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青岛:机场白酒分支多,寺后烧锅一枝独秀,封坛酒缸头酒有讲究

自20世纪90年代成立以来,青岛的机场白酒曾与多家地方酿酒车间合作,此后这些车间被机场内部企业改造成民营。

目前与机场有关的,在青岛有四家白酒企业,分别是机场白酒、机场老烧锅、流亭小海仙和寺后老烧锅,其中不乏百年资历的老店。

据说,寺后烧锅酒始于民国中期,创始人是城阳夏庄寺后村的于崇魁,他于1935年在老家寺后创办了一家酿酒作坊,规模不大,主要制作烧锅酒,后来他将这门酿酒的技艺传给了自己的儿子于盛久,父子传承的手艺,酿造的烧锅酒广受乡里称赞。

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流亭机场内部企业改制民营,已经是"于氏烧锅"第三代传承的于宝功,抓住了这个难得的机会(可能就是在这个时候,胡氏烧锅的胡利绪作为合同工,没有正式身份,离开机场酒厂返回洼里村),在机场内部申请创办了属于于氏的正规酒厂,从作坊制作发展为工厂流程。

酒厂创办以后,于宝功延续了家传制酒工艺,采用高粱、玉米为主要原料,用崂山的泉水作为主要水源,生产出了品质上佳的原浆烧锅,深受当地群众欢迎,许多人将它作为年节串门的伴手佳品。

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于宝功不满足于当前酒厂的规模,将酒厂重新迁回夏庄寺后村家乡,筹建更大的酒厂。

新建酒厂使用的是胶州当地的优质小麦和豌豆,作为制作酒曲的基本原料,全部采用手工制曲,培养酒曲在专门的曲房中,酿酒使用的水源,也是崂山当地白沙河的上游水。

为了更好地存放酒浆,让它发酵出香提升品质,于氏酒厂专门制作了一个深达数米的地下酒窖,内外层防水,四周为黏土层透气,确保常年保温保湿。为酒浆提供良好的环境,促使二次发酵,口感和味道更佳。

除了环境,盛酒器具也很有讲究。寺后选用的酒器是四川出产的土窑烧制陶缸,确保透气性好,封坛用纸皮,也是多层桑皮纸加工制成的,封口时用麻绳捆扎,覆以黏土隔绝空气。这种封装方式可以让酒浆更好感受温差变化,有利于品质提升。

如今于家制酒,已经有推出"寺后老烧锅酒"、"老机场白酒"、"崂山于家酒"等多个品牌。品牌打出以后,迅速得到市场认可,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三和九月初九,许多顾客到酒厂定制封坛酒,在婚庆、寿辰、诞子、升学等特别时刻选购一坛封装的烧锅酒,作为家族重要庆典的记忆,寄托着的期望和祝福。

封坛酒其实自古有之,最有名气的封坛酒,就是绍兴的女儿红和状元红。在古代,绍兴人家每逢诞下婴孩,都要准备一坛当地黄酒。如果是女孩,叫做女儿红,如果是男孩,就称呼为为状元红。

这坛酒不是马上就喝的,而是由父母对孩子祝福之后,严密封坛,埋在自家院中或者存放在地窖里,待男孩学业有成或者女孩闺阁出嫁的时候,才拿出来庆祝,更能映衬喜庆氛围。

此时,经过十几二十年的封闭发酵,往往酒香扑鼻,色泽深红,甘美醇厚,这个"红"字不仅是红火庆贺之意,更是形容酒色之美。传承千年的酒文化中,包含着"敬天爱人"的传统思想和民俗观念。

与偏爱精装美酒不同,许多购买寺后烧锅的人,更爱喝厂里的缸头酒。所谓缸头酒,就是存酒的酒缸上部的酒,由于酒浆的密度原因,上部的酒虽然度数更高大,但是也香味更醇,口感更佳。

"石头大狮的胶澳笔记"的所有的故事和灵感都来自小编故乡,如果喜欢这篇文章,请留言给我。如果对文章有什么意见和想法,也请在下方留言赐教。

("石头大狮的胶澳笔记"——原创文章)

关于作者: admin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