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台遥望,云满山)
云台山在古代被称为蔚州,唐宋被称为昌宇,明万年来,敕赐云台山。
1711年以前云台山为东海之中大洲,分为南云台、中云台、北云台,方圆300余里,城镇及较大村落21座,古人在诗中多以“蓬莱方丈瀛洲”“三岛”“蓬瀛”加以吟诵。上个世纪50年代,毛泽东主席曾三次指出,孙猴子的老家在江苏新海连市(连云港市,古称海州)云台山,将《西游记》东胜神洲花果山与云台山直接联系起来。
(云台山最高峰玉女峰,古称清风顶)
(花果山弥猴家庭)
海州从明代隶属淮安府400余年,直至清代雍正年间升为直隶州。与海州城隔海相望,位于淮海大地东海之中的云台山,高耸入云,烟波浩淼。对于明代的吴承恩来说,这座位于黄河出海口的云台山,这座镇压淮河水神无支祁的仙山,正是其笔下的东胜神洲花果山。《西游记》所言“东海之处耸崇巅”,即是此山,“别无分号”。
(花果山下大圣湖旁)
南云台山前顶(即花果山)入山之处,有座千年古塔,塔内有数块宋代天圣年间的石碑,刻录了当年捐资建塔人的籍贯和姓名,可与《西游记》四大部洲说法相印证。塔中众多石碑刻录了捐资人来自海州朐山县、东海县、怀仁县、沭阳县及高平郡(今山西晋城)等地。其中《宋天圣十年碑记》记载:“南赡部洲大宋国海州怀仁县东南保新兴村清信弟子单和并合眷属等,共发宏心……”。
(云台圣迹之塔影团圆)
(圣湖夕照)
碑记明确指出大宋国海州位于“南赡部洲”。 吴承恩在《西游记》写到,美猴王从“十洲之祖脉,三岛之来龙”的东胜神洲花果山登上木筏,被东南风送至西北岸前,来到“南赡部洲地界”,看见有人正在捕鱼、打雁、挖蛤、淘盐,而这一幕正是海州海边人日常生活的真实再现。看来,这古塔为《西游记》著作权官司和花果山归属之争,又提供了地理名称的佐证,“善莫大焉”。
(古塔靓影)
(古刹佛缘)
根据古塔中宋代碑刻,这塔原叫“海州东海灵基山阿育王真身舍利塔”,如今称为“海清寺阿育王塔”、“大村塔”或“唐王塔”。古塔建于北宋天圣元年(1023年),完工于天圣九年(1031年),已建成987年。据说,在北宋海清寺塔之前,原有一座更为古老的佛塔,号称是“唐塔第二尊”。甚至有人考证,唐塔可追溯至南朝宋梁年间,因青冀二州侨置于东海之中郁州(今云台山),该地区地位提升,安置北方流民人口汇聚,社会经济相对繁荣,具备了建塔的条件。这尊唐塔“前世”如何,留待专家考证,但其渊源久远,却是不争事实。
(海清寺山门殿,供奉弥勒佛)
(海清寺阿育王塔,始建于北宋天圣元年,已近千年,一层入口门额镌刻“根深固蒂”)
海清寺塔饱经风霜、历经十余次大地震“劫后余生”,同时见证了东海云台山沧海变桑田。1668年,华东地区发生有史以来烈度最大的郯庐大地震(8.5级),波及海州地区,海州城墙损毁十分之二三,赣榆县(即怀仁县)也城塌屋倒,损失惨重。郯庐大地震43年后即1711年,位于东海之中的云台山始有沙堤与大陆相连,并渐次成陆,“策马上云台”成为现实。当然,云台山群岛脱海成金代金代以来黄河夺淮入海带来大量泥沙、清代裁海堵塞河口导致泥沙淤积也有一定关联。面对一次次强震,海清寺塔岿然不动,得益于特殊的地理条件和牢固地基,更得益于设计精妙、质量过硬。正如古塔一层门额所刻,可谓是“根深固蒂”!
吴承恩曾任大明荆州王府纪善,稍晚于吴承恩的乐陵王府教授顾乾为云台三十六景命名,其“古塔穿云”描绘的正是身姿伟岸的海清寺塔。顾乾诗云,“亭亭瞻古塔,高插海天傍。铃响风传韵,灯明月泻光。山头飞瀑落,云外老松苍。临眺心神远,盘桓到夕阳”。清乾隆年间金陵人黄申瑾绘制云台山二十四景之“塔影团圆”,更是把海清寺塔与寺旁的团圆宫联系起来。
(黄申瑾,绘制云台山二十四景之“塔影团圆”)
(倦鸟归塔)
(塔影冰清)
云台山区长期流传着海州状元陈光蕊与东海龙女育有三子飞升为天地水三官的传说。元末明初蒙古族作家杨景贤(杨讷)创作《西游记杂剧》,开篇即把唐僧化作海州人陈光蕊之子。而“浮想联翩”的吴承恩,更把海州地方传说中三官大帝修真之所——云台山前顶水帘洞,改写为“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变成了孙猴子的老家,富有戏剧性。海清寺旁团圆宫中供奉的正是唐僧与三元大帝,据说陈光蕊的墓即在团圆宫旁。
(流光塔影)
(海清寺旁原有团圆宫,如今湖水环抱)
海清寺塔,阁楼式佛塔,九层八面,高40.58米。古塔第一层为迭涩式腰檐,第二层以上为迭涩式平座腰檐,塔内围绕塔心建有陡峭台阶直通塔顶,可极目远眺。海清寺塔与河北定县开元寺料敌塔(建于宋真宗咸平四年即1001年,塔高11层84米,为全国之最),被同济大学陈从周教授并称为宋代全砖佛塔“南北二巨构”,可见海清寺塔的文保价值。
(建国初阿清寺塔除塔顶外基本保存完整,上个世纪70年代参照料敌塔补修了塔顶)
(佛塔剪影)
1974年,“千疮百孔”的海清寺塔在省、市文化部门的主导下开始修葺,经过一年半的整修,重新焕发出生机与活力。在维修古塔第一层时,距离地面2米的砖彻台阶露出神秘洞口,塔心暗藏“天宫”惊现人间(塔基之上地宫称为“天宫”),一批珍贵文物历经千年得以重现,让人叹为观止。
这批珍贵文物包括石函、铁匣、宝函(银棺、鎏金银棺、银精舍、方形银棺4座)、青瓷葫芦瓶、琉璃瓶、鎏金铜佛、银圆盒、汉唐宋钱币、水晶,以及舍利子、佛骨(高僧遗骨)、佛牙(木雕、马牙化石各1件)等,现珍藏在连云港市博物馆,部分陈列于一楼“历史文物精品陈列展厅”。
(石函,由石棺和须弥座组成)
(宝函四座:从左至右分别为银棺、鎏金银棺、银精舍、方形银棺)
(青瓷葫芦瓶内供奉舍利子)
(从左至右分别为:材质为马牙化石的佛牙、鎏金铜佛、琉璃瓶、通宝、水晶、银丝)
用青砚石打制的石函,极其精美,由石棺和须弥座两部分组成,周身纹饰纷繁复杂,是件具有唐代艺术风格的珍品,年代应不晚于北宋初期。石棺盖板虽裂为三段,但古人用榫连接断处。石盖上雕刻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栩栩如生,分别位于东西南北四面,与二十四星宿相对应。石棺两侧有浮雕人物24个,呈现佛祖众弟子腾云驾雾、吹吹打打的盛大送葬场面。须弥座雕有四个孔武有力的力士,惟妙惟肖。
(石棺盖板,雕有青龙)
(石棺盖板,后部雕有玄武。盖板隐约可见两处断裂,被古人修补过)
石棺内摆放铁匣,铁匣内盛放银棺和银精舍,银棺内装有鎏金银棺,而银精舍内放置有方形银棺。银质宝函分别錾刻有佛祖涅槃、佛祖十大弟子、莲花等图案以及施主铭文,是一批不可多得的文物精品。从塔内碑刻和银质宝函铭文分析,施主多来自海州辖县。虽然相较于大唐法门寺地宫供奉佛骨的八重宝函有较大差距,但也反映出北宋初年海州地区具有较高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石棺侧面雕有佛祖众弟子)
以佛塔为中心,2006年海清寺新建了方形仿宋塔院,塔南为山门殿、塔北为卧佛殿,塔东为接引殿,塔西为会客殿,众星拱月,众殿护塔。在西游记文化节期间,海清寺曾一度迎取舍利子等佛家圣物回寺供奉,接受善男信女们的膜拜,迎请仪式由星云等大师主持,盛况空前。
(海清寺回廊)
(古寺秋黄)
2006年,海清寺塔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千年古塔的保护进入新的时代。如今位于花果山下大圣湖旁的海清寺塔,塔影倒映在蓝天白云青山绿水间,正抖擞精神张开怀抱,迎接下一个千年!
(古塔新貌,迎接新千年)
(河南开封嵩山少林寺塔院,佛塔众多,各具特色)
(云台夕照)
(坚持图文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走遍港城”和作者“山海云台”。文章写作得益于连云港市博物馆编著、武可荣撰稿的《海清寺塔》、李洪甫著《书香连云港》《稗海流韵》等,在此表示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