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体育运动

【张池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3军政委开国中将张池明签发海南岛战役遣散证


共和国最年轻的开国中将张池明

张池明(1917—1997),男,又名张家相、张赤民、张家驹,1917年8月24日出生于湖北省麻城县乘马区第四乡傅山村(现河南新县泗店)傅家洼一户贫苦农民家中。

1932年参加红军,1935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35年3月随红二十五军转战洋县创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期间为红二十五军军部秘书。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共松江第一地位委书记兼军分区政治委员,东北野战军四十三军政治委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参谋长,后勤学院副院长、院长,总后勤部副部长、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获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中共第九、十届中央委员。

1955年9月,张池明在我军首次授予军衔中,被授予中将军衔,年仅38岁,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中最年轻的中将。(据《共和国将帅》)


海口市军事管制委员会

1950年5月1日, 奉中南军区命令,海口市军事管制委员会(简称军管会)成立,对海口市实行军事管制。张池明任主任,肖焕辉、李伯秋任副主任。16日,成立军管会三亚分会,对榆林、三亚、红沙等地实行军事管制。军管会是军管时期最高权力机关,统一管制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事宜。6月,根据华南分局决定,撤销军管会。


海南岛战役中的张池明将军(刘平(张池明夫人))

张池明,1917年8月24日生于河南省光山县(今新县)傅山村的一户贫苦农民家庭。1928年参加革命,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加入工农红军,1935年转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作战科长、团政治委员、旅政治部主任、师政治委员、纵队政治部主任、军政治委员。参加过鄂豫皖苏区反“围剿”和长征。率部参加了平型关、晋东南反“九路围攻”、冀鲁豫反“扫荡”、苏北反“扫荡”、辽沈、平津、湘赣、广东、广西、海南岛等重大战役。全国解放后,担任过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南军区后勤部部长兼政治委员,总后勤部参谋长,后勤学院院长,总后勤部副部长、政治委员,解放军炮兵政治委员等职。是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代表,中国共产党第九届、第十届中央委员会委员,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一)战略决战 南下追残敌

1948年,解放战争转入战略决战。按照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部署,张池明率部参加辽沈战役后,入关又参加了平津决战。随后挥师南下,向中南进军。1949年2月,为策应第二、三野战军作战,并为第四野战军主力开辟前进道路,第四野战军首长决定,四十三军参加南下先遣兵团。时任四十三军政治委员的张池明,奉命率部经霸县、南宫、濮阳,向鄂东地区前进,越过黄河进入大别山区,相继解放罗山、黄安(今红安)等地。南下途中,张池明带领政治部门,发动指战员群策群力做思想政治工作,发挥共产党和青年团组织的作用,确保了部队的高度稳定。全军涌现出100多个“部队巩固好、群众纪律好”的模范单位。在这段日子里,张池明以极大的政治热情和强烈的责任感,抓紧集结待机的空隙,组织部队学习贯彻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精神,着重进行“人民解放军永远是一个战斗队”和“两个务必”的教育,进一步坚定了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思想。同时,加强政策纪律教育,为渡江后进入新区作战进行了思想准备。

1949年5月,四十三军向长江北岸之团风、黄冈、兰溪、蕲春、田家镇之敌发起攻击,将长江北岸之敌全部肃清。各师分别由黄冈、黄石港、蕲春等地渡江。策应了第二野战军第四兵团西渡赣江的作战行动。6月,四十三军奉命参加了湘赣战役,共歼白崇禧部4600余人。由于正值三伏暑季,在连续追击作战中病员日益增多,白崇禧部已全线退却,第四野战军决定部队就地休整待机。四十三军在宜春地区休整,张池明了解到部队渡江后遇到许多新的困难,北方部队初到南方水土不服,酷夏季节无雨具、无蚊帐,又缺乏防暑防病经验,致使疟疾、痢疾、腹泻、中暑等多种疾病发生;追击作战机动性大,粮食等供应困难,部队思想波动较大,干部产生急躁情绪,管理方法生硬,造成官兵关系趋于紧张。针对存在的这些问题,根据野战军和兵团的指示,张池明与军的领导研究决定,在所属部队中开展“兵强马壮”运动。一方面,突击治病,改善生活,减少操课,保证战士睡眠,恢复指战员的体力;另一方面,教育干部改善管理方法,增强爱兵观念,号召部队爱护兵员,爱护身体,爱护骡马,千方百计提高部队战斗力。经过休整,部队状况大有好转,干部战士情绪活跃,为继续南下歼灭国民党残军创造了有利条件。

1949年7月下旬,第四野战军前委决定,四十三军参加广东战役。9月中旬,四十三军结束休整,张池明等率部由宜春出发,经吉安、南康,过梅岭关,向南雄、始兴、翁源挺进。10月1日,传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毛泽东当选中央人民政府主席的消息,广大指战员群情振奋,斗志倍增。10月2日,四十三军部队冒雨加快追击敌军。10日,张池明率一二七师冒着滂沱大雨,踏着泥泞崎岖的山路,以每小时10里的速度奔袭佛冈,歼灭国民党军第三十九军一部。11月4日,广东战役结束。紧接着,四十三军又奉命参加广西战役。张池明率一二九师歼灭国民党军第十一兵团部和第五十八军一部,击毙兵团副司令胡若愚。随后,又抓住战机,奔袭博白,捣毁了国民党军第三兵团部,生俘兵团司令官张淦。战后,四十三军受到第四野战军通令嘉奖。

(二)渡海作战解放海南岛

广东、广西战役刚结束,1949年12月9日,第四野战军首长命令:“四十三军除目前参加追击的一个师继续作战外,其余两个师应向廉江、合浦集中休整,准备尔后配合四十军进占海南岛。”

海南岛是我国的第二大岛。华中、华南全部解放后,在湘粤桂战役中漏网的部分残敌逃往海南岛。海南岛原有国民党的5个军,海军舰艇50余艘,作战飞机25架,运输机20架,加上特种兵及地方团队各一部共约10万人,由海南防卫总司令薛岳统一指挥,企图长期固守,与台湾、舟山、金门、万山等岛屿构成一条封锁大陆的锁链,把海南岛作为反攻大陆的跳板。敌人每天出动飞机向我沿海轰炸,对广州、武汉进行骚扰,同时加紧“围剿”岛上的我琼崖纵队。

为了实现全国解放,趁敌人立足未稳,必须早日解放海南岛。1949年12月18日,毛泽东主席就解放海南岛问题作出重要指示:“渡海作战完全与过去我军所有作战的经验不相同,即必须注意潮水与流向,必须集中能一次运载至少一个军(四、五万人)的全部兵力,与三天以上的粮食,于敌前登陆建立稳固滩头阵地,随即独力攻进.而不要依靠后援。”还指示:“海南岛之敌较金门敌人战斗力差些,但仍不可轻敌,请告邓赖及四十军、四十三军注意。”

第四野战军首长根据中央军委的指示,确定海南战役由第十五兵团组织指挥。以第四十、第四十三军附2个炮兵团及工兵一部共10万人,组成渡海作战兵团。第四十军配置于海康、徐闻、合浦一线:第四十三军配置于海安、湛江、阳江一线。

12月25日,四十三军召开军党委扩大会议,传达了渡海作战任务,分析了进攻海南岛的有利条件和困难,研究与布置了战前准备工作。大家认为,我军20多年来一直在陆地作战,渡海作战尚属首次,没有这方面的常识和经验;我们尚未掌握现代的渡海工具,也没有海、空军参战;渡海作战所需的船只,完全掌握在分散的渔民手中,要解决一次航渡几万人所需的船只固然不易,有了船没有船工和领航人员亦不能航行,尽管万事俱备,风向、风力、潮流不适当也无法实施;要使一支对大海完全陌生的陆军熟悉大海,学会一套航海、登陆、作战的本领,也不是短时间能办到的;我军的大口径榴弹炮不能过海作战,也不能隔海支援;海南岛的地形、敌情、道路不能直接侦察;马匹、车辆不能过海,作战所需的弹药、粮食要靠部队自行携带,后方补给困难。这是我们面临的主要问题。对我有利的条件是岛上有我党领导的琼崖纵队万余人,建立了全岛性的政权和山区根据地,部分沿海地区亦有我之游击区,有良好的群众基础,琼崖纵队不仅可以接应我军登陆,还可以直接配合作战。岛上守敌虽号称10万,但都是被歼后重建和由地方团队拼凑而成.派系复杂,心有余悸;敌人采取环岛一线式的防御配置,空隙很多,机动兵力有限。我参战部队约10万人(直接渡海者约占半数),敌我总兵力对比上虽不占优势,但我军是胜利之师,士气高涨,内部团结,有丰富的陆上作战经验,能够战胜任何困难。只要我们充分利用有利因素,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准备,提高部队渡海作战的战术、技术,就一定能够取得渡海作战的胜利。

接受渡海作战任务的初期,在部队中曾一度引起很大的思想波动。由于大陆已基本解放,许多部队已相继转入整训或生产,面对着还要继续战斗,有的说:“我们从东北出发,打在前头,可结束战斗则在最后头。”有的对以木船渡海作战缺乏信心,少数人还存有恐惧心理,怕晕船,怕军舰,怕飞机。部分干部对海上指挥作战没有把握,怕失去联络,迷失方向,等等。因此,军党委决定在部队中深入进行“人民解放军永远是一个战斗队”的思想教育,进一步坚定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思想。首先以团为单位集训干部,组识学习毛主席对渡海作战的指示及有关文件,端正认识,树立敢打必胜的信心。对部队普遍进行形势任务教育和荣誉教育,树立勇敢战斗的决心。同时,组织干部战士学习海洋潮汐知织,熟知海情变化的规律,开展海上大练兵活动,帮助指战员掌握航海技术和海上作战的本领。在加强海上练兵政治思想工作中,提倡把思想工作做到船上,军、师的文工团、宣传队下连队进行宣传鼓动,演出了《钢骨铁筋》、《刘胡兰》等剧目,起到了很好的教育作用。还及时宣传海练中出现的先进事迹。第一二八师三八二团副排长鲁湘云出海训练,与敌人兵舰遭遇,在他沉着机智的指挥下,集中火力向敌舰强袭,终将敌舰打退。这个“木船打兵舰”的英勇事迹在部队中广泛宣传后,大大振奋了部队,增强了渡海作战的信心。部队的士气空前高涨,普遍要求先渡海、当突击船,表示要打好中南地区的最后一仗,为保卫新生的人民共和国,保卫和平建设再立新功。

根据毛主席的指示及华东渡海作战的经验,征集足够的船只,是取得渡海作战胜利的关键。各级组织了专门机构,配备了干部专职负责征集和管理船只。开始,因广东沿海解放不久,支前机构尚未建立,又加上任务紧迫,部队想一把抓起来,多采取强征的方式,凡港口停泊的船只一律武装看守,来往行驶船只一律堵截,使沿海渔民更加恐慌,纷纷逃避,因而初期征集的船只不多。后因渡海的时间推迟,各地支前机构己先后建立,即与支前机构共同组织了船只、船工征集委员会,采取广泛动员与雇请等办法,经过两个月的努力,征集到船只近千只,除损坏和不适用的放回一部分外,共有船500余只、船工2000余名。船只征集到手后,各团建立修船厂,大力修补残缺的船只,以适应作战需要。军开设了改装机帆船工厂,先后将49艘帆船改装成机帆船,并用木板和沙袋加固,将六0迫击炮、九二步兵炮、战防炮、山炮等安装在船上。

在开展海上作战训练中,采用船为课堂,海是操场,实兵实船,先昼后夜,先近后远,先浅后深,先单船后多船循序渐进联合演习的办法。一是抓水手训练。由于所用船只多为渔船,船工虽有驾驶技术,但无战斗经验,全靠他们是不够的,必须训练自己的水手。以团为单位专门开办水手训练队,共训练水手4200多名。二是抓部队的战术、技术训练。首先是锻炼乘船能力,减少晕船,进行上下船的动作、船上的战术编组训练和各种火器在船上射击的方法等。然后组织单船战术演习和多船联合演习。多船联合演习重点是解决保持航海队形和通信联络,遇到各种情况的处置以及登陆突击和占领滩头阵地的动作。担任护航任务的部队还专门研究和训练对敌舰的斗争方法。在海练期间,张池明和军的各级领导深入到第一线进行指导,同干部战士一起研究解决海练中遇到的问题。经过几个月的海上练兵,部队指战员克服了晕船现象,基本学会了驾驶技术,海上作战能力有了显著提高。

1950年2月1日,张池明和军的领导到广州参加第十五兵团司令员邓华、政治委员赖传珠主持召开的作战会议,具体讨论了解放海南岛的作战方针问题,决定采取积极偷渡、分批小渡与主力强渡相结合的战役指导方针,还确定了渡海登陆工具以改装机器船为主。3日,张池明等返回四十三军后,立即召开作战会议,研究落实广州会议精神,计划先以一个加强团偷渡登岛。第四野战军首长将此计划报告了中央军委和毛泽东主席。12日,毛泽东主席电复:“同意四十三军以一个团先行渡海,其他部队陆续分批寻机渡海。此种办法如有效,即可能提早解放海南岛。”

首批偷渡能否成功,对尔后渡海作战有着重大影响。经过反复研究,确定一二八师三八三团由湛江市东南的硇洲岛启渡,预定在琼东地区登陆。有利条件是:琼东部队有接应准备;登陆地点系沙底、沙岸,不受潮水影响;敌人兵力、工事薄弱。2月下旬,张池明亲临一线进行战斗动员,号召指战员发扬人民解放军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不畏任何艰难险阻,一定把红旗插到海南岛上。3月10日,三八三团的第一营(原计划一个团,后兵团指示改为一个加强营),配属团炮兵连、警卫连、侦察连共1007人,分乘21条船,从硇洲岛起渡,通过琼州海峡主航道,驶向琼东北地区的赤水港。虽夜黑浪大,指战员们靠着坚定的信念,战胜重重困难,于11日晨在赤水港至铜鼓岭一带成功登陆,击溃海岸守敌后迅速向纵深集结地转移。12日,加强营与琼纵独立团胜利会师。15日,加强营与独立团密切配合,在潭门地区击溃敌两个团的合围,顺利地转移到琼东根据地,与敌人展开游击战,随时准备迎接后续登陆的部队。

第一次潜渡成功,给全军以极大的鼓舞。为继续加强岛上我军的力量,为大规模登陆创造更有利的条件,兵团领导决定,参加海南战役的四十三军和四十军各组成一个加强团,于3月下旬实施潜渡。四十三军决定由第一二七师的4个加强营,从海峡正面海口

市东北的北创港与塔市之间登陆。其优点是:航程近,只要风力好方向对,四至五个小时即可到达对岸,该地区守敌战斗力不强,我岛上部队便于接应,较之第一次潜渡更有把握。3月31日,第一二七师的4个加强营3733人,分乘机帆、风帆船88只,从雷州半岛的博赊港启渡,在击退敌舰的阻拦后,直驶海口市以东的海岸强行登陆,与接应部队胜利会师。

我野战军两批四次偷渡,共登陆8000多人,将近一个师的兵力,加上琼崖纵队,接应力量已大大加强,渡海的各项准备工作大体完成。据此,兵团决定4月中旬实行大规模渡海登陆作战。

4月16日20时,四十三军第一二八师两个团由徐闻以南之三塘港、海珠港一线与四十军的六个团并肩启渡,击退敌舰阻拦,于次日凌晨在预定登陆点玉包港、才芳岭等地突破敌防御后登陆。18日,和接应部队胜利会师。我军登陆部队与敌交战于黄竹、美亭、风门岭一带,战斗甚为激烈,最终将敌击溃。薛岳发现我军已大规模登陆后,22日下令全线撤退,薛岳本人乘飞机逃往台湾。我军奉命分两路追击逃敌。23日傍晚,张池明等率军部和第一二七师、第一二九师余部,由三塘、四塘、新地港登船启渡,于次日晨在天尾、后海一线登陆.即协同先前登陆的第一梯队,投入追击作战。30日,国民党军从海南岛全线撤退。四十三军和兄弟部队共同开进到三亚、榆林等港。迎着碧蓝的大海,把胜利的红旗插到了海南岛最南端的天涯海角。

5月1日,海南战役胜利结束。这是张池明率部南下进行战略追击的最后一战。海南岛解放后,四十三军暂驻海南,张池明兼任中共海南区委副书记,协助冯白驹书记工作。期间,张池明率部队协同琼崖纵队保卫海南,组织部队剿匪,肃清残敌,进行土地改革。八、九月间,第十五兵团部及四十军相继撤出海南。年底,四十三军(除一二八师)北返雷州半岛,军部进驻湛江。

海南战役是战争史上的奇迹。它开创了我军渡海作战胜利的先河,创造了古今中外战争史上从未有过的用木船打败了现代化兵舰的奇迹。

海南战役的胜利震动了全中国,也震动了全世界。由于海南岛的解放,我国南部边疆从此得到了安全的保障,整个中南地区从此全面进入和平建设。

当年,张池明将军曾写下诗词《渡海》一首:

战局急转黎明前,三大方针不等闲。

粤桂两役抓得紧,炎夏酷暑有何难。

十万大山阻不住,钦防退路全截断。

我军乘胜追穷寇,白余巢穴一齐端。

敌人南逃亦无望,薛岳孤悬守海南。

迅速回师歼残敌,席卷雷州面对海。

中南尚有琼崖岛,神兵飞渡扫海南。

勇士登临五峰立,遥望北斗照天边。

关于作者: luda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