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我们一衣带水的邻国日本,究竟技术实力怎么样呢,带着这样的疑问我查看了2010年至2020年的诺贝尔物理、化学、生理(或医学)将,或许能从中管中窥豹,略见一斑。
此文只是客观地说明事情,喷子勿扰。
一、2010年至202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下表里面列举了2010年至202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得主,获奖时学校,获奖领域。数据来源于诺贝尔网站(),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去网站看看。
时间 | 物理学奖 | 获奖时学校 |
2010 | Andre Geim | 曼彻斯特大学 英国 |
Konstantin Novoselov | 曼彻斯特大学 英国 | |
2011 | Saul Perlmutter | 加利福尼亚大学 美国 |
Brian P.Schmidt | 国立大学 澳大利亚 | |
Adam G. Riess |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美国 | |
2012 | Serge Haroche | 巴黎高等学院 法国 |
David J. Wineland | 科罗拉多大学 美国 | |
2013 | FrançoisEnglert | 布鲁塞尔自由大学 比利时 |
Peter W. Higgs | 爱丁堡大学 英国 | |
2014 | Isamu Akasaki | 名古屋大学 日本 |
Hiroshi Amano | 名古屋大学 日本 | |
Shuji Nakamura(日本) | 加利福尼亚大学 美国 | |
2015 | Takaaki Kajita | 东京大学 日本 |
Arthur B. McDonald | 皇后大学 加拿大 | |
2016 | David J. Thouless | 华盛顿大学 美国 |
F.Duncan M.Haldane | 普林斯顿大学 美国 | |
J.Michael Kosterlitz | 布朗大学 美国 | |
2017 | Rainer Weiss | 麻省理工学院 美国 |
Barry C. Barish | 加州理工学院 美国 | |
Kip S. Thorne | 加州理工学院 美国 | |
2018 | Arthur Ashkin | 贝尔实验室 美国 |
GérardMourou | 密歇根大学 美国 | |
Donna Strickland | 滑铁卢大学 加拿大 | |
2019 | James Peebles | 普林斯顿大学 美国 |
Michel Mayor | 日内瓦大学 瑞士 | |
Didier Queloz | 剑桥大学 英国 | |
2020 | Roger Penrose | 牛津大学 英国 |
Reinhard Genzel | 加州大学 美国 | |
Andrea Ghez | 加州大学 美国 |
获奖者国家
美国 | 15 |
英国 | 5 |
日本 | 3 |
澳大利亚 | 1 |
法国 | 1 |
比利时 | 1 |
加拿大 | 2 |
瑞士 | 1 |
从2010年至2020年,诺奖物理学奖共颁发给了29名获奖者,美国作为世界头号强国的理由在这里得到确认。日本虽说只是获得了3个诺奖,但其实力毋庸置疑。
二、2010至2020年诺贝尔化学奖
化学奖 | 获奖时学校 | 获奖领域 |
Richard F. Heck | 特拉华大学 美国 | 有机合成中钯催化的交叉偶联 |
Ei-ichi Negishi(日本) | 普渡大学 美国 | |
Akira Suzuki | 北海道大学 日本 | |
Dan Shechtman | 理工学院 以色列 | 发现准晶体 |
Robert J. Lefkowitz | 杜克大学 美国 | 研究G蛋白偶联受体 |
Brian K. Kobilka | 斯坦福大学 美国 | |
Martin Karplus | 哈佛大学 美国 | 复杂化学系统的多尺度模型 |
Michael Levitt | 斯坦福大学 美国 | |
Arieh Warshel | 南加州大学 美国 | |
Eric Betzig | 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 美国 | 超分辨荧光显微镜 |
Stefan W. Hell | 普朗克生物物理化学研究所 德国 | |
William E. Moerner | 斯坦福市的斯坦福大学 美国 | |
Tomas Lindahl | 克莱尔·霍尔实验室 英国 | DNA修复的机理研究 |
Paul Modrich | 杜克大学 美国 | |
Aziz Sancar | 北卡罗来纳大学 美国 | |
Jean-Pierre Sauvage | 斯特拉斯堡大学 法国 | 分子机器的设计和合成 |
J.Fraser Stoddart | 西北大学 美国 | |
Bernard L. Feringa | 格罗宁根大学 荷兰 | |
Jacques Dubochet | 洛桑大学 瑞士 | 电子显微镜的高分辨率结构测定溶液中生物分子的方法 |
Joachim Frank | 哥伦比亚大学 美国 | |
Richard Henderson | 剑桥大学 英国 | |
Frances H. Arnold | 加州理工学院 美国 | 用于酶的定向进化 |
George P. Smith | 密苏里大学 美国 | 肽和抗体的噬菌体展示 |
Gregory P. Winter | 剑桥大学 英国 | |
John B. Goodenough | 德克萨斯大学 美国 | 锂离子电池的开发 |
M。Stanley Whittingham | 纽约州立大学 美国 | |
Akira Yoshino | 名城大学 日本 | |
Emmanuelle Charpentier | 马克斯·普朗克病原学研究所 德国 | 为开发基因组编辑方法 |
Jennifer A.Doudna | 加利福尼亚大学 美国 | |
获奖者国家
美国 | 18 |
英国 | 3 |
日本 | 2 |
以色列 | 1 |
德国 | 2 |
法国 | 1 |
荷兰 | 1 |
瑞士 | 1 |
29 |
三、2010至202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
生理学或医学奖 | 获奖时学校 | 获奖领域 |
Robert G.Edwards | 剑桥大学 英国 | 体外受精 |
Bruce A. Beutler | 德克萨斯大学 美国 | 先天免疫激活 |
Jules A. Hoffmann | 斯特拉斯堡大学 法国 | |
Ralph M.Steinman | 洛克菲勒大学 美国 | 树突状细胞及其在适应性免疫中的作用 |
John B. Gurdon | 剑桥大学 英国 | 成熟细胞可以重新编程为多能性 |
Shinya Yamanaka | 京都大学 日本 | |
James E. Rothman | 耶鲁大学 美国 | 因为发现了调节囊泡运输的机器 |
Randy W. Schekman | 伯克利分校 美国 | |
Thomas C.Südhof | 斯坦福大学 美国 | |
John O'Keefe | 伦敦大学 英国 | 发现了构成大脑定位系统的细胞 |
May-Britt Moser | 挪威科技大学 挪威 | |
Edvard I. Moser | 挪威科技大学 挪威 | |
William C. Campbell | 德鲁大学 美国 | 针对round虫寄生虫引起的感染的新型疗法 |
SatoshiŌmura | 北里大学 日本 | |
Tu Tuyou | 中医科学院 中国 | 因发现了针对疟疾的新型疗法而发现 |
Yoshinori Ohsumi | 东京工业大学 日本 | 因为发现了自噬机制 |
Jeffrey C. Hall | 缅因州大学 美国 | 发现了控制昼夜节律的分子机制 |
Michael Rosbash | 布兰代斯大学 美国 | |
Michael W. Young | 洛克菲勒大学 美国 | |
James P. Allison | 德克萨斯大学 美国 | 表彰他们通过抑制负免疫调节而发现了癌症疗法 |
Tasuku Honjo | 京都大学 日本 | |
William G.Kaelin Jr | 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 美国 | 细胞如何感测和适应氧气 |
Peter J. Ratcliffe | 牛津大学 英国 | |
Gregg L.Semenza |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美国 | |
Harvey J.Alter | 国立卫生研究院 美国 | 发现丙型肝炎病毒 |
Michael Houghton | 埃德蒙顿艾伯塔大学 加拿大 | |
Charles M.Rice | 洛克菲勒大学 美国 |
获奖者国家
美国 | 14 |
英国 | 4 |
日本 | 4 |
法国 | 1 |
挪威 | 2 |
中国 | 1 |
加拿大 | 1 |
27 |
四、几点结论
一是在亚洲国家日本的科技实力不容小觑。2010年至2020年诺奖共颁发给了85位获奖者,其中美国获奖者最多47人,英国日本紧随其后。从这份得奖者的名单中可以看出,日本在物理、化学、生理学(医学)领域的技术实力、研究实力在亚洲国家仍然不容我们国家小视。
二是亚洲国家日本的高等院校对我们留学生来说是一个好的选择。日本和中国的文化很接近,如果你考虑自己的子女海外留学,日本或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北海道大学、名城大学、京都大学、北理大学、名古屋大学、东京工业大学。
三是西方国家对我们的认可还是不够。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的国家综合实力得到很大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普遍得到改善,科技、经济、文化等实力更是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但是诺奖得主只有屠呦呦一人,而且研究成果还是1970年的,西方国家对我们的认可程度可见一斑。
四是我们还需要一批静下心来研究的科研工作者。这些年我国的快速发展,让一部分国人习惯了“快餐”文化,喜欢搞短平快的项目。科学研究需要的是默默地奉献,敢坐冷板凳的精神。科学家是对一个研究者的最高精神奖励,更是国家对科学研究方向的指引。像“茅台院士”这种事情,希望在我们国家还是少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