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国外有二十四节气吗 国外也有二十四节气吗?

汤药网铜像

作者兰泰

每逢清明节,网络上都有关于现行农历是否根据西方天文学知识修订西方传教士汤若望的争议。

有人说现行的“二十四节气”除了名称还是中国人发明的,内核已经是西方天文学知识了;而反对者则认为“二十四节气”是中国独有的根据农业生产而发明的“节气”概念,明末汤若望等人只是根据西方天文学知识修订而已。

那么,现行农历到底是不是西方传教士汤若望根据西方天文学知识修订的呢?

这就要从中国传统历法说起。

中国传统历法可不是薄薄的一两页纸,而是厚厚的一大本书,里面主要是历法推算的天文学以及数学知识,用现代话说,古代历书其实就是一本教材,全是关于推演天时数学运算公式和模型,真的不是大家脑子里以为的“河洛图书,先天八卦”。

然后钦天监用这本教材推算日食、月食等天文现象,只不过因为中国在天文学、数学包括几何学上长期落后,导致中国传统历法的公式和模型越到后来越不准确,正如明末汤若望所嘲笑的那样,忽必烈时代的《大统历》到了明末,误差居然达到了两天。

具体到二十四节气,所谓“二十四节气”其实就是太阳在黄道上每运行十五度所达到的位置,运行360度即是一个年度周期了。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

在明末汤若望引入弟谷天文体系之前,中国传统使用的是“平气法”,就是把一年的天数,平均划分为24份,每一份,就是一个节气。说白了“平气法”,就是平均时间法,每个节气相隔的时间是固定的。并以此为根据,确定阴历月份。

这个好处就是方便,坏处自然是不准确,因为太阳是椭圆形的,怎么能平均划分呢?

使用“平气法”无法保证冬至时昼最短夜最长,夏至时昼最长夜最短,春分秋分时昼夜平分。

这一点坏处早在南北朝时期就被中国天文学家发现了,北齐天文学家张子信就发现“日行在春分后则迟,秋分后则速。”

虽然张子信对日行迟速的具体测定不十分正确,对这种天文现象的描述和解释还很幼稚,但却是中国古代关于太阳和五星视运动不均匀性的最早描述。

不过虽然张子信描述了这个天文现象,但是在之后各种传统历法中,我国传统天文学家还是沿用了已经证明落后和不科学的“平气法”。

到了明代崇祯年间,精通天文的徐光启受命编写新历法,徐光启和当时西方传教士利玛窦、汤若望等人关系密切,所以这次在编纂新历法时就引进了先进的西方天文学知识作为主导,具体到“二十四节气”,汤若望等人采用了“定气法”。

所谓“定气法”是根据太阳在回归黄道上的位置来定的,即在一个为360度圆周的“黄道”(一年当中太阳在天球上的视路径)上,以春分点为0度起点,太阳在黄道上每运行15度为一个“节气”,每“节气”时间不均等。

换言之,从汤若望用“定气法”取代中国传统的“平气法”后,真正意义上的“农历”才开始出现,因为之前的“农历”使用的是“平气法”,而“平气法”是没有办法准确划分节气的。

某种意义上,“二十四节气”到底是不是德国人汤若望制定的,这有点类似“忒修斯之船”的问题,完全取决于你怎么看待汤若望用“定气法”取代中国传统的“平气法”。

不过无论如何有一点可以明确,中国传统的 “平气法”肯定是没有办法准确划分节气的。

END

关于作者: luda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