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二十四节气与养生宜忌专题之【二十四节气】大暑节气养生宜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劳作

大暑,二十四节气之一,夏天的最后节气。

斗指丙;太阳到达黄历120°;公历7月22日~24日交节。大暑表示炎热至极。《月令七十二侯集解》“六月中,…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我国古人将大暑分为三候:“一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溽暑,三候大雨时行。”意思是说:大暑时,萤火虫卵化而出,土地也很潮湿,时常会有大的雷雨出现,这大雨会使暑湿渐弱,天气开始向立秋过渡。











小暑不见日头, 大暑晒开石头。大暑,指炎热至极。相对小暑更加炎热,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湿热交蒸”在此时到达顶点。大暑时节饮食养生要更加注意,是二十四节气中比较特殊的养生时段。

夏令炎热,伤津耗气,易温补利湿,防止中暑。

《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篇》中说,“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劳作。”大暑时节的光照强烈、气温炎热,要注意几点:

一要避免在太阳直射的时候长时间的户外运动,防止热射病的发生。

二要避免长时间处于温度明显低于户外气温的空调房内,并且要避免空调和风扇直吹身体。









三要避免冲冷水澡和进食大量的冷饮,防止寒邪直中,出现感冒及胃肠道病变的情况。

四要注意的是大暑时节降雨量较大,空气中湿度大,户外的地面或者露天的共用座椅往往潮气较大,外出活动时一定要避免直接坐在地上或者露天的公共座椅上,防止湿邪的入侵,引起痔疮、风湿、妇科疾病等。再者天气炎热造成机体水分流失较大,正确的补水方式是少量、频繁地摄入常温或温热的饮品,而不是大量的饮用冰镇的饮料,因为低温的饮品会使血管收缩不利于体内热量的挥发,另外寒冷刺激会造成胃肠道德痉挛甚至会引起腹痛腹泻。











大暑主湿,困脾害胃,易健脾养胃,补气清暑。

这个时期我们总是感觉身体沉重、疲劳、头昏昏沉沉的,皮肤湿湿黏黏,食欲也变得不好,这些症状都与暑湿困阻有关,为了改善这些症状我们采取一些办法:比如粥类,是最适合暑天的饮食了。










《医药六书》中说,“梗米粥为资生化育坤丹,糯米粥为温养胃气妙品。”可以在粥中加些健脾利湿食材,如:荷叶、生姜、陈皮等起到清利湿热,养阴护阳的作用;加些瘦肉、豆类等,补充蛋白质增加体力;加些淡渗利湿的蔬菜水果,如:冬瓜、柠檬等,起到消热、利水,消肿的功效;绿豆粥防暑,白扁豆粥解暑等。煮成不同口味的养生粥类达到既补充营养有消暑利湿的作用。到了大暑节气还要注意一点,时令有阳转阴,阴气渐盛,太过苦寒的食物就不宜多吃了,如:苦瓜、马齿笕、蒲公英等以免伤胃。坚果中含有的不饱和脂肪对夏季防晒也有相当大的好处,能够从内而外地软化皮肤,防止皱纹,同时保湿、让肌肤看上去年轻。但不要指望立竿见影,通常需要30天才能令皮肤有所改善。









伏天高温,容易困乏,宜适当运动,按时休息。

大暑时节,人体容易困倦乏力,适度的运动可以调动身体的阳气,起到醒脾开窍和缓解机体劳累症状。适合晚睡早起,早起晨练或者夜晚慢走,但不宜过度运动以免造成机体代谢率加重,出汗增多,引起人体心、脾之气的耗伤,甚至会造成水电解质的紊乱,以及中暑的情况。所有夏天的运动项目,一定要以避免体力消耗过大的为主要目的。











暑热汗出,血压不稳,易关注健康,防范于未然。

大暑节气到了一年中的四节气,五运六气中的主气客气均为太阴湿土,所以湿气重,寒热相搏。人们多患寒热、咽喉干燥或流清涕、恶风等症状;还有头晕、头耳鸣,乏力、心慌;失眠,血压不稳等症状。因此有多加关注症状,防止劳累,及早诊治。另外长夏五行属土,土克水也易导致人体积液,易滋生细菌和繁殖,因此预防新冠病毒不可大意。


【本期专家】







陈晓彤,沈阳市肛肠医院康复科主任,副主任医师,针灸专业硕士。从医30余年,擅长采用中西医结合方式诊治病人,运用中医阴阳五行理论和针灸治疗肛肠科相关疾病和疑难杂症收到良好效果,总结出一套通过调整经络运用五运六气通过改善人体器官和免疫力来提高人体的机能的方法,从而配合临床治疗,提高治疗效果,切实改善了病人的生活质量。

关于作者: admin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