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写过一篇,内容主要是介绍恒大特别分红、许家印辞任董事长和购买自家美元债这些让人大开眼界的操作。今天再补充一些内容:
逆大势而为的借壳上市
- 2016 年10 月3 日,恒大与深深房签署了合作协议,也就是借壳的协议,当时的大背景是港股地产企业普遍估值较低,A股估值高,一旦在A股上市,市值会大幅增加,许家印的财富也会急剧增加,这个当时王健林从香港退市转战A股是一个原因。
- 但当时国家的政策是限制地产企业在A股融资的,包括IPO、借壳、上市公司增发新股,自从2012年后就基本没有通过IPO、借壳上市成功的地产公司,而且这个政策没有任何松动的迹象,那怕是央企、国企。王健林的万达商管最后也不得不撤回IPO的申请。
- 面对这样的局势,恒大还要强行借壳,不知道是许家印对国家政策会放松的预期,还是他认为自己会成为唯一的那个例外,挑战国家政策,后面我们看到了,即便恒大总部搬到深圳,把持有的万科股份转让给深圳国资这些动作,都没能促成最终的借壳,最后只能在2020年年底终止了借壳。
恒大冰泉卖、买、卖的谜之操作
- 恒大进入瓶装水行业的动机、经营业绩摆在那,本身肯定是一个不成功的投资。但是恒大的一买、两卖则让人摸不着头脑和疑惑。
- 2016年恒大将恒大冰泉作价18亿卖给了王忠明,应该是100%股权。
- 2021年恒大又从王忠明手里买回来49%股权,价格没披露,这个价格很关键,4年不知道王忠明是赚是赔。
- 2021年的某一天,恒大又将恒大冰泉给卖了,49%的股权卖了20亿,卖给了谁也不知道。
- 可能在这买卖之间,恒大都给出了原因,但是这其中真实的原因和价格,我们无从得知,应该王忠明最清楚吧。
关于1300亿的债转股
- 2016年-2017年,恒大分三次引入了共计1300亿的战略投资人,这些投资不是白给的,恒大要承诺2018年、2019年及2020年的净利润不少于500亿、550亿及600亿,而且要将这些利润的68%分给投资人。
- 可以说这1300亿的投资,是恒大借壳上市的一部分,因为要降低恒大的负债,同时拉上这些大企业,可以使得借壳上市路走的顺一些,但恰恰是这些投资,也间接的让恒大走上了不归路。
- 为了满足利润要求,恒大开始更加疯狂的加杠杆,扩大经营规模,为了使财务报表好看一些,透支了未来的利润空间,而无视国家对地产行业的调控政策。
- 2020年恒大借壳失败,许家印面临的是回购这1300亿的股权,但是他那里有钱,唯一的方法就是让这些债权转化为股权,最后这些投资人都在协议上签了字,表面上没人胁迫,但是内心真实想法,无人知晓。只知道后来张近东因为这200亿的债转股失去了对苏宁的控制。
- 当时王健林的万达港股私有化时,也和投资人签署了对赌协议,A股IPO如果不能按时完成,也要以成本价加资金成本回购股份的,最后王健林找到了马化腾、刘强东、孙宏斌、张近东接了盘。
重新定义一二线城市
- 恒大2021年半年报里面披露,目前恒大的一二线土地储备达到了69.5%,三线城市占比30.5%。
- 目前国家对于一二线城市没有官方的定义,都是一些机构根据经济、人口、产业等因素进行分析,一线、新一线、二线主要是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特区、经济发达的地级市。
- 但是肉眼可见的恒大楼盘大量分布在地级市以下、县城,一向做高端住宅的金茂,在半年报中披露其一二线项目占比也才80%。
- 可能每个公司的口径不一样,但是现实中是三、四、五线的项目去化速度慢、利润率低,甚至亏损。恒大半年报里关于土储的数据所间接传达的意思,我想明眼人也能看出来。
上面这些操作比起被央行约谈,供应商讨债、银行追债、员工讨薪来看,不是多严重的事情,但是也能从侧面看出恒大的一些伎俩,写出来供大家甄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