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乘「乘」135

乘子乘,等数。 《漢書律曆志上》:“太极中央原机,所以是黄种人,其实在旁边自己乘胜追击,以81为一法,所以学生们计算测量值,把艺乐所也去掉。(莎士比亚、莱尔、莱尔、莱尔、莱尔、莱尔、莱尔、莱尔)

珠乘,◆1.珠飾的車。○[唐][李嶠]《車》詩:“無階忝虛左,珠乘奉王言。”◆2.即照乘珠。謂能照亮車乘之珠。○[唐][張薦][顏真卿]《五言夜宴詠燈聯句》:“詎慚珠乘朗,不讓月輪明。破暗光初白,浮雲色轉清。”參見“照乘珠”。

中乘,◆I宗教名詞。佛家以“緣覺乘”為“中乘”,道家以“洞玄部”為“中乘”。詳“三乘”。`14`◆II1.兩匹馬駕的車。○《左傳‧哀公十七年》“[良夫]乘衷甸,兩牡”[唐][孔穎達]疏:“甸即乘也……衷,中也。蓋以四馬為上乘,兩馬為中乘。大事駕四,小事駕二,為等差故也。”◆2.中等的馬。[明][劉基]《郁離子‧千里馬》:“北土純色者為上乘,居[天閑],以駕王之乘輿。其厖為中乘,居內廄,以備乘輿之闕。”

志乘,◆志書。○[清][章學誠]《文史通義‧和州志政略序例》:“夫州縣志乘,比於古者列國史書,尚矣。”○[清][惲敬]《碧玉說》:“[敬]前在[廣州],問[碧玉樓]之故,有言[明憲宗]以聘先生者。及至[新會],考之志乘,無其說。”參見“志書”。

真乘,◆佛家謂真實的教義。○[唐][知玄]《答僧澈》詩:“觀君法苑思沖虛,使我真乘刃有餘。”○《景德傳燈錄‧迦毗摩羅》:“[龍樹]默念曰:‘此師得決定性明道眼否,是大聖繼真乘否?’”[明][李贄]《豫約‧感慨平生》:“時時至[繡佛精舍],與其妹[澹師]窮究真乘,必得見佛而後已。”

貞乘(贞乘),◆指《華嚴經》和依《華嚴經》立宗的華嚴宗。○《華嚴經》於[唐][貞元]年間翻譯,又稱《貞元經》,簡稱為“貞乘”。○[唐][開元]二十六年[日本]和尚[道璿]攜華嚴章疏返國,為該宗傳入[日本]之始。○[明][宋濂]《贈令儀藏主序》:“如是乃至[恒河]沙不可筭數之天下,佛法未嘗不流布其間,況[震旦]一國邪?[日本]在東海,同為[震旦]之國,又可分疆界之內外邪?此所以同慕貞乘,而至人攝化者,亦未嘗遺之也。”

照乘珠,◆光亮能照明車輛的寶珠。○[唐]獨孤良器《賦得沉珠於泉》:“皎潔沉泉水,熒煌照乘珠。”○[唐][高適]《漣上別王秀才》詩:“何意照乘珠,忽然欲暗投。”○[明][張四維]《雙烈記‧虜道》:“莫因貪看中秋月,失卻盤中照乘珠。”亦省作“照乘”。○[唐][李咸用]《謝友生遺端溪硯瓦》詩:“玩餘輕照乘,謝欲等懸黎。”○《明史‧程紹傳》:“[齊宣王]不寶照乘,前史美之。”參見“照車”。

照乘,◆見“照乘珠”。

玉乘,◆玉輅。帝王所乘的車。○《文選‧江淹<恨賦>》:“別豔姬與美女,喪金輿及玉乘。”○[李善]注:“玉乘,玉輅也。”○[唐][王維]《奉和聖制暮春送朝集使歸郡應制》:“玉乘迎大客,金節送諸侯。”

魚乘(鱼乘),◆語本[漢][劉向]《說苑‧建本》:“故魚乘於水,鳥乘於風,草木乘於時。”後以“魚乘”喻乘勢而用。○[明][張鳳翼]《紅拂記‧奇逢舊侶》:“當時既叨同畫閣,又何妨茅宇相共,終不然教你西我東,今日須暫留魚乘從容。”

有機可乘(有机可乘),◆謂有機會可以利用。○[清][蒲松齡]《聊齋志异‧胭脂》:“[宿]久知女美,聞之竊喜其有機可乘。”○[馮玉祥]《我的生活》第二一章:“只要有機可乘,我即通電表明態度。”◆补证条目■谓有机会可以利用。○《宋史·岳飞传》:“敵兵已去淮,卿不須進發,其或襄、鄧、陳、蔡有機可乘,從長措置。”

一佛乘,◆[梵ekabuddhayāna]亦作“一乘”。佛教语。唯一成佛的教法。佛教认为佛法所表示者,是唯一的最高真理,依此教法而行,就能成佛。○《法华经·方便品》:“無數諸法門,其實爲一乘……爲諸衆生類,分别説三乘。”

一乘顯性教(一乘显性教),◆佛教[華嚴宗]以佛法最上一乘能使一切眾生顯明本性,與佛無異,因有“一乘顯性教”之稱。○[唐][宗密]《原人論‧斥偏淺》:“佛教自淺之深,略有五等:一、人天教,二、小乘教,三、大乘法相教,四、大乘破相教,五、一乘顯性教。”

一乘,◆I佛教語。謂引導教化一切眾生成佛的唯一方法或途徑。○《法華經》首倡此說。乘,指車乘,比喻能載人到達涅槃境界。○《法華經‧方便品》:“十方佛土之中,唯有一乘法,無二亦無三,除佛方便說。”○[唐][玄奘]《謝敕賚經序啟》:“搜揚三藏,盡龍宮之所儲;研究一乘,窮[鷲嶺]之遺旨。”○[唐][白居易]《愛詠詩》:“辭章諷詠成千首,心行歸依向一乘。”我國佛教宗派如[華嚴宗]等對此還有一些說法。參見“一乘顯性教-一乘顯性教”。◆II古時一車四馬謂乘,故凡物之四數皆名一乘。○《管子‧乘馬》:“一乘者,四馬也。”○《儀禮‧既夕禮》:“翭矢一乘,骨鏃短衛。”○[鄭玄]注:“四矢曰乘。”◆2.表數量。用於馬、車、轎子等。《左傳‧昭公二十年》:“使[祝蛙]寘戈於車薪以當門,使一乘從[公孟]以出。”○《漢書‧馬援傳》:“賜[援]兵車一乘,朝見位次九卿。”○《新唐書‧陸長源傳》:“吾祖罷[魏州],有車一乘,而圖書半之,吾愧不及先人。”○《兒女英雄傳》第十三回:“河臺早把自己新得的一乘八人大轎並自己新作全副執事送來。”京劇《鎖麟囊》第十三場:“那日[春秋亭]中避雨,就是你一乘花轎,還有第二?”◆3.古以方六里為一乘之地。《管子‧乘馬》:“方六里,一乘之地也;方一里,九夫之田也。”按,方六里,即六里見方,亦即三十六平方里。

一乘,◆见“一佛乘”。

野乘,◆即野史。○[清][王士禛]《池北偶談‧談故四‧訪遺書》:“因思通都大邑,應有藏編;野乘名山,豈無善本。”○[清][潘榮陛]《<帝京歲時紀勝>序》:“[元][明]以來,山人園客作稗官野乘,以誇詡聞見。”○[蔡寅]《<變雅樓三十年詩徵>序》:“雖非沾沾作詩史,與稗官野乘爭抱殘守闕之功,然固於風詩輿誦而外,已足別樹一幟者矣。”參見“野史”。

養乘(养乘),◆謂飼養馬匹而駕御之。

小乘,◆佛教語。梵文Hīnayāna(希那衍那)的意譯。指小乘佛教。早期佛教的主要流派,注重修行、持戒,以求得“自我解脫”。公元一世紀左右,佛教中出現了主張“普度眾生”的新教派,自稱“大乘”,而稱原有的教派為“小乘”。○《百喻經‧送美水喻》:“如來法王有大方便,於一乘法分別說三。小乘之人聞之歡喜,以為易行,修善進德,求度生死。”○[魯迅]《朝花夕拾‧無常》:“我也沒有研究過小乘佛教的經典,但據耳食之談,則在[印度]的佛經裏,焰摩天是有的,牛首阿旁也有的,都在地獄裏做主任。”

相乘,◆相加;相繼。○《漢書‧王莽傳中》:“政令煩多,當奉行者,輒質問乃以從事,前後相乘,憒眊不渫。”○[顏師古]注:“乘,積也,登也。”○[唐][柳宗元]《<非國語>跋》:“[吳][越]之事無他焉,舉一國足以盡之,而反分為二篇,務以相乘。”○[宋][葉適]《上光宗皇帝札子》:“[唐]自[天寶]之後,大亂相乘,盜竊名字跨據藩鎮者接踵,加以世有內患,日就衰削。”○[清][戴名世]《左生生字說》:“新與舊之相乘,盈與虛之相代,古與今之相閱,而消息循環,不可端倪。”

下乘,◆I佛教泛稱教義之淺顯者。○[清][昭槤]《嘯亭雜錄‧蓮筏》:“[蓮公]背謂人曰:‘[章嘉]經典雖諳熟,然未解阿羅漢道,尚下乘學也。’”◆2.下品;下等。[明][王世貞]《藝苑卮言》卷四:“[王半山]:‘山中十日雨,雨晴門始開。坐看蒼苔色,欲上人衣來。’後二語,全用[輞川],已是下乘。”○[清][錢泳]《履園叢話‧藝能‧摹印》:“譬諸畫家,無胸中丘壑,以稿本臨模,終下乘。”○[郭沫若]《創造十年》四:“用韻文譯出,也不外是下乘的游戲文字而已。”◆II下等的馬。比喻庸劣的人才。○[漢][陳琳]《為曹洪與魏文帝書》:“褻之者,固以為園囿之凡鳥,外廄之下乘也。”○[唐][韓愈]《為人求薦書》:“某聞木在山,馬在肆,遇之而不顧者,雖日累千萬人,未為不材與下乘也。”

五乘,◆佛教語。謂人乘、天乘、聲聞乘、緣覺乘、菩薩乘(或云佛乘)。○[宋][元照]《四分律行事鈔資持記》卷上:“五乘者,人、天、聲聞、辟支及佛,能乘人也。”參見“五衍-五衍”。

無上乘(无上乘),◆佛教浯。謂至極之佛法。大乘之別名。○《大寶積經》卷二八:“諸佛如來正真正覺所行之道,彼乘名為大乘,名為上乘,名為妙乘,名為勝乘,名無上乘。”○[清][王韜]《淞濱瑣話‧煨芋夢》:“非忍心強制,不能超登無上乘也。”

無間可乘(无间可乘),◆猶無隙可乘。○[明][劉基]《春秋明經‧蔡侯鄭伯會于鄧公及我盟于唐公至自唐》:“向使中國無間可乘,吾又知其未至此也。”○[太平天國][洪仁玕]《辟邪崇正論》:“本軍師留心細核,無間可乘,故直信不疑。”○[清][夏燮]《中西紀事‧漏卮本末》:“﹝[義律]﹞見[粵]東自燒煙以後,海口嚴密,無間可乘,而[閩][浙]之師起矣。”

萬乘(万乘),◆1.萬輛兵車。古時一車四馬為一乘。○《韓非子‧五蠹》:“萬乘之國莫敢自頓於堅城之下,而使強敵裁其弊也。”○[南朝][宋][謝靈運]《<撰征賦>序》:“靈檣千艘,雷輜萬乘。”◆2.[周]制,天子地方千里,能出兵車萬乘,因以“萬乘”指天子。○《孟子‧梁惠王上》:“萬乘之國,弒其君者,必千乘之家。”○[趙岐]注:“萬乘,兵車萬乘,謂天子也。”◆3.指帝王,帝位。○《漢書‧蒯通傳》:“隨廝養之役者,失萬乘之權;守儋石之祿者,闕卿相之位。”○[唐][賈島]《上邠寧邢司徒》詩:“馬走千蹄朝萬乘,地分三郡擁雙旌。”○[明][高啟]《張中丞廟》詩:“江頭老臣淚暗滴,萬乘西去關山長。”○[清][昭槤]《嘯亭續錄‧親禱》:“二聖軫念農食惟艱,甘屈萬乘之尊為民請命。”◆4.指能出兵車萬乘的大國。亦泛指國家。○《韓非子‧孤憤》:“萬乘之患,大臣太重;千乘之患,左右太信:此人主之所公患也。”○《史記‧李斯列傳》:“今萬乘方爭時,游者主事。”○《南史‧儒林傳‧沈文阿》:“夫千人無君,不敗則亂;萬乘無主,不危則亡。”

私乘,◆1.私家的軍隊。◆2.指家史。○[孫犁]《澹定集‧與友人論學習古文》:“我讀的第一篇‘古文’,是我家的私乘。”

史乘,◆《孟子‧離婁下》:“[晉]之《乘》,[楚]之《檮杌》,[魯]之《春秋》,一也。”○《乘》、《檮杌》、《春秋》本為三國之史籍名,後因泛稱史書為“史乘”。○[清][趙翼]《題竹初自述文》詩:“將垂史乘芳,更炳金石光。”○[清][龔自珍]《上鎮守魯番領隊大臣寶公書》:“我[高宗]皇帝豈樂於窮武以炫史乘哉!”[魯迅]《墳‧摩羅詩力說》:“特歷時既永,史乘無存。”

時乘(时乘),◆1.《易‧乾》:“時乘六龍以御天”。○[王弼]注:“處則乘潛龍,出則乘飛龍……乘變化而御大器。”後因以“時乘”指帝王即位。○[南朝][齊][謝朓]《三日侍宴曲水代人應詔詩》之二:“於皇克聖,時乘御辯。”○[宋][蘇轍]《汝州謝上表》:“頃值時乘之始,偶同彙進之餘。”◆2.指龍。○[宋][范仲淹]《老子猶龍賦》:“謂此真宗之德,若彼時乘之性。”

詩乘(诗乘),◆詩籍,詩集。○[清][張泓]《滇南憶舊錄‧董逃行》:“余讀[漢][魏]詩乘,下註此題曰:[後漢]遊童作也。”

聲聞乘(声闻乘),◆佛教三乘之一。稱聞佛言教悟苦、集、滅、道四諦之真理而得道者。○[趙樸初]《佛教常識答問‧僧伽和佛的弟子》:“四諦的教法,能令人斷除見惑(我見、常見、斷見等錯誤見解)和思惑(對世間事物而起的貪嗔痴等迷情),證得涅槃,叫做聲聞乘。”參見“三乘”。

上上乘,◆等級最高的。○[清][黃景仁]《黃山尋益然和尚塔不得偕邵二雲作》詩:“大覺上上乘,立腳宜堅牢。”

上乘,◆I佛教語。即大乘。○[唐][李邕]《岳麓寺碑》:“﹝[若法愍禪師]﹞注《大道經》,究上乘理,永託茲嶺,克終厥生。”○[五代][李中]《宿山中寺》詩:“瞑目忘塵慮,談空入上乘。”○《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八:“[樂天]一生精究內典,勤脩上乘之業,一心超脫輪迴,往生淨土。”◆2.上品;上等。[明][李贄]《雜說》:“雜劇院本,遊戲之上乘也。”○《花月痕》第十五回:“[采秋]言道:‘人之相知,貴相知心,落了言詮,已非上乘。’”[況周頤]《蕙風詞語》卷五:“以性靈語詠物,以沈著之筆達出,斯為無上上乘。”◆II古以四馬共駕一車為上乘。○《左傳‧哀公十七年》“[良夫]乘衷甸兩牡”[唐][孔穎達]疏:“兵車一轅而二馬夾之,其外更有二驂,是為四馬……蓋以四馬為上乘,兩馬為中乘。大事駕四,小事駕二,為等差故也。”◆2.上等馬。《左傳‧哀公六年》:“[陳僖子]使召公子[陽生]。○[陽生]駕而見[南郭且于],曰:‘嘗獻馬於[季孫],不入於上乘,故又獻此,請與子乘之。’”[明][劉基]《郁離子‧千里馬》:“[冀]之北土純色者為上乘,居天閑,以駕王之乘輿。”

山陰乘興(山阴乘兴),◆[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任誕》:“[王子猷]([王徽之])居[山陰],夜大雪……忽憶[戴安道]([戴逵]),時[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經宿方至,造門不前而返。人問其故,[王]曰:‘吾本乘興而行,興盡而返,何必見[戴]?’”後因以“山陰乘興”指訪友。○[唐][羅隱]《寄崔慶孫》詩:“交情澹薄應長在,俗態流離且勉旃。還擬[山陰]一乘興,雪寒難得渡江船。”○[宋][張孝祥]《踏莎行》詞:“[山陰]乘興不須回,[毗耶]問疾難為對。”

三乘,◆I佛教語。一般指小乘(聲聞乘)、中乘(緣覺乘)和大乘(菩薩乘)。三者均為淺深不同的解脫之道。亦泛指佛法。○《魏書‧釋老志》:“初根人為小乘,行四諦法;中根人為中乘,受十二因緣;上根人為大乘,則修六度。雖階三乘,而要由修進萬行,拯度億流,彌歷長遠,乃可登佛境矣。”○《西游記》第二回:“妙演三乘教,精微萬法全。”○[潘飛聲]《甘露寺》詩:“荒苔佛座參三乘,老樹僧房坐六朝。”◆2.道教語。謂以[元始天尊]所傳為大乘上法,屬洞真部;以[靈寶天尊]所傳為中乘中法,屬洞元部;以[道德天尊]所傳為小乘初法,屬洞神部。《雲笈七籤》卷一:“精研三乘,詳觀四輔。”◆II三乘車。每乘四馬。○[殷][商]時為下大夫的儀制。○《禮記‧少儀》:“貳車者,諸侯七乘,上大夫五乘,下大夫三乘。”○[鄭玄]注:“此蓋[殷]制也。”

強乘(强乘),◆指堅車強馬。○《韓詩外傳》卷六:“割國之強乘以賂之,則割定而欲無厭。事之彌順,其侵之愈甚。”

千乘,◆1.兵車千輛。古以一車四馬為一乘。○《左傳‧襄公十八年》:“[魯]人、[莒]人皆請以車千乘自其鄉入。”○《孫子‧作戰》:“凡用兵之法,馳車千駟,革車千乘,帶甲十萬。”○[漢][司馬相如]《子虛賦》:“王車駕千乘,選徒萬騎,畋於海濱。”○[清][畢沅]《晉書地理志新補正》:“戎馬四千匹,兵車千乘。”◆2.[戰國]時期諸侯國,小者稱千乘,大者稱萬乘。○《韓非子‧孤憤》:“萬乘之患,大臣太重;千乘之患,左右太信:此人主之所公患也。”○[漢][劉向]《說苑‧至公》:“夫不以國私身捐千乘而不恨,棄尊位而無忿,可以庶幾矣。”○[宋][蘇軾]《徑山道中次韻答周長官兼贈蘇寺丞》:“籃輿置紙筆,得句輕千乘。”○[明][何景明]《魯連》詩:“不受萬戶侯,長揖千乘君。”◆3.複姓。○[宋][鄧名世]《古今姓氏書辨證》:“千乘,邑名也,其先食邑者,因以為氏。”

平乘樓,◆建在大船上的楼。○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轻诋》:“桓公入洛,過淮、泗,踐北境,與諸僚屬登平乘樓,眺矚中原。”李详注:○“《通鑑》一百胡注:‘平乘樓,大船之樓。’”

平乘,◆大船名。又名平乘舫。○[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豪爽》:“[玄]([桓玄])時事形已濟,在平乘上笳鼓並作。”○《宋書‧禮志五》:“平乘舫皆平兩頭作露平形,不得擬像龍舟,悉不得朱油。”○《北史‧楊素傳》:“[素]居[永安],造大艦,名曰五牙……自餘平乘、舴艋等各有差。”

內乘(内乘),◆御馬。○[明][何景明]《子昂畫馬歌》:“吁嗟內乘無人識,想見奔騰過都國。”

馬乘(马乘),◆四匹馬。○《儀禮‧聘禮》:“庭實設馬乘。”○[鄭玄]注:“乘,四馬也。”○《禮記‧大學》:“[孟獻子]曰:‘畜馬乘,不察于雞豚。’”

律乘,◆戒律的教義。○[唐][善生]《送玉禪師》詩:“飄然無定跡,迥與律乘違。”

里乘,◆鄉鎮志;地方志。○[沈昌直]《<柳溪竹枝詞>序》:“而即此鄉里軼聞,小小點綴,以備里乘之搜採,且亦不可得。”

可乘,◆可以利用。○[宋][岳飛]《奏審已條具曲折未准指揮札子》:“臣自去冬聞[金]人廢[劉豫],有可乘之機,是以屢貰管見,塵瀆天聽。”○[明][張四維]《雙烈記‧虜遁》:“當取不取,倚可乘之勢,棄千載之利,非智也。”◆补证条目■可以利用。○《晋书·吕纂载记》:“宜繕甲養鋭,勸課農殖,待可乘之機,然後一舉蕩滅。”○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九章:“辛亥革命时曾经被推为皖军总指挥而临阵脱逃的胡万泰,认为又有可乘之机,乃自称为安徽都督,宣布独立。”

井乘,◆古代按甸(六十四井)為單位來攤派軍賦(包括車馬、兵甲、人員)的制度。○《左傳‧成公元年》“作丘甲”[孔穎達]疏引《司馬法》曰:“甸,六十四井,出長轂一乘,馬四匹,牛十二頭,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戈楯具,謂之乘馬。”

界乘,◆披甲騎馬。○《史記‧趙世家》:“左衽界乘,奄有[河宗]。”○[裴駰]集解引[徐廣]曰:“界,一作‘介’。”○[漢][應劭]《風俗通‧皇霸‧六國》引作“左任介乘”。

教乘,◆佛教語。指佛教、佛法。○[清][惲敬]《上舉主笠帆先生書》:“[敬]自能執筆之後,求之於[馬][鄭]而去其執……求之於教乘而去其罔。”

腳乘(脚乘),◆1.運載工具,如舟車騾馬等。○[宋][司馬光]《涑水記聞》卷十二:“臣尋急令[保德]、[火山]、[苛嵐]軍人戶各備腳乘於府州,請搬上件隨軍。”○[宋][蘇軾]《上執政乞度牒賑濟及因修廨宇書》:“輒以一面告諭商旅,令儲峙米斛,具水陸腳乘,以須度牒之至。”◆2.指搬運費。○[宋][蘇軾]《論積欠六事狀》:“又將錢折麥,所估麥價至低,又有倉省加耗及腳乘之類,一文至納四五文。”○《續資治通鑒‧宋孝宗淳熙二年》:“聞得商旅往來,貿易僅用會子,一為免商稅,二為省腳乘,三為不復折閱。”

夾乘(夹乘),◆乘馬左右侍衛。○《史記‧袁盎晁錯列傳》:“[盎]兄子[種]為常侍騎,持節夾乘。”○[唐][元稹]《授裴向左散騎常侍制》:“予欲用為垂璫夾乘之官,以代吾盤盂韋弦之戒,不亦可乎。”

家乘,◆1.私家筆記或記載家事的筆錄。○[宋][陸游]《老學庵筆記》卷三:“[黃魯直]有日記,謂之《家乘》,至[宜州]猶不輟書。”○[宋][羅大經]《鶴林玉露》卷十:“[山谷]晚年作日錄,題曰家乘,取《孟子》‘[晉]之乘’之義。”○[孫犁]《秀露集‧耕堂讀書記二》:“日記,如只是給自己看,只是作為家乘,當然就不能飽後人的眼福。”◆2.家譜;家史。○[明][高啟]《夢松軒記》:“近代卿相之後有不數傳,其譜牒尚明,家乘猶在,而子孫已失其業。”○[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姑妄聽之二》:“余嘗序[馬]氏家乘,然其夫之名字,與母之族氏則忘之久矣。”○[清][龔自珍]《<懷寧王氏族譜>序》:“由是臚而為家譜,則史表之遺也;廣而為家乘,則史傳之遺也。”○[郭沫若]《斷斷集‧<資本論>中的王茂蔭》:“關於他的籍貫和生平著作等,能由他的後人從家乘中抄點出來給我們,我看也是很好的近代經濟史的資料。”

記乘(记乘),◆野記史乘。○[黃濬]《花隨人聖庵摭憶‧德宗遺事》:“按[德宗]之非善終,戊申以來,世皆疑之,顧莫得左證。近日私家記乘迭出,旁證見聞,此事迺七八可信,當別詳之。”

後乘(后乘),◆從臣的車馬。亦泛指隨從在後面的車馬。○[唐][皮日休]《陪江西裴公游襄州延慶寺》詩:“不署前驅驚野鳥,唯將後乘載詩人。”○[清][葆光子]《物妖志‧音樂‧琴》:“恰聞君新製雅麗,勉和韻自媒,從此願陪後乘。”

鶴乘車(鹤乘车),◆同“鶴乘軒”。◆[宋][陸游]《自詒》詩之二:“強欲入城還自笑,世間那有鶴乘車?”

果下之乘,◆即果下馬。○[三國][魏][曹植]《上牛表》:“不見果下之乘,不別龍馬之大。”參見“果下馬”。

國乘(国乘),◆國史。○[清][王士禛]《池北偶談‧談故二‧朝鮮疏》:“復慮[明]朝國乘,復有誑謬。”

公乘,◆1.王室或諸侯國的兵車。○《左傳‧文公二年》:“囚呼,[萊駒]失戈,[狼瞫]取戈以斬囚,禽之以從公乘。”◆2.指驛車。○《舊唐書‧德宗紀下》:“丙申,諸州準例薦隱居丘園不求聞達[蔡廣成]等九人,各授試官,令給公乘,到京日量才敘用。”◆3.爵位名。為二十等爵的第八級。○《墨子‧號令》:“官吏豪傑與計堅守者,士人及城上吏比五官者,皆賜公乘。”○《漢書‧百官公卿表上》:“爵:一級曰公士,二上造……八公乘。”○[顏師古]注:“言其得乘公家之車也。”○《漢書‧王子侯表上》:“[元壽]二年五月甲子,侯[勳]以[廣]玄孫之孫[長安]公乘紹封‘千戶’。”○[顏師古]注:“公乘,第八爵也。”◆4.複姓。○[唐]代詩人有[公乘億]。見[宋][計有功]《唐詩紀事‧公乘億》。

負乘(负乘),◆1.負載,乘坐。○[漢][焦贛]《易林‧震之兌》:“馬能負乘,見邑之野,並獲粢稻,喜悅無咎。”○[晉][陸雲]《答兄平原》詩:“豈敢憚行,哀此負乘。”◆2.見“負乘致寇”。

服牛乘馬(服牛乘马),◆役使牛馬駕車。○《易‧繫辭下》:“服牛乘馬,引重致遠,以利天下。”○《漢書‧董仲舒傳》:“服牛乘馬,圈豹檻虎,是其得天之靈,貴於物也。”○《新唐書‧王求禮傳》:“自[軒轅]以來,服牛乘馬,今輦以人負,則人代畜。”

服乘,◆指車馬。○《三國志‧魏志‧崔琰傳》:“世子仍出田獵,變易服乘,志在驅逐。”○[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指瑕》:“蓋車貳佐乘,馬儷驂服,服乘不隻,故名號必雙,名號一正,則雖單為疋矣。”○[清][唐甄]《潛書‧太子》:“凡教太子,觀於桑,則知衣服所自出,觀於牧,則知服乘所自出。”

佛乘,◆1.佛教謂教導眾生成佛之法。因其為唯一之法,故又名“一佛乘”、“一乘”。○[唐][李邕]《岳麓寺碑》:“歸心淨土,模範佛乘。”○[宋][蘇軾]《賜平海軍節度使李瑋已下罷散坤成節道場香酒果口宣制》:“卿等乃心王室,同輸欲報之誠;稽首佛乘,共祝無疆之壽。”○[明][李贄]《答周西岩》:“雖牛馬驢駝等,當其深愁痛苦之時,無不可告以生知,語以佛乘也。”◆2.佛教經典。○[唐][白居易]《祭中書韋相公文》:“及公居相位,走在班行,公府私家,時一相見,佛乘之外,言不及他。”○[明][李贄]《答焦漪園》:“更有一種,專與朋輩往來談佛乘者,名曰《李氏焚書》。”

發乘(发乘),◆發出車馬。○[明][何景明]《七述》:“平原廣野,彌望千里。馬可陳列,車得駢軌。於是遴徒發乘,盛張旗幟,淬刃礪鋒,弦弓鏃矢。”

二乘,◆I佛教語。一般。包括聲聞乘與緣覺乘。○[南朝][梁][沈約]《內典序》:“義隱三藏之外,事非二乘所窺。”○《景德傳燈錄‧慧能大師》:“若以智慧照煩惱者,此是二乘小兒,羊、鹿等機。上智大根,悉不如是。”○[呂澂]《中國佛學源流略講》第二講:“二乘只是方便,大乘才是究竟。”◆II即貳乘。副車。○《列子‧周穆王》:“[巨蒐氏]乃獻白鵠之血以飲王,具牛馬之湩以洗王之足,及二乘之人。”

單乘(单乘),◆一輛車。○《後漢書‧郭杜孔張等傳贊》:“[奮]馳單乘,[堪]駕毀轅。”

大乘,◆梵文Mahāyāna(摩訶衍那)的意譯。公元一世紀左右逐步形成的佛教派別。在[印度]經歷了中觀學派、瑜伽行派和密教這三個發展時期。北傳[中國]以後,又有所發展。“大乘”強調利他,普度一切眾生,提倡以“六度”為主的“菩薩行”,如發大心者所乘的大車,故名“大乘”。○《法華經‧譬喻品》:“初說三乘引導眾生,然後但以大乘而度脫之。”○[唐][張祜]《題畫僧》詩之二:“終年不語看如意,似證禪心入大乘。”○[蘇曼殊]《遁跡記》:“大乘,正理也。宜改先執,務從聖旨。”

次乘,◆從車。○《史記‧孔子世家》:“[靈公]與夫人同車,宦者[雍渠]參乘,出,使[孔子]為次乘,招搖市過之。”

傳乘(传乘),◆I轉乘他車。○《左傳‧莊公九年》:“公喪戎路,傳乘而歸。”○[杜預]注:“傳乘,乘他車。”◆II古代兵車。○《晉書‧輿服志》:“追鋒車,去小平蓋,加通幰,如軺車,駕二。追鋒之名,蓋取其迅速也,施於戎陣之間,是為傳乘。”◆2.驛站的車馬。[清][唐甄]《潛書‧省刑》:“關市、橋樑、傳乘、賓旅,未嘗不治也,四境之內未嘗不安也。”

出乘,◆乘務員隨車工作。○《當代》1983年第5期:“行李員每次出乘,都要在[茶埡站]和男朋友嘰嘰咕咕。”

乘坐,◆騎;坐。○[金][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卷二:“氣力又無些箇,與疋馬看怎乘坐?”○《水滸傳》第八五回:“所有乘坐馬匹,在觀中喂養。”○《醒世姻緣傳》第一回:“又買了一乘二號官轎與大舍娘子[計氏]乘坐。”

乘治,◆診療馬病的一種方法。○《周禮‧夏官‧司馬》:“巫馬,掌養疾馬而乘治之。”○[鄭玄]注:“乘,謂驅步以發其疾,知所疾處,乃治之。”

乘正,◆依據正道。○[南朝][梁元帝]《薦鮑幾表》:“伏維陛下則天緯地,乘正馭才。”

乘運(乘运),◆趁着好的時運。○[晉][陸機]《贈弟士龍》詩之四:“王師乘運,席[江]捲[湘]。”○[唐][李白]《古風》之一:“群才屬休明,乘運共躍鱗。”○[唐][韓愈][孟郊]《城南聯句》:“巨細各乘運,湍潿亦騰聲。”

乘雲(乘云),◆1.駕雲;馭雲。○《楚辭‧離騷》:“吾令[豐隆]乘雲兮,求[宓妃]之所在。”○[唐][韓愈]《李花》詩之二:“夜領[張徹]投[盧仝],乘雲共至[玉皇]家。”○《鏡花緣》第十三回:“當日小弟聞[大人國]只能乘雲而不能走,每每想起,恨不能立刻見之,今果至其地,真是天從人願。”◆2.升天,仙去。○[宋][蘇舜欽]《感興》詩:“吾朝三聖人,乘雲不可睹。”

乘月,◆趁着月光。○《樂府詩集‧清商曲辭一‧子夜四時歌夏歌一》:“乘月采芙蓉,夜夜得蓮子。”○[唐][張若虛]《春江花月夜》詩:“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宋][陸游]《游山西村》詩:“從今若許閒乘月,柱杖無時夜叩門。”

乘御,◆見“乘馭”。

乘虛而入(乘虚而入),◆趁其空虛而侵入。○《三國演義》第二四回:“今[曹操]東征[劉玄德],[許昌]空虛,若以義兵乘虛而入,上可以保天子,下可以救萬民。”○[郭沫若]《屈原》第一幕:“[周]人便趁着機會強大了起來,終竟乘虛而入,把[殷朝]滅掉了。”○[明][劉基]《春秋明經‧宋人衛人入鄭宋人蔡人衛人伐戴鄭伯伐取之》:“[宋][衛]間[鄭]師之在外而乘虛以入其國。”○[清][魏源]《書古微例言中》:“即偽[孔]《傳》亦乘[馬][鄭]支離臆說之極弊而乘虛以入者。”◆补证条目■趁其空虚而侵入。○宋王十朋《论用兵事宜札子》:“萬一金人乘虚而入,使川陝隔絶,則東南之勢孤矣。”

乘虛(乘虚),◆1.凌空。○[三國][魏][何晏]《景福殿賦》:“飛閣干雲,浮階乘虛。”◆2.常用以指騰空飛行。○《後漢書‧逸民傳‧矯慎》:“蓋聞[黃][老]之言,乘虛入冥,藏身遠遯。”○《太平廣記》卷四引《仙傳拾遺‧陽翁伯》:“一日,忽有青童乘虛而至。”◆3.趁人空虛無備。○《後漢書‧荀彧傳》:“[布]乘虛寇暴,震動人心。”○《北齊書‧范陽王紹義傳》:“﹝[紹義]﹞欲乘虛取[薊城]。”○《隋唐演義》第八九回:“凡鬼有作祟人間者,臣皆得啖之,此鬼敢於乘虛驚駕,臣特來為陛下驅除。”○[凌力]《星星草》第十四章:“移軍東救,則[回]逆必乘虛而反;按兵不動,則[關中]勢若纍卵。”

乘興(乘兴),◆趁一時高興;興會所至。○[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任誕》:“[王子猷]居[山陰],夜大雪……忽憶[戴安道]。時[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經宿方至,造門不前而返。人問其故,[王]曰:‘吾本乘興而行,興盡而返,何必見[戴]?’”[宋][蘇軾]《題永叔會老堂》詩:“乘興不辭千里遠,放懷還喜一樽同。”○[陳毅]《游柏林失不雷河》詩:“臨流乘興,不懼歸遲。”

乘閒(乘闲),◆趁着空閑。○[唐][韓愈]《復志賦》:“時乘閒以獲進兮,顏垂歡而愉愉。”○[明][謝榛]《元夕道院同公實子與于鱗元美子相五君得家字》詩:“乘閒來紫府,垂老問丹砂。”○《歧路燈》第一○一回:“也有乘閒遊覽於此,題詩記名於小孔者。”◆补义条目■同“乘間”。○明余继登《典故纪闻》卷三:“太祖謂詹同曰:‘……人君居天下之尊,享四海之富,靡曼之聲,窈窕之色,何求而不得?苟不知遠之,則小人乘閒納其淫邪,不爲所迷惑者,幾人焉?’”

乘務員(乘务员),◆在輪船、列車、飛機上為乘客服務的工作人員。公共汽車和電車上的工作人員,也統稱乘務員。○[楊朔]《三千里江山》第十三段:“有些先來的乘務員早吃完飯歇下去,睡的正香。”

乘物,◆駕馭事物。○《莊子‧人間世》:“且夫乘物以遊心,託不得已以養中,至矣。”○[清][姚鼐]《次橿亭韻寄張安履》:“小夫每自私,乘物以智宰。”

乘危,◆登上或踏上危險之地,猶言冒險。○《管子‧禁藏》:“漁人之入海,海深萬仞,就波逆流,乘危百里,宿夜不出者,利在水也。”○[漢][陸賈]《新語‧輔政》:“是以聖人居高處上,則以仁義為巢;乘危履傾,則以聖賢為杖。”○[唐][吳兢]《貞觀政要‧論畋獵》:“聖主不乘危,不徼幸。”○[金][元好問]《贊皇郡太君墓銘》:“夫人戒之曰:‘從仕之暇,宜讀書養性,鞍馬間乘危蹈險,非書生之事。’”

乘田,◆[春秋]時[魯國]主管畜牧的小吏。○《孟子‧萬章下》:“﹝[孔子]﹞嘗為乘田矣。”○[趙岐]注:“乘田,苑囿之吏也,主六畜之芻牧者也。”後用以指小吏。○[宋][王安石]《寄曾子固》詩:“脫身負米將求志,戮力乘田豈為名?”

乘屬(乘属),◆古時騎馬護衛車駕的官屬。○《漢書‧武帝紀》:“翌日,親登[嵩高],御史乘屬,在廟旁吏卒咸聞呼萬歲者三。”○[顏師古]注:“[服虔]曰:‘屬,官屬也。’[如淳]曰:‘《漢儀注》御史亦有屬。’[晉灼]曰:‘天子出,御史除二人為乘曹,護車駕。’”

乘勢使氣(乘势使气),◆仗勢逞性子。○《魏書‧閹官傳序》:“其間竊官爵,盜財賄,乘勢使氣為朝野之患者,何可勝舉。”

乘勢(乘势),◆趁勢;乘機。○《孟子‧公孫丑上》:“[齊]人有言曰:‘雖有智慧,不如乘勢。’”○《北史‧于仲文傳》:“乘勢擊之,所以制勝。”○[金][元好問]《秦王擒竇建德降王世充露布》:“臣等鼓已捷之勇,迎自送之師,破竹未比乎發機,建瓴莫喻其乘勢。”○[茅盾]《子夜》七:“他就乘勢笑了一笑,算是默認了[屠維岳]的辦法。”

乘時(乘时),◆乘機;趁勢。○[晉][左思]《吳都賦》:“富中之甿,貨殖之選,乘時射利,財豐巨萬。”○《宋史‧王晏傳》:“今[契丹]南侵,天下洶洶,英雄豪傑固當乘時自奮。”○[魯迅]《三閑集‧“皇漢醫學”》:“[日本]人[湯本求真]做的《皇漢醫學》譯本也將乘時出版。”

乘石,◆天子登車用的墊腳石。○《周禮‧夏官‧隸僕》:“王行,洗乘石。”○[鄭玄]注引[鄭司農]云:“乘石,王所登上車之石也。”○《淮南子‧齊俗訓》:“履乘石,攝天子之位。”○[南朝][梁][任昉]《百辟勸進今上箋》:“是以履乘石而[周公]不以為疑,增玉璜而[太公]不以為讓。”

乘勝(乘胜),◆趁着勝利的形勢。○《史記‧孫子吳起列傳》:“[齊]因乘勝盡破其軍,虜[魏]太子[申]以歸。”○《後漢書‧宋俊傳》:“乘勝逐北數十里,斬首萬餘級。”○《續資治通鑒‧宋寧宗嘉定十一年》:“[金]主欲乘勝來議和。”○[老舍]《正紅旗下》三:“受了這個打擊,大姐婆婆才不能不管我母親叫親家太太,而姑母也乘勝追擊,鄭重聲明;她的丈夫(可能是[漢]人!)也作過二品官!”

乘日,◆1.謂乘坐日車。語出《莊子‧徐無鬼》:“有長者教予曰:‘若乘日之車而遊於[襄城]之野。’”[宋][王安石]《乘日》詩:“乘日塞垣入,御風塘路歸。”◆2.猶終日。○[南朝][宋][謝靈運]《擬魏太子鄴中集詩》之二:“既作長夜飲,豈顧乘日養。”○[黃節]注:“乘,猶加也。謂夜飲而加之以日樂也。”○[南朝][宋][王僧達]《答顏延年》詩:“歡此乘日暇,忽忘逝景侵。”

乘人之危,◆趁着別人有困難的時候,加以要挾或陷害。○《後漢書‧蓋勛傳》:“謀事殺良,非忠也;乘人之危,非仁也。”○[清][蒲松齡]《聊齋志异‧神女》:“子誠敝人也!不念疇昔之義,而欲乘人之危。”○[楊沫]《青春之歌》第八章:“你別老對我講這些啦,你再說,我真懷疑你是乘人之危。”

乘人,◆1.欺侮人。○《國語‧周語中》:“佻天不祥,乘人不義。”○[韋昭]注:“乘,陵也。”○《莊子‧人間世》:“若唯無詔,王公必將乘人,而鬥其捷。”◆2.謂用人牽引靈車。○《禮記‧雜記上》:“士喪有與天子同者三:其終夜燎,及乘人專道而行。”○[鄭玄]注:“乘人,謂使人執引也。”○[孔穎達]疏:“謂人引車不用馬也。”◆3.乘坐的人。○[何其芳]《畫夢錄‧黃昏》:“一乘古舊的黑色馬車,空無乘人,紆徐地從我身側走過。”

乘權(乘权),◆利用權勢。○《列子‧力命》:“[多偶]、[自專]、[乘權]、[隻立]四人,相與游於世,胥如志也;窮年不相顧眄,自以時之適也。”○[張湛]注:“乘權,謂乘用權勢也。”○《漢書‧劉向傳》:“夫乘權藉勢之人,子弟鱗集於朝。”○[明][沈德符]《野獲編‧補遺‧吏部‧考察科道》:“[高新鄭]生平彷彿似[桂安仁],其才鋒氣魄同……故皆能乘權行意如此。”○[清][談遷]《北游錄‧紀詠上》:“昨傳口敕臨前殿,鵔鸃乘權擬尚方。”

乘氣,◆腾云驾雾。为神仙所特有的本领。○《太平经·四行本末诀》:“凡事人神者,皆受之於天氣,天氣者受之於元氣。神者乘氣而行,故人有氣則有神,有神則有氣,神去則氣絶,氣亡則神去。”○又《冤流灾求奇方诀》:“天下擾擾無不有,不若天獨神且聖,乘氣而飛行乎?”

乘木,◆1.乘舟。○《易‧渙》:“利涉大川,乘木有功也。”○[王弼]注:“乘木即涉難也。木者專所以涉川也。”○[高亨]注:“木,指船。”◆2.架高用具。○[清][周亮工]《書影》卷七:“邑有敗寺,將脩復,迎[蓮公]董之。鐻千金,庀材具,乘木糾綯咸備。”

乘門(乘门),◆指和尚。○[宋][胡繼宗]《書言故事‧釋教》:“僧曰乘門。”

乘馬(乘马),◆I1.駕馬,用馬駕車。○《易‧繫辭下》:“服牛乘馬,引重致遠。”○《管子‧乘馬》:“天下乘馬服牛,而任之輕重有制。”◆2.猶運籌。謂經濟謀劃。《管子‧乘馬》題解[郭沫若]等集校引[何如璋]云:“馬者,算數之籌,如今所謂法馬……乘者,計也。○《周禮‧天官‧宰夫》‘乘其財用之出入’,即今算法乘除之謂。凡治國之法制,皆出於數,有所建置,必立馬乘之,乃知其輕重長短多寡之數,而措注各得其宜。篇中言地、言用、言朝、言車,而詳發均地分民,是標名《乘馬》本旨。”參閱[馬非百]《管子輕重篇新詮》。◆3.複姓。[漢]有[乘馬絺]。◆II四匹馬拉的車。○《詩‧鄭風‧大叔於田》:“大叔於田,乘乘馬。”◆2.指四匹馬。《詩‧大雅‧崧高》:“路車乘馬,我圖爾居。”○[毛]傳:“乘馬,四馬也。”

乘路,◆I亦作“乘輅”。乘坐路車。路,君主乘坐的車子。《南史‧梁武帝紀》:“今南北二郊及藉田往還,並宜御輦,不復乘路。”○《舊唐書‧輿服志》:“自[高宗]不喜乘輅,每有大禮,則御輦以來往。”◆II亦作“乘輅”。即玉路,[周]代天子所乘之車。《禮記‧明堂位》:“鸞車,[有虞氏]之路也;鉤車,[夏后氏]之路也;大路,[殷]路也;乘路,[周]路也。”○[鄭玄]注:“乘路,玉路也。”

乘龍(乘龙),◆I1.比喻趁時而動。○《易‧乾》:“時乘六龍以御天。”○[王弼]注:“升降無常,隨時而用,處則乘潛龍,出則乘飛龍,故曰‘時乘六龍’也。”六龍指乾卦六陽爻。○《南齊書‧芮芮虜傳》:“陛下承乾啟之機,因乘龍之運,計應符革祚,久已踐極,荒裔傾戴,莫不引領。”◆2.乘坐龍車。《楚辭‧九歌‧大司命》:“乘龍兮轔轔,高駝兮沖天。”◆3.騎龍。《東觀漢記‧馮异傳》:“上曰:‘我夢乘龍上天,覺寤,心中動悸。’”[唐][韓愈]《華山女》詩:“[玉皇]頷首許歸去,乘龍駕鶴來青冥。”○《剪燈新話‧水宮慶會錄》:“拋梁上,乘龍夜去陪天仗。袖中奏罷一封書,盡與蒼生除禍瘴。”◆4.《史記‧封禪書》:“[黃帝]采[首山]銅,鑄鼎於[荊山]下。鼎既成,有龍垂鬍下迎[黃帝]。[黃帝]上騎,群臣後宮從上者七十餘人,龍乃上去。”後因以“乘龍”比喻成仙。○[唐][杜牧]《書處州韓吏部孔子廟碑陰》:“晝日乘龍上天,誠得其藥,可如[黃帝]。”○[宋][蘇軾]《過萊州雪後望三山》詩:“[安期]與[羡門],乘龍安在哉!”◆5.對帝王死去的諱稱。[明][李夢陽]《贈何舍人齎詔南紀諸鎮》詩:“先皇乘龍去不返,悲風慘淡吹宸極。”◆6.比喻得佳婿。《藝文類聚》卷四十引《楚國先賢傳》:“[孫俊]字[文英],與[李元禮]俱娶太尉[桓焉]女。時人謂[桓叔元]兩女俱乘龍,言得婿如龍也。”○[唐][杜甫]《李監宅》詩:“門闌多喜色,女婿近乘龍。”○[明][湯顯祖]《牡丹亭‧鬧殤》:“恨不呵早早乘龍。夜夜孤鴻,活害殺俺翠娟娟雛鳳。”◆II四條龍。○《左傳‧昭公二十九年》:“帝賜之乘龍,[河][漢]各二,各有雌雄。”○[杜預]注:“合為四。”

乘流,◆1.順着水流。○[漢][枚乘]《七發》:“汩乘流而下降兮,或不知其所止。”○《南史‧梁武帝紀上》:“四更中無雨而水暴長,眾軍乘流齊進。”○[唐][張志和]《漁父》詞之二:“能縱棹、慣乘流:[長江]白浪不曾憂。”◆2.指順應社會潮流。○[漢][賈誼]《鵩鳥賦》:“乘流則逝兮,得坻則止。”○[唐][崔曙]《送薛據州之宋州》詩:“無媒嗟失路,有道亦乘流。”◆3.謂憑藉江河。流,水流,河流。○《三國志‧魏志‧高堂隆傳》:“今[吳蜀]二賊,非徒白地小虜、聚邑之寇,乃據險乘流,跨有士眾,僭號稱帝,欲與中國爭衡。”◆4.猶乘舟。○[唐][李白]《姑熟溪》詩:“愛此溪水閑,乘流興無極。”○[唐][薛能]《送人自蘇州之長沙縣官》詩:“驅馬復乘流,何時發[虎丘]?”◆5.謂繼承傳統。○《文選‧揚雄<長楊賦>》:“逮至[聖文],隨風乘流,方垂意於至寧。”○[李善]注:“隨風乘流,言順從[高祖]之風流也。”

乘利,◆憑藉着有利的形勢。○[唐][駱賓王]《兵部奏姚州破賊露布》:“於是乘利追奔,因機深入。”○[唐][陳子昂]《為喬補闕論突厥表》:“故臨陣對寇,未嘗不先自潰散,遂使夷狄乘利,輕於國威。”

乘理,◆順理。○[漢][趙壹]《刺世疾邪賦》:“乘理雖死而非亡,違義雖生而匪存。”

乘勞(乘劳),◆謂利用敵方疲勞的時機。○[三國][蜀][諸葛亮]《後出師表》:“今賊適疲於西,又務於東,兵法乘勞,此進趨之時也。”

乘空,◆I凌空;騰空。○《列子‧黃帝》:“乘空如履實,寢虛若處床。”○[唐][孟浩然]《登龍興寺閣》詩:“閣道乘空出,披軒遠目開。”○[宋][周密]《癸辛雜識‧鄭仙姑》:“至次年,女出汲井之次,忽雲湧於地,不覺乘空而去。”◆II趁着空閑。○《紅樓夢》第三六回:“﹝[鳳姐]﹞等那些人把東西送足了,然後乘空去回[王夫人]。”○[茅盾]《大鼻子的故事》:“他乘空兒把銅子疊起來。”◆2.乘間。《西游記》第六六回:“新收了[水猿大聖],那廝遇水即興;恐我去後,他乘空生頑,無神可治。”參見“乘間”。

乘客,◆搭乘車、船、飛機的人。○[丁玲]《奔》:“車上的乘客都騷動起來了。”○[趙樹理]《實幹家潘永福》:“滿船乘客全部脫險。”

乘具,◆騎馬的用具。○[北周][庾信]《謝趙王賚馬並傘啟》:“垂賚紫騮馬並銀釘、乘具、紫紬繖一張。”○《北史‧魏紀三‧孝文帝紀》:“其御府衣服……太僕乘具、內庫弓矢,出其太半。”

乘居,◆猶雙居。○[漢][劉向]《列女傳‧魏曲沃負》:“夫雎鳩之鳥,猶未嘗見乘居而匹處也。”○[晉][張華]《鷦鷯賦》:“乘居匹游,翩翩然有以自樂也。”參見“乘處”。

乘間(乘间),◆利用機會;趁空子。○《漢書‧趙充國傳》:“內不損威武之重,外不令虜得乘間之勢。”○《後漢書‧蘇竟傳》:“[王]氏雖乘間偷篡,而終嬰大戮。”○[宋][陳亮]《廷對》:“小人乘間而肆言以為公,力抵以為直,陛下亦不能不惑之矣。”○《隋唐演義》第九六回:“[李泌]本不樂仕進,久有去志,因乘間乞身道:‘臣已略報聖恩,今請仍許作閑人。’”

乘甲,◆戰車上的甲士。○[晉][張華]《博物志》卷六:“[武王]伐[殷]……乘輿三百,乘甲三千。”

乘籍,◆史書。○[清][王士禛]《池北偶談‧談藝一‧錦秋亭辨》:“俟吾地之大人君子,有志乘籍者折衷焉。”

乘急,◆猶言抓緊時機。○[宋][楊萬里]《晚宿小羅田》詩:“倦來乘急睡,過了睡難成。”

乘積(乘积),◆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數相乘所得的數。簡稱積。

乘機(乘机),◆有機可趁;利用機會。○《晉書‧慕容暉載記》:“今若乘機不赴,恐[燕]之君臣將有[甬]東之悔。”○[唐][韓愈]《與柳中丞書》:“乘機逐利,四出侵暴。”○《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寶箱》:“[孫富]吟詩,正要引[李公子]出頭,他好乘機攀話。”○[周立波]《湘江一夜》:“‘他只懂得作夢吃東西。’[小趙]乘機又刺他一下。”

乘黃朱(乘黄朱),◆四匹黃毛朱鬃的馬。○《書‧康王之誥》:“皆布乘黃朱。”○[孔]傳:“諸侯皆陳四黃馬朱鬃,以為庭實。”一說“乘”字當本作“黻”,布言其質,黃朱言其色。參閱[楊筠如]《尚書覈詁》。

乘黃(乘黄),◆I1.傳說中的異獸名。○《山海經‧海外西經》:“﹝[白氏][之國]﹞有乘黃,其狀如狐,其背上有角,乘之壽二千歲。”○[郭璞]注:“即飛黃也。”◆2.傳說中的神馬名。《管子‧小匡》:“地出乘黃。”○[尹知章]注:“乘黃,神馬也。”後用以指御馬。○《資治通鑒‧齊明帝永泰元年》:“﹝[李彪]﹞坐輿禁省,私取官材,輒駕乘黃,無所憚懾。”○[胡三省]注:“乘黃,御馬也。”◆3.泛指良馬。[明][何孟春]《餘冬序錄摘抄》卷五:“[番]饒馬而無茶,故[中國]得以摘山之利易彼乘黃。”◆II四匹黃色的馬。○《詩‧鄭風‧大叔於田》:“叔於田,乘乘黃。”○[毛]傳:“四馬皆黃。”○《禮記‧雜記上》:“陳乘黃大路於中庭。”○[孔穎達]疏:“陳四黃之馬於大路之西。”

乘化,◆順隨自然。化,造化。○[晉][陶潛]《歸去來兮辭》:“聊乘化以歸盡,樂夫天命復奚疑。”○[唐][陳子昂]《感遇》詩之五:“窅然遺天地,乘化入無窮。”○[宋][蘇軾]《百步洪》詩之一:“我生乘化日夜逝,坐覺一念愈新羅。”

乘號(乘号),◆表示兩個數相乘的符號(×)。代數中有時不用符號或用‘‧’來代替,如a×b寫做ab或a‧b。

乘風(乘风),◆1.駕着風;憑藉風力。○《列子‧黃帝》:“[列子]師[老商氏],友[伯高子],進二子之道,乘風而歸。”○[宋][蘇軾]《潮州修韓文公廟記》:“天孫為織雲錦裳,飄然乘風來帝旁。”○[陳毅]《六國之行》詩:“萬里西行急,乘風御太空。”◆2.猶趁勢。○《後漢書‧宗室四王三侯傳贊》:“[齊武]沈雄,義戈乘風。”○《晉書‧桓彝傳》:“一舉乘風,掃清氛穢。”◆3.海鳥名。古時懸鐘的架子多作此鳥形,故亦借指懸鐘的架子。○《急就篇》卷二:“乘風縣鐘華洞樂。”○[顏師古]注:“乘風一名爰居,一名雜縣,蓋海鳥也。言為乘風之狀,作簨虡以懸鐘。”○《文選‧潘岳<西征賦>》:“洪鐘頓於毀廟,乘風廢而弗縣。”○[呂延濟]注:“乘風,懸鐘格。”

乘法,◆數學中基本運算方法之一。最簡單的是正整數的乘法,即幾個相同的數連加的簡便算法,用連加的次數來乘被加數。例如2連加5次,就用5來乘2。參見“除法”。

乘從(乘从),◆謂乘車馬隨從出入。○[漢][王充]《論衡‧佚文》:“[孝武]善《子虛》之賦,徵[司馬長卿];[孝成]玩弄眾書之多,善[揚子雲],出入遊獵,[子雲]乘從。”

乘傳(乘传),◆I1.乘坐驛車。傳,驛站的馬車。○《漢書‧京房傳》:“臣出之後,恐必為用事所蔽,身死而功不成,故願歲盡乘傳奏事。”○[元][秦簡夫]《剪髮待賓》第三摺:“[陶士行]今日成名,乘傳去朝廷保奏,一家兒列鼎重裀。”○[清][昭槤]《嘯亭雜錄‧裘文達公》:“二十一年,王師征[伊犁],公面奏軍務機宜,[純皇帝]大悅,以其才似[舒文襄],即賜御衣冠,乘傳至[巴里坤]傳宣聖意。”◆2.指奉命出使。[宋][蘇軾]《冬季撫問陝西轉運使副口宣》:“永言乘傳之勞,未遑退食之佚。”○[清][陳康祺]《燕下鄉脞錄》卷十四:“公自為員司,屢乘傳,隨堂上官,讞[山西]、[直隸]、[湖南]、[廣西]諸省獄。”◆II古代驛站用四匹下等馬拉的車子。○《史記‧田儋列傳》:“[田橫]迺與其客二人乘傳詣[雒陽]。”○[裴駰]集解引[如淳]曰:“四馬下足為乘傳。”○《漢書‧文帝紀》:“乃令[宋昌]驂乘,[張武]等六人乘六乘傳詣[長安]。”◆2.泛指使車。《清史稿‧禮志十》:“若朝貢諸國無子嗣位……禮部奏遣正、副使各一人持節往封,特賜一品麒麟服以重其行。行日,工部給旗仗,兵部給乘傳。”◆补证条目■古代驿站用四匹下等马拉的车子。后泛指使车。○《明史·耿炳文传》:“太常卿黄子澄遂薦李景隆爲大將軍,乘傳代炳文。”

乘處(乘处),◆四個同處。○《朱子語類》卷八一:“王鳩……人未嘗見其匹居而乘處。乘處,謂四箇同處也。只是二箇相隨,既不失其偶,又未嘗近而相狎。”

乘乘,◆頹喪困頓貌。○《老子》:“我獨怕兮其未兆,如嬰兒之未孩,乘乘兮若無所歸。”○[河上公]注:“我乘乘如窮鄙無所歸就。”乘乘,一本作“儽儽”。

乘城,◆1.登城。○《國語‧晉語一》:“[郤叔虎]將乘城。”○[韋昭]注:“乘,升也。”◆2.守城。○《漢書‧陳湯傳》:“望見單于城上立五采幡織,數百人披甲乘城。”○[顏師古]注:“乘謂登之備守也。”○《新唐書‧藩鎮傳‧程日華》:“[滔]及[王武俊]皆招[日華],不納,即攻之。○[日華]乘城自固。”◆3.指所守的城。○[清][魏源]《聖武記》卷一:“列火器楯車兵七萬,乘城內外,守禦甚具。”

乘車(乘车),◆1.安車。○《左傳‧襄公二十四年》:“使御廣車而行,己皆乘乘車。”○[杜預]注:“乘車,安車。”◆2.古代行喪葬禮所用的魂車。○《儀禮‧既夕禮》:“陳明器於乘車之西。”○《儀禮‧既夕禮》:“薦車直東榮北輈。”○[鄭玄]注:“薦,進也。進車者,象生時將行陳駕也。今謂之魂車。”○[胡培翬]正義:“案車即下記乘車、道車、蒿車也。以生時將行陳駕,故進此車於庭而陳之,象生時也。此車平日所乘,靈魂憑之,故謂之魂車。”

乘策,◆騎馬。○《後漢書‧逸民傳‧梁鴻》:“欲乘策兮縱邁,疾吾俗兮作讒。”

乘便,◆1.乘機;趁勢。○[漢][賈誼]《過秦論》:“因利乘便,宰割天下。”○[漢][桓寬]《鹽鐵論‧世務》:“今[匈奴]挾不信之心,懷不測之詐,見利如前,乘便而起。”○《西游記》第五三回:“[大聖]道:‘等[老孫]和那廝敵鬥,教[沙僧]乘便取水來救你。’”◆2.趁便,順便。○[唐][谷神子]《博异志‧陰隱客》:“向者未敢,儻賜從容,乞乘便而言之。”○[明][李贄]《答焦漪園》:“乘便寫數句貽之。”○《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五:“還望乘便捎信[趙]家去。”

乘邊守險,◆据守边远的险要之地。○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识鉴》:“曹公問裴潛曰:‘卿會與劉備共在荆州,卿以備才如何?’潛曰:‘使居中國,能亂人,不能爲治。若乘邊守險,足爲一方之主。’”

乘邊(乘边),◆防守邊境。○《漢書‧韓安國傳》:“今以陛下之威,海內為一,天下同任,又遣子弟乘邊守塞。”○[顏師古]注:“乘,登也,登其城而備守也。”○《新唐書‧解琬傳》:“前後乘邊積二十年……[華]虜安之。”○[宋][王安石]《省兵》詩:“方今將不擇,獨以兵乘邊。”

乘白,◆古代指戰車和軍旗。○《荀子‧王制》:“司馬知師旅甲兵乘白之數。”○[于省吾]《雙劍誃諸子新證‧荀子二》:“白謂白旗……《逸周書‧克殷解》:‘[武王]乃手大白以麾諸侯。’注:‘大白,旗名。’又云:‘折懸諸大白。’又云:‘懸諸小白。’由是言之,乘白謂車與旗至明塙矣。”

車乘(车乘),◆乘坐的車或作戰的車。○《左傳‧莊公二十二年》:“《詩》曰:‘翹翹車乘,招我以弓。豈不欲往?畏我友朋。’”[楊伯峻]注:“此逸詩……引者之意蓋以車乘指[齊桓公]。”○《左傳‧僖公二十八年》:“戒爾車乘,敬爾君事,詰朝相見。”○《後漢書‧蔡邕傳》:“及碑始立,其觀視及摹寫者,車乘日千餘兩,填塞街陌。”○《三國演義》第五九回:“[操]兵抵敵不住,棄寨而走。車乘、浮橋,盡被燒毀。”

參乘(参乘),◆陪乘或陪乘的人。古代乘車,尊者在左,御者在中,一人在右陪坐,稱“參乘”或“車右”。○《史記‧項羽本紀》:“[項王]按劍而跽曰:‘客何為者?’[張良]曰:‘[沛公]之參乘[樊噲]者也。’”[唐][李亢]《獨异志》卷下:“[衛青]本[平陽]公主家參乘,駙馬[曹壽]卒,敕令擇國中貴居第一者尚之。”○[宋][蘇軾]《奉敕祭西太一和韓川韻》之二:“禮罷[祝融]參乘,前驅已過[衡][湘]。”

別乘(别乘),◆別駕的別稱。○[唐][李嘉祐]《送兗州杜別駕之任》詩:“停車邀別乘,促軫奏胡笳。”○[宋][梅堯臣]《張聖民學士出御書並法帖共閱之》詩:“冰膠[楚]舸歲將窮,[廣陵]別乘憐老翁。”○[宋][吳曾]《能改齋漫錄‧事實》:“別駕始[後漢],州置別駕治中。然則別駕者,官之名也。若別乘則別駕之義,非官名也。”

筆乘(笔乘),◆指歷史著作。○[明][馮夢龍]《古今譚概‧顏甲部序》:“余嘗勸人觀優,從此中討一箇乾淨面孔。夫古來筆乘,孰非戲本?只少一副響鑼鼓耳。”○[清][陳康祺]《燕下鄉脞錄》卷二:“[郭華野]參疏不及[公肅],而[康熙]已後,諸名人詩文筆乘,於[徐氏]子弟之豪橫,聲氣之舄奕,頗有微詞。”

寶乘(宝乘),◆I佛教語。佛教的教義。○[唐][李邕]《楚州淮陰縣婆羅樹碑》:“政化之理兮,甘棠猶存;寶乘之妙兮,婆羅是敦。”◆II佛教語。即寶車。○《法華經‧譬喻品》:“乘此寶乘,直至道場。”○[南朝][梁簡文帝]《吳郡石像碑》:“乍動慈舟,時延寶乘。”參見“寶車”。

敗乘(败乘),◆猶下品,劣等品。○[明][顧起綸]《國雅品‧士品四》:“﹝[沈山人][子登]﹞時有清音……如‘野日寒如月,河冰聚若刀’,宛見曠思。至[俞]氏所編,是其敗乘耳。”

百乘,◆兵車一百輛。○《禮記‧大學》:“百乘之家,不蓄聚歛之臣。”○《晏子春秋‧諫上十》:“[景公]有男子五人,所使傅之者,皆有車百乘者也。”○《史記‧蘇秦列傳》:“乃飾車百乘,黃金千溢,白璧百雙,錦繡千純,以約諸侯。”○[清][何焯]《義門讀書記‧孟子上》:“[春秋]時,潛制踰限,故列國多千乘,大夫多百乘。”

八乘,◆指八龍。○《後漢書‧張衡傳》:“僕夫儼其正策兮,八乘攄而超驤。”○[李賢]注:“八乘,八龍也。○《楚辭》曰:‘駕八龍之蜿蜿。’”

关于作者: luda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