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节日
春节清明端午中秋节是我国的法定节假日
节日
时间
习俗
除夕夜
除夕之夜
放鞭炮、清洁水晶、换纹身、戴钟馗、钉桃子、贴春牌、祭祀祖先。
春节
正月初一
吃丝瓜、放鞭炮、春联贴纸、拜年、饺子
元宵节。
正月十五
点灯看灯,吃元宵,踩跷跷板,猜灯,跳龙舞,欣赏花灯,跳狮子。
龙抬起头
二月二日
避开针线活,拧水龙头
韩食节
清明节前一天
陈文公立寺祭祀介子秋,全国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只吃冷食。
清明节
清明
祖先、圣墓、郊游(清明前后、瓜子豆)
端午节
五月初五
玄宗赏、艾叶菖蒲茄子、龙舟庆州、吃粽子、喝雄黄酒(纪念屈原)
七夕节
七月初七
穿针乞讨(中国情人节)
中秋节
八月十五
月饼。
中秋节吃月饼最初的兴起是由于推翻元朝统治重阳节
九月初九
登高、赏菊饮菊花酒、插茱萸和簪菊花(中国的敬老节)
腊八节
腊月初八
腊八粥
二十四节气
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划分反映我国一定地区(以黄河中下游地区为代表)一年中的自然现象与农事季节特征的二十四个节气。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西汉时问世的《淮南子·天文训》,则完整地记录了全部“二十四节气”
春 |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春雨惊春清谷天) |
夏 | 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夏满芒夏暑相连) |
秋 | 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秋处露秋寒霜降) |
冬 | 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冬雪雪冬小大寒) |
练习题
1、下列哪项中的民俗均与端午节有关?( )
A.剪窗花、踏青、燃放灯火、放风筝
B.饮菊花酒、赏月、插茱萸、猜灯谜
C.赏菊花、放孔明灯、插柳、贴春联
D.饮雄黄酒、吃粽子、赛龙舟、插菖蒲
【解析】本题考查人文常识。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而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占据主流地位。端午节的民俗包括:吃粽子、佩香囊、悬艾叶菖蒲、悬钟馗像、挂荷包和拴五色丝线、驱五毒、滚吃鸡鸭鹅蛋、饮雄黄酒等,主要与纪念屈原和端午节气的气候变化有关。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选项。
2、下列关于我国传统节日的描述,与古代的说法或传说不相符的是( )
A.元宵节挂灯最早跟佛教仪式有关联
B.清明节吃寒食最早是为了纪念一位先皇
C.中秋节吃月饼曾与反抗元朝的统治有关
D.古代的春节叫元旦,意为一年的第一天
【解析】本题属于人文常识题。元宵赏灯习俗源远流长。西汉武帝时,曾于上元之夜在宫中通宵张灯祭祀太一神、祈愿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东汉明帝时,也曾令宫廷、寺院在正月十五这天挂灯,以表示对佛的敬意,A项正确;清明节吃寒食最早是为了纪念晋国大夫介子推,并不是纪念先皇,B项错误;中秋节吃月饼相传始于元代,当时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传递消息十分困难,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响应起义,C项正确;在古代,“元旦”即是今天的“春节”,南京临时政府为了顺应农时和便于统计,规定以公历的元月一日为元旦,农历的正月初一称春节,D项正确。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项。
3、下列关于二十四节气说法错误的是()
A、雨水、谷雨反映降水现象
B、立春、春分反映季节变化
C、惊蛰、清明反映自然物候现象
D、小满、芒种与农作物成熟和收成相关
【解析】本题考查人文常识。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反映了春、夏、秋、冬四季的季节变化。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从天文角度来划分的,反映了太阳高度变化的转折点。雨水、谷雨、小雪、大雪四个节气反映了降水现象。惊蛰、清明反映的是自然物候现象,惊蛰:开始打雷,冬眠动物复苏。清明:气候温暖,天气清和明朗。尤其是惊蛰,它用天上初雷和地下蛰虫的复苏,来预示春天的回归。小满、芒种则反映有关作物的成熟和收成情况。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