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左到右:王旭、王峰、刘江
最近看到“旭日阳江”的消息是在某社交网站上。
成员王旭更新了一条短视频,视频的背景在一个工地。
王旭戴着黄色的安全帽,手套,正吃力地拉着一车砖。
身上是一件洗得有些发白的灰色短袖,领口的位置因浸了汗水,微微发黑,显得有些邋遢。
这似乎不是我们记忆中那个,在春晚舞台上和刘刚一起,声嘶力竭地唱着《春天里》、一夜间火遍全国的王旭。
尽管在后来有报道称,王旭否认重回工地打工的新闻,表示那只是在拍摄的公益电影剧照。
但旭日阳刚顶峰难在,却已是不争的事实。
人生兜兜转转,似乎又回到了起点,总让人不胜唏嘘。
犹记得2011年,那一年的春晚舞台上,一个名叫“旭日阳刚”的组合横空出世。
可当初的我是那么快乐,
虽然只有一把破木吉他
在街上、在桥下 、在田野中,
唱着那无人问津的歌谣
也许有一天,我老无所依
请把我留在,在那时光里
如果有一天,我悄然离去
请把我埋在,这春天里
一首《春天里》,唱得声嘶力竭,尽管有些破音,还是打动了很多人,甚至获得了那年春晚节目的一等奖。
,时长03:03
2011年春晚舞台上,旭日阳刚《春天里》
那一年,王旭45岁,刘刚30岁。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他们彻彻底底火了。
在此之前,两人都落魄。
王旭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工,大半辈子最爱的就是唱歌,却一直没能唱出个名堂。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成名并不容易。
为了梦想,王旭丢下了妻子和儿子,独自一人北漂。
每到周末,就带着吉他来到地铁站。
悠悠和弦,一日日诉说着野心与不甘。
直到又一日卖唱,他遇到了一个志同道合的知己,刘刚。
刘刚比王旭小15岁,对音乐的热爱却一点儿也不少。
成为好友的两人,闲暇时会在狭小的出租屋里喝酒谈心,兴致来了,光着膀子就吼起歌来。
也是这一吼,两人开始有了名气。
好友录下了他们翻唱汪峰《春天里》的视频,发布到网上,播放量达至上千万。
无数人在他们略带沙哑、声嘶力竭的歌声里,看到了为梦想奋力奔跑的自己。
也是从这一刻起,命运好像终于释放了他的仁慈,王旭、刘刚迎来了自己的黄金时代。
2010年,《星光大道》上,两人一举斩获总决赛亚军,“旭日阳刚”也从此成为他们的组合名。
很快,旭日阳刚又在《我要上春晚》上,凭借着超高人气,拿到登上春晚的直通卡。
名气来得太快,像做梦一样,两人都有些恍惚与庆幸。
他们开始辗转于各大小商演舞台,仅靠着批量献唱《春天里》,就拿上了上百万的出场费。
有了名,有了钱,有了更多的诱惑,他们似乎都有些飘了。
王旭开上了豪车,住上了洋房,出入各种高档场所,俨然上层人士。
刘刚则因公然超车闯红灯、被传在小区门口按喇叭催促老人快走,甚至要动手打人等丑闻,频频引发热议。
两人的名气,开始走上了下坡路。
更糟的是,春晚过后不久,汪峰就以保护版权为由,禁止旭日阳刚再以任何形式翻唱《春天里》。
这首歌曾一手将他们捧上春晚,却也似乎成了他们最大的阻碍。
随随便便唱几句《春天里》,就能拿到百万出场费,谁还会再花心思自己原创作品呢?
世俗意义上的功成名就冲昏了他们的头脑,他们也好像渐渐忘了自己唱歌的初心。
但诚如汪峰所说的,“永远翻唱别人的歌,最终不会长久”。
观众都是健忘的,没有自己的作品,再加上频频丑闻败坏路人好感,旭日阳刚渐渐黯淡,终于被大众遗忘。
可惜吗?当然,但更多的是可叹!
记得宋代诗人杨万里曾写过一首哲理诗《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六首(其五)》: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又作“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意思是说:
上山艰难,人们便常常觉得下山的时候比较轻松。但其实人们都被骗了,空欢喜一场。
因为当你进入到崇山峻岭之中,你才会发现,当你好不容易攀过了一座山,以为可以休息放松的时候,另一座山正在前面等着你。
凡是爬过山的人,都不难体会这种情境。
奇妙的地方在,诗人由这样一种习见的经验里,领悟出了一个深刻的哲理:
人的一生,也好像身处崇山峻岭中,如果你因为攀过了一座山,获得了一点点成功,就沾沾自喜,故步自封,那么你终究无法走得长远。
与旭日阳刚形成鲜明对比的,比如同样草根出身的凤凰传奇。
有人说,如果把华语乐坛比作大唐诗坛,那么凤凰传奇就是白居易,通俗不低俗,老少皆知。
从2005年参加央视《星光大道》获得亚军,从而在华语乐坛崛起,到如今2022年,17年过去了,凤凰传奇仍然是一个难以超越的传奇。
这不仅是因为他们有许多脍炙人口的代表作,《月亮之上》《自由飞翔》《最炫民族风》《荷塘月色》,至今仍是广场舞标配。
还因为他们从没有满足于一时的成功,一直在超越,在创新,在进步。
凤凰传奇 - 海底(Live)音频:00:00/04:16
2021年,凭借翻唱《海底》,凤凰传奇惊艳四座,再一次强势出圈。
属于他们的时代,从来没有远去。
人生就像一条有峰有谷的道路,我们可以在上坡时稍作休息,在下坡时喝一杯清茶。
不贪恋巅峰的风景,也别惆怅低谷的黯淡。
不必一直全力奔跑,重要的是,始终要在路上,要在前行。
作者:叶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