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首从常德山进入东征,从西北进入东征,白思江、龙阳进入湖中,元阳张梅江从知言到渐渐温顺的互动和默契,成就了湖的富饶和慷慨。
如果春夏交际的时候,处在八百里洞庭的某个节点,我们能够清楚的看到,沅水、澧水,一清一浊,注入洞庭。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正是有了沅江母亲河的滋润,这方人民才有了最适合这方水土的美酒。
“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摆开八仙桌,招待十六方。来的都是客,全凭嘴一张。相逢开口笑,过后不思量。”(现代京剧《沙家浜》阿庆嫂唱词)
常德,位于湖南省的西北部,地理位置特殊。史称“川黔咽喉,云贵门户”,更因其“控引巴蜀、襟带洞庭”。古称武陵、鼎州,酿酒历史源远流长。
常德西北有“湖南屋脊”壶瓶山,东南部是地肥水美的西洞庭平原。境内有大小河流432条,湖南四大水系中的沅水和澧水流经常德。
而常德市地处沅江下游,历来是沅水流域政治、经济和文化的重要节点,因而也得到了沅水最丰厚的馈赠。
而俗称比“比北方人智慧,比南方人勇敢”的常德人民,早在先秦时代,这里便有摆“春台席”置酒“与之合饮”的风俗。
汉代有“元月元日饮春酒,五月五日切菖蒲和雄黄泛酒饮之,九月九日饮菊花酒”的习俗。
湖南省常德市,旧时称“武陵”,名满天下的武陵酒因此得名。而“德酒”则为常德当地传统酿酒之统称。
该地区作为湖南之酒乡,盛产美酒,酿酒历史悠久,是湖南最繁荣的酿酒业基地之一。
常德山灵水秀,具有良好的工艺传承和地理优势。早在唐、五代时期,该地区的酿酒业已盛极一时,其时“崔婆酒”、宋时的“白玉泉酒”(又名“武陵桃花源酒”)、衡阳的“糊汁酒”、岳阳的“洞庭春”酒、郴县的“程酒”齐名于世。
千年前的崔婆酒,我们早已不知其味,但武陵地区作为湖南省产酒的四大主要地区之一的地位已是不争的事实。
1905年,常德港被辟为外商寄货地。外国资本大量涌入,以至洋行林立,洋货充斥。美、英、德、日、俄、法、荷、丹麦等国,将轮船开进常德港,并在常德城沅江两岸和津市的澧水沿岸大肆经营栈房和码头,使常德成为外商寄货港及其在湘鄂川黔四省边境进行经济贸易的重要据点。
仅常德城就有日本的“丸三、弘新、新隆、三井、三菱、日华”;英国的“安利英、亚细亚”;法国的“立兴”;美国的“美孚、其来、福中”;德国的“美景时、瑞成、彩松”和欧洲犹太人巨富开办的“老沙逊”等19家洋行,足见当时外国资本的兴盛。
各国列强商品持续倾销,石油系列产品(煤油、汽油、柴油、润滑油等)、颜料、肥田粉、香烟、绸布、洋酒等充斥市场。常德内地生产的桐油、生漆、皮革、猪鬃、肠衣、水银、棉花、稻谷、雄黄、药材、本地米酒等初级产品被压价廉价收购。仅仅桐油一项,年购销量在40万担左右,常德城因此成为全国第二大桐油集散中心。同时,常德每年低价出口棉花20万担,牛皮6000多张,皮箱7000多口……
晚清至民国期间,因为严重的贸易不平等及军阀混战等历史的客观因素,武陵地区的酿酒作坊受到重创,破败调零。
清末至民国初年,常德城东门外有一家世代相传的马万隆糟坊,采用古老的小曲法酿制谷酒,当时坊称“德酒”,曾畅销临近的川、黔、鄂等省。
抗日战争初期,常德市场上所产白酒多为小曲烧酒和米酒两大类,还出现了多种色酒、果酒,还有“追风酒”、“虎骨酒”等,酒业十分兴旺。日寇入侵后,常德酒业遭到毁灭性破坏。此后一直无力恢复,到1949年,仅仅剩下10来家破烂不堪的小糟坊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原来一些散流在外的酒业人员陆续回城返乡开工复业。至1950年,大小糟坊已发展到30多家。此时,原常德市工商联和税务局先后三次进行组合,将30多家小糟坊合并调整为三家糟坊集中生产,又将另10加糟坊分东、西、北三区组建为3个酿酒工厂。
德酒的前世今生之“德山大曲”篇——
德山大曲,古称德酒。浓香型白酒,产于湖南省常德市。
古城常德,地处洞庭湖平原,沅江之滨,德山之麓,物据《嘉靖常德府志》记载,著名诗人应付平幸饮德酒后诗云:“老妪香菊古瓦盆,当时胜入杏花村。”可见德酒历史源远流长,世代相传。
宋代伊始,常德便有酿造曲酒的悠久历史,但传至清末皆为私营小作坊,风味虽好,但产量不大,名声不扬。
新中国成立后,迎来了一段公私合营的经济浪潮。
1952年,在常德市德山乾明路,常德专署专卖处成立。就在这个新中国刚刚蹒跚学步的第三个年头,一群追求梦想的常德酿酒人,随着稚嫩的第一声呼号,在传承千年历史的崔家旧酒坊遗址及马万隆等糟坊的基础上,将城区内共计72家私营糖坊(当年年产不到100吨酒)合并建成“常德专署酒类专卖处酿酒厂”。创业之初,仅有员工23名,尚属于手工作坊式生产。
1955年7月,酒厂划归湖南省酿酒总厂,为“常德分厂”;1957年下半年,“常德分厂”下放常德市工业系统领导,升格改名为“湖南省常德酒厂”,恢复生产传统白酒。
德山大曲的酿制,是由德山大曲酒厂的前身——常德酒厂于1958年4月开始研制,为了响应国家学创名优的号召,通过学习全国七家著名酒厂经验,结合湘派传统酿酒方法,开始研制大曲酒酿制方法,成功酿造出具有独特风味的浓香型“德山大曲”样酒。
1959年,常德酒厂进行了全面的工艺革新和技术升级,而创立了一套新工艺,终于酿制成功品质优美和风味独特的浓香型大曲酒,正式命名为“德山大曲”,一跃而名震三湘。
德山大曲酒酒液无色清亮透明,芳香浓郁,略带酱香,入口醇和,绵甜甘洌,饭后回味持久,余香悠长。此酒在我国的白酒香型中,是以浓香为主的兼香型,有特殊风格。
它采用优质糯高粱为原料,纯小麦大曲为糖化发酵剂,酿造用水取自当地莲花池泉水。
在酿造工艺方面,采用高温制曲,老五甄操作法,经固体续糟混蒸、低温入池、回酒养醅发酵(发酵期60天以上)、双轮底醅、多层封泥、缓气蒸馏、量质摘酒、分级陈酿等先进技术措施,蒸馏取酒后,须存贮一年以上,再以多年老酒勾兑调味酿成。
德山大曲的生产工艺既沿袭了传统浓香大曲酒的共性,同时又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如制曲由中温曲调整为中高温曲,创造性地加入了品温在 63℃—65℃的高温曲,老五甑操作法酿成。并且形成了一套独特的保养、培育窖池工艺,以当地独具特色的黄壤为基础材料,采用无可复制的枉水河滩藕塘泥,创新添加芳香水果、大曲粉、黄浆水、酒尾水等材料,采用“老窖醒泥”,成就了其独特的风格。
德山大曲酒成品酒中含酯量很高,这是其浓郁芳香的来源,而其香气又是多种成分互相配合自然形成的,故有特殊风格。此后,酒厂冯仁杰等技术人员先后对酒的风格、酒度进行多次改进,质量不断提高。
德山大曲酒因其生产较早,为能独树一帜,乃博采众家之长,到处学习取经。
总结归纳,它采撷了“古井贡酒厂”的制曲操作,吸纳了“泸州老窖酒厂”的酿制工艺,发扬了“五粮液酒厂”的勾兑技巧,学习了“杏花村酒厂”的贮存方式等等。因而使酒的香味、纯度及出酒率大大提高,一跃而为那个时代潇湘第一佳酿。
值得一提的是,以德山大曲酒为酒基配制的岳阳楼牌“洞庭酒”更畅销于港、澳地区和东南亚诸国,以及日本、西德、美国等,博得各国人士的赞许,有很好的声誉。
1963年,德山大曲酒在第二届全国评酒会上一举成名,荣获“国家优质酒”的荣誉称号,并成为常德地区最早采用玻璃瓶包装的白酒之一,填补了中南五省食品行业没有国家级奖牌的空白。此时的常德酒厂,还没有日后名满天下的“武陵酒”的影子。
注:笔者比较懒,限于篇幅,就不一一摆拍了,干脆组成德山大曲“钢铁连”。
1980年,该厂改名为德山大曲酒厂,继续生产此酒,以产地名胜和用曲为酒名。
1984年,德山大曲酒荣获轻工业部酒类质量大赛银杯奖。在1984年的第四届、1989年第五届全国评酒会上,58度德山大曲均被评为国家优质银奖和部优质银杯奖。在1988年荣获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金奖。
1963年开始,德山大曲试销港澳地区,后逐步扩展到联邦德国、美国、日本及东南亚各国,是湖南省首个出口的名优酒。注册商标使用“芙蓉牌”和“德山牌”,规格有550毫升/瓶和275毫升/瓶两种。
1984年是制酒工艺和包装工艺双突破的重要年份,1984年至1985年,酒厂开始研制低度德山大曲,采用双级过滤法,成功将德山大曲自58度加浆降度(老酒勾兑、除浊调味)至55度、40度(1987年微调到38度),其研究成果荣获1987年湖南省科技进步四等奖。
1984年,为了使德山大曲酒包装更具特色,德山大曲酒厂和湖南师范大学联合设计出新款方型厂颈仿瓷瓶德山大曲系列包装。该包装设计平稳大气,质地洁白,外有深蓝底色的硬纸盒,上端为一斜面,稳承平缓。
为方便消费者多元选择,还兼有单瓶和双瓶包装,整套包装美而不艳,庄重大方,标识醒目,广受欢迎。这一成果在1985年4月获中南包装之星金星奖。
无论是在1984年投产54度酒,还是1987年投产的38度酒,1988年在第五届全国评酒会上这几种度数的德山大曲酒叒叕蝉联国家优质酒银质奖,获国家优质酒称号。自此,品质优美的“德山大曲”一跃而名震三湘。
1987年元月德山大曲酒鉴赏会曾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受到方毅、严济慈、伍修权、宋时轮、廖汉生等中央领导、知名人士及酿酒专家的高度赞赏。
常德市德山大曲酒厂现位于常德市建设东路,其前身原是“湖南常德酒厂”的第一、第二酿酒车间,1981年7月正式从常德酒厂欣析出,成立为“湖南省德山大曲酒厂”。
1981年,根据企业的发展和市场的需求,武陵和德山正式分家,常德市酒厂改制,厂内的武陵酒车间独立,改称“武陵酒厂”。原先的旧厂则易名为“德山大曲酒厂”,生产德山牌、芙蓉牌大曲酒。武陵酒和德山大曲成了常德地区的白酒双雄。
到1988年,德山大曲酒厂已能生产20多种系列产品,实现年产4000多吨(其中,德山大曲酒2300多吨),成为省内知名酒类生产企业。
1990年,常德酿酒工业集团公司成立。1991年,德山大曲酒厂被纳入常德市酿酒工业集团公司。该公司以获得“中国名酒”称号的武陵酒以及国家名优酒德山大曲酒为龙头,合并了当时的常德德山大曲酒厂、常德武陵酒厂、常德酒精厂、常德饮料厂四家全民工业企业。自此,德山大曲的厂名更名为“常德酿酒工业集团公司德山大曲酒厂”。
1995年,常德酿酒工业集团公司正式解散,该厂又复称“常德市德山大曲酒厂”;1997年,酒厂完成改制,更名为“德山大曲酒业有限责任公司”。
1998年德山大曲荣获”湖南名牌产品”称号,被誉为“潇湘第一浓香酒”。2011年,“德山”商标被国家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2012年,“德山酒古法酿造技艺”被列入常德市非物质文化保护名录。2017年12月,德山大曲获评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后期德山酒厂拥有的德山大曲、滴水洞和御品德山三大品牌并驾齐驱,叱咤风云。
作者:刘鹏,系高级工程师,国家一级品酒师,酒文化专栏作家,老酒文化传道者,白酒分析师,著名美酒收藏家。湖南省酒业协会常务理事,湖南省酒业协会老酒收藏与酒文化促进分会副会长,中国酒类行业协会联盟常务理事。湖南省首届“湘酒记忆·醉美湖南”陈年老酒文化展暨湘酒文化论坛发起人。
注:本文为原创文章,已经通过区块链技术进行版权认证,禁止任何形式的改编转载抄袭,违者追究法律责任。部分文字和图片来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