品尝会”,评选出各个班级的“腌菜大王”。

跟着节气去劳动——二十四节气劳动课程是应节而生、因气而动、顺势而教、随时而评的生命历程,激发和培养了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爱好,为全面育人提供了有效途径。

(作者单位系江苏省溧阳市第二实验小学)

《中国教师报》2021年05月05日第6版

作者:吕文清 朱连清

关于作者: admin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