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故事:
1999年,我10岁,上一年级。
别看我年轻,那时已经会喝酒两年了。
也许是天生,也可能是家族基因,自打8岁第一次喝白酒,一下就喝了一盅。
可能基于对酒特殊的感情吧,记得是初一暑假的一个下午,风和日丽,我突发奇想,想要学“女儿红”一样,土埋一瓶酒试试。
说干就干,我从家拿了一瓶老式的瓷瓶杏花村,拿着铁铲就跳到院子里的红薯窖里,然后刨出一个深约1米的洞,把那瓶酒埋了进去。
时间一眨眼来到了08年的时候。
那年我三伯从广西回家省亲,因为我幼时丧父,所以打小就和三伯亲近,
大年夜,我们爷俩秉烛夜话,把酒言欢,聊得非常尽兴,不一会儿一瓶酒就喝光了。
这时我想起来多年前土埋的那瓶“陈年老酒”。
于是我连忙寻来手电,跳到红薯窖里,把那瓶“老酒”给挖了出来。
拿到灯下一看,瓶塞上的塑封已经烂了,打开瓶盖,瓶口也有些土,密封已经有点坏了。
然后倒出来一看,酒液泛绿,凑近一闻,没有丝毫香味。尝上一口,感觉就是清,毫无酒香,还有点酸味,就跟喝蒸馏水似的,好好的一瓶纯粮酒算是给糟蹋了。
我是百思不得其解——
老话不是说“酒是陈的香”吗?
那我土埋的粮食酒为何变成水了呢?
难道白酒还有保质期的一说吗?土埋得太久过期了?
直到后来参加工作,结识了一个在仰韶酒厂工作的酿酒师朋友张哥。
一次喝酒时,我向张哥问及此事,张哥告诉我:存酒时间不是越长越好喝,有3种白酒,越放越难喝!
第一种:非纯粮酿造的酒
只有纯粮发酵酿制的酒,才是真正的“粮食精”,这种酒才具备存放的价值和意义。
现在市面上勾兑酒、劣质酒横行,这类酒可就没存放的必要了,如果放的话,只会香气越来越淡,越来越难喝。
第二种:低度数的酒
我们通常把低于38度的酒称为低度酒,这类白酒也是不能存放太久时间的。
因为酒本身度数就不高,假如存放太久的话,很容易让酒体内的酯类和水产生酸化反应,口味寡淡不说,还可能有酸臭味。
第三种:清香型白酒
因为清香型白酒的酒体比较干净,微量成分相对单一。
存放过程中,酒体内的总酸物质逐渐升高,总酯逐渐下降,香味成分会慢慢失去平衡。
张哥告诉我:清香型白酒想要存放可以,千万不要超过5年,否则就会跟我当初一样,土埋的纯粮酒,挖出来变成水。
大家之所以想要存酒,无非是想要喝到一瓶口感更好的陈年佳酿罢了。
但市面上在售的20年、30年、50年的陈酿价格实在太高,一般普通家庭,谁舍得买?
那想喝一口陈年老酒必须自己存吗?市面上就没有价格实惠,做工精良的纯粮老酒吗?
当然有,其实啊,好酒常有,缺少的只是伯乐罢了。
给大家分享两款纯粮酒,都是一直坚守传统工艺酿制的优级纯粮酒,虽然名气不大,但酒质和口感过硬,赢得了不少回头客。
第一款:君中元私藏酒
酿酒师曾传政,师承酱香之父李兴发。
这款酒质量上乘,采用的坤沙古法酿制。
从新酒酿成到投放市场,中间还需要再窖藏10年,可惜的是,一直没什么名气。
提起这真有点“恨铁不成钢”,这酒厂只知道闷头搞酒质,在宣传上却做得极差,以至于现在还打不响知名度。
酒液:酒色清亮,色泽微黄,倒酒入杯,酒线绵长,延绵不断,挂杯明显。
香气:开瓶喷香,香气丰满,有着粮香、窖香和焦香的复合香气,闻上去让人酒瘾大增。
品鉴:醇厚的白酒一入口,唇齿间立刻充满了浓郁的酱香,酒液细腻顺滑,酸甜苦辣涩,一样不少,生津感很好。
顺喉咽下,香味也不会马上消退,回味悠长,喝完连打嗝和哈气,都有着令人愉悦的酒香。
第二款:鸭溪窖酒
在当年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年代,它是相当的出名。
早在民国时期,便已名扬黔北,被誉为“酒中美人”。
可惜现在社会竞争太大,只会酿酒却不会宣传,那基本没有市场,只有一些老酒友才会对它念念不忘。
酒香:黔派浓香风格,焦香突出,窖香、蜜香糟香等诸味协调,没有酒精刺激感,犹如美人的体香,让人欲罢不能。
口感:醇和绵甜,酒体浓郁丰富,焦味、芝麻味突出,穿透力强,甜而不腻,香而不暴,虽为浓香,但有着酱酒的悠长回味,浓头酱尾是它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