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源2011
穿梭于黑夜与白昼的边缘,蛰伏在边翼密林只待惊鸿一现,这便是抢点型边锋的价值所在。
现代足球战术细分化的开始与4-3-3站位的盛行,催生出越来越多相同位置上分工迥异的战术角色,就其边锋这一职能而言,便可细分为边锋、内锋、组织型边锋等不同角色。
而边锋职能中抢点型边锋角色的出现,却源于2011年拜仁球员托马斯·穆勒在一次采访中的定义。
在那次采访中,二娃将自己在范加尔战术体系下扮演的特殊边路进攻角色,形容为“边路的空间调查员”。而后几经打磨,抢点型边锋这一边路进攻球员的新角色便在成为足球战术体系中的新成员。
从某种层面来说,穆勒是抢点型边锋的鼻祖。
不得不提的范加尔
这位已经退休的荷兰名帅,纵观其执教生涯应是辉煌灿烂,但最后的曼联之旅马失前蹄,也让其在很长一段时期内都饱受非议。
不过对于穆勒而言,荷兰人无疑是他的伯乐。
如若没有范加尔,这位盘带平庸速度寻常的少年,很可能早已泯然众人。因为如果将他放在前腰位置,穆勒组织能力不足;如果将他放在边锋位置,穆勒速度过于缓慢;如果将他放在前锋位置,穆勒瘦小的身板很难突入对方高大中卫的重围。
而范加尔则意识到了穆勒的天赋,2009/10赛季,荷兰人在其战术体系中为二娃量身定制了一个特殊的边路进攻角色,最终穆勒连续7个赛季进球上双,星耀慕尼黑。
抢点型边锋是什么
抢点型边锋不同于其他边路进攻角色,他们不会过多参与球权的轮转,主要职责是利用无球跑动寻找并创造防守空当,站在边路看似没有危险的位置,待到机会出现时穿越防线完成抢点射门或是接球分给队友。
这是抢点型边锋最单纯的释义,他们更像是因扎吉这类抢点型前锋与边路内锋的结合体。
特点及价值
1. 无球跑动创造空间
上图穆勒的进球是抢点型边锋最为经典的无球跑动,居于边路的德国人看到队友在前场打出反击之后,先是以最快的速度从侧翼移动至中路空间,而后无球反越位前插禁区完成射门。
与罗本这样的内锋角色球员带球拉开空间然后内切创造机会不同,抢点型边锋的场上跑动轨迹虽与内锋相似,但他们在绝大多数时间内均是无球状态。
抢点型边锋会在先行规划跑动轨迹,用大量无球跑动搅动对方防守阵型创造空当,继而在机会出现瞬间由边路切入禁区接球完成射门。
2. 嗅觉敏锐的机会主义者
除开使用声东击西、欲擒故纵、围魏救赵等“三十六计”搅乱对方防守,为自己或队友创造进攻空间的同时,预判与抢点能力亦是抢点型边锋不可或缺的一环。
与普通进攻球员不同,抢点型边锋的机会建立在球权多少与触球多寡之上,而是利于是否能够第一时间占据最具威胁的空间。
所以比赛中我们往往会看见这样的一幕,无论队友传球与否,他们总是会埋头前插,无论对方门将脱手与否,他们总是会出现在可能的二点球争抢区域。
抢点型边锋的机会,不是运气,而是建立在勤奋之上。
3. 大巴战术是他们的天敌
足球是关于空间的艺术,在同一空间内你拥有比对手更多的球员,那么优势与球权便极大可能都是你的。
而当这群“空间探索者”遇到对手的大巴阵容或高强度防守时,往往会败落下风。
破除大巴战术一般有两种办法:
1)撤离进攻三区回收阵形,拉开防守纵深利用长传球及速度型球员配合,直传打对方身后。而此时速度平平的抢点型前锋绝非首选,更何况如若对方仍不予理睬继续龟缩防守,进攻方此项计划彻底失效。
2)速度快、盘带佳的球员作为进攻爆点,依靠个人能力打开进攻局面。这时,抢点型前锋亦非首选。
4. 全场隐身以图致命必杀
主动放弃球权的掌控,使得无论是在球场抑或是电视转播之中,抢点型边锋注定是一位隐身人。
聚光灯之外的他们,虽仍在勤奋地利用无球跑动拉扯空间创造机遇,但这一切终不会记录在镜头之下,亦不会被记录于数据之中。
这样使得抢点型边锋如若未能在比赛中斩获进球贡献助攻,那么他们在赛后一定会被球迷喷成废材一个,但这是不公平的。
我隐于无尽黑夜,只为刹那光华,这是抢点型边锋的选择,亦是他们的悲哀。
现役足坛抢点型边锋都有谁
1. 托马斯·穆勒——拜仁慕尼黑
2. 阿莱克西斯·桑切斯——国际米兰(租借自曼联)
3. 雅戈·阿斯帕斯——塞尔塔
4. 穆萨·马雷加——波尔图
5. 卡尔弗特-莱文——埃弗顿
6. 武磊——西班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