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凤鸣塔42度浓香型白酒专题之湖南省沅陵县:沅陵三塔,一线奇观

《沅陵三塔》

人杰地米申州,

自古以来,元陵就享有盛名。

龙凤相拥鹿戏水,

三塔一线锁江东。



沅陵县是中南六省“山水第一县”也是第一版图大县。沅陵自古从来就是大湘西的中心,是古辰州府统辖大湘西的首府所在地。沅陵古为辰州府,管辖着现在的怀化、湘西、张家界的全部乃至常德的一部分。沅陵自古以来是大湘西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中心,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沅陵三塔,是全国为数不多的人文历史景观,也是沅陵人引以自豪的文化旅游景观。


沅陵三塔塔体均为七层八方, 矗立于沅江三个不同的河段,凤鸣塔,亭立于沅陵县城南岸香炉山顶,龙吟塔,耸立于沅陵县城东郊八里外的河涨洲,鹿鸣塔的位置最高,挺立在河涨洲东面的鹿鸣山上。三塔相距不远,由西南至东北,分别是凤鸣、龙吟、鹿鸣,远远看去排成一条斜线,多少个岁月逝去了,多少个朝代湮灭了,三座白塔就这样一直默默以目光相望,以天籁相和,镇守着一方宝地,凤鸣和着龙吟龙吟呼唤着鹿鸣。


凤鸣塔,亭亭玉立在县城南岸香炉山上,是沅陵三塔有文字记载中最早的一座。明朝万历中期,辰州知府毛允让倡建浮屠七级。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重修。凤鸣塔塔身置于八方形台基上,高25米,底层直径4米,八角七层。檐面布筒板瓦,檐口施勾头滴水,泥灰塑葫芦宝顶,檐角微翘,如美人云鬓卷卷,衣袂飘逸,每一层九个檐角下,挂有精致的铜铃,像云鬓下的金钗,风吹叮当作响,如天奏梵音。底层正南面开圆拱门,门嵌横额,上书《风鸣塔》三字。整体造形练结构严谨,庄重,加之香炉山傍沅江而立,此塔更显得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古人为此留诗咏词者颇多,现摘抄一首欣赏。

松篁交午阴,苔藓不冢古。

洄洄绕江水,蒙蒙出山雨。

翠屏当廓门,黛色满城櫓。

时闻发天香,灵仙无所处。



龙吟塔位于沅陵县城东,约八里地左右的沅水河中间的河涨州上,是三塔中呈原始状态的古塔。始建于明代,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重建,因缺资至四层辄止。道光二十七年(1847)重建,二十九年(1849)竣工。塔前旧有广福寺,已毁,塔通高42米,虽江中地势低缓,但在沅陵三塔中是最高的一座。底径7.65米,每边长2.6米,塔尖黄铜葫芦宝顶,夕阳照射,金光闪闪,妙不可言,足见古人之审美观。每层出短檐,檐下施斗拱,檐角高翘。底层南向券拱门,石额携《龙吟塔》三字。二层外壁饰壁龛佛像5尊,三层以上每层四窗对开,交替相错,塔內木楼六层,有旋梯通达顶部。塔体四周以八方花墙环护,墙外存《重建龙吟洲宝塔》碑记一通。古塔高耸突兀,与香炉山凤鸣塔,鹿鸣山鹿鸣塔遥相呼应,构成沅陵沅水三塔一线奇观。


龙吟塔魁然屹立在河涨州洲头处,迎面扼住滔滔江水,星移斗转,上叩日月,下镇江河。那高达42米的身躯,俯视着神州大地,忠实地履行着护一方平安的己任。多少个寒来暑往,不少文人墨客登塔眺望,留诗作赋。至今在龙吟塔内,还留周佛海少年时一首豪情万丈的诗作。

登高把酒酹神龙,

拔剑狂歌气似虹。

敢以清流拦巨浪,

耻居穷壑伴奇峰。

怒涛滾滾山河杳,

落木萧萧宇宙空。

不尽沅江东逝水,

古今淘尽几英雄。

从诗意中看出少年周佛海胸怀大志,豪情万丈,立志作一番大事业的雄心。只是后来沦为大汉奸,使得该诗作黯然失色。


鹿鸣塔位于沅陵县城东北鹿溪口村东北,沅水北岸鹿溪口山顶,八角七层楼阁式砖塔。清同治《沅陵县志》载:“渌溪,县东一五里,上有塔,入沅。”,为沅陵三塔之一,始建年代不详。传说曾有一只野鹿,口含一枝野花,常在山中呜叫,故有“野鹿含花”之说,鹿鸣塔由此得名。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重龙吟塔碑文载:“建龙吟塔所剩余钱,又修鹿鸣塔成七级”。据民问传说,建塔所用材料,都是用船运到山下,再由善男信女义务出工,从河边至山顶排成长队,一点一点往山上传送,过往船只,亦自觉靠岸,所有人员下船劳动半天。

鹿鸣塔因地处山顶,加之该山地含铁成份较高,且山顶处于雷击区内,古人不懂防雷知识,历史上修缮几次,均遭雷击,劈去半边。清同治《沅陵县志》载:“鹿鸣塔七级,半塔残破,屡建屡塌”。所以沅陵县民间流传,沅陵只能有二个半个宝塔。近年,在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鹿鸣塔于2016年重修完毕,一展雄姿,从此沅陵县再也不是两个半宝塔了,而是三塔并立一线,重写沅陵春秋。


渴望

二0一九年六月二十五日

本文参考网络多种资料综合编撰而成,谢谢提供资料的名位文友!



















感谢原创作者渴望 老师的精彩文章!

让我们都来品读 家乡的美文!

本文作者:渴望

现年六十五岁,出生于泸溪县,沅陵县纸厂退休工人,在沅陵工作近三十年,高小文化,热爱摄影、文学

关于作者: admin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