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是三月节。清明因为那风,暖风像酒,清香清澈。
清明风为巽,巽为绳直,故万物至此齐整清明。”——《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清明时节,只要循着石头上的景致,玩石人便可以走入春天之中,以告慰心中所想。
心 目 清 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以往的清明印象里,一般都有一个牧童,在骑牛放歌,细雨临风,向着杏花深处缓缓前进。
郑则评 汶洋石 牧童遥指杏花村摆件 福建东南2019秋季拍卖
石头上的“牧归图”也是如此的悠闲。
在雕刻师以薄意法创作的“牧归图”中,崎岖的乡野小路上,背着蓑衣的牧童日落而归,时而拉扯着牵牛的缰绳,时而侧坐在牛背上,画面恬淡安然。
郭懋介刻 田黄冻《乡野牧归图》 福建东南2021秋季拍卖
倘若牧童行至水边,就会遇见奔涌而来的春水。
但在石头中,春江水暖常常不见水波荡漾,唯有空白处的几只小鸭子,提示着此处应有潋滟波光。
鸭子们有的双翅扑棱,有的曲项向天,欢快自在,生机盎然,鸭掌轻轻拨开清波,那看不见的春水仿佛就这样流淌入观石人的心中。
郑世斌 田黄石 春江水暖薄意摆件 福建东南2019春季拍卖
思 怀 故 人
在春江水暖另一侧,是杨柳依依。
归来的燕子,穿过乡野,也回到了临别时的柳岸。
柳是难解的“故园情”,是一场“灞陵伤别”,是“今宵酒醒”后的黯然。柳树既见证着离别,也诉说着留念。一年春来清明至,岸上柳条又新,要记得折一枝柳,寄一段情。
郭懋介田黄石春江水暖薄意摆件 福建东南2017秋季拍卖
那柔嫩的柳,本没有山的深邃,但在石头中,枝叶颀长的线条却被刻画得比山更加深刻,究其原因,大概是因为柳树所蕴藉的情感吧。
雕刻师刻柳也丝毫不吝啬刀笔,将宛如绦丝的柳枝铺满大半个石面。万千柳丝,或因风扬起,或垂如金线,凝聚着深沉的愁与思。
郑世斌 田黄石 春江水暖薄意摆件 福建东南2018秋季拍卖
从如烟的柳树往后望去,就是连绵的群山了。
清明之期,人们从他乡归来,回到故里,洗尽风尘后,便要登山祭扫。
逝者托体与山同,山就是最后留下的记忆。山上草叶青青,树木亭亭如盖,小路被青苔淹没。前往祭扫的人,踏过荒草,向着深处走去时,会倍加地思念亲友。
陈武作 芙蓉石山子扁章 福建东南2013春季拍卖
坚结耐久的石头所刻的山,与现实的山同样恒久地伫立,可以寄托思念,抵挡世事无常。
在山水石雕作品中,人望山,山也望着人。山中人以不同的姿态看山、游山、弹琴……
寂寂的山仿佛知道他们的心事,温柔地将其包围,人也将所思所念,寄托在片山林之中。
陈武作 芙蓉石山子扁章 福建东南2016春季拍卖
骑牛放歌,春水东流,杨柳依依,故人同欢笑……
石头里的这些清朗之景与深沉的念想,不会因时节、岁月而消逝,在时间的荒野里,可以长久地保存,以供回忆与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