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8年12月11日,在贵州省大方县三元乡头村,李昌德背着李青拉着李思宇冒着寒冷去上学。
(新华社发)2020年12月23日,在大方县奢香古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李昌德(中)牵着李思宇(右)、李青怡放学归来。
昔日在大山里的上学路,与如今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上学路形成强烈对比。
在大方县恒大第十一小学,李思宇在课堂上回答老师的提问。
李昌德在新家里洗菜做饭,李青怡陪伴着爷爷。
大方县奢香古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
8岁的李思宇和6岁的李青怡是一对小兄妹,他们老家原在贵州省毕节市大方县三元彝族苗族白族乡河头村,曾是2014年识别的建档立卡贫困户。
李思宇、李青怡的父母因常年在外务工,每天接送孩子上下学的重任就落在爷爷李昌德肩上。从家到乡里学校的距离大约4公里,老人带着孩子,爬坡下岭,需要步行近1个小时。
2018年冬天,爷爷李昌德用背篓背着李青怡、手牵着李思宇,冒着严寒步行在上学路的情景被帮扶干部拍成照片发到网上,引起人们广泛关注。2019年初,李昌德一家6口人通过易地扶贫搬迁,搬到位于大方县城的奢香古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居住。
搬出了大山,搬进了新家,李思宇、李青怡兄妹也就近安排在奢香古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配套的小学和幼儿园上学。新学校教学环境更好,步行10分钟就能到达。
“免费住上这么好的房子,娃娃们能就近上这么好的学校,是我这大半辈子做梦也不敢想的事情啊!”68岁的李昌德老人感慨。
本版照片除标注外均为新华社记者杨文斌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