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慧跑,助您轻如羽、跑无伤
在历届奥运会上,女子10米气步枪几乎都是奥运首金,而中国在这个项目上一直具有传统优势,过去几届奥运会,中国代表团在这个项目上有顺利获得首金的比如杜丽,也有双保险同时失利的,这就是体育,不确定性恰恰是体育最大的魅力之一。
在早上结束的奥运首金——射击女子10米气步枪比赛中,中国00年年轻选手杨倩展示了强大的个人抗压能力,最终力压俄罗斯选手获得冠军。
这场比赛惊心动魄,由于规则改变,前8名选手两轮淘汰一人,并且射击比赛现在允许场内观众助威呐喊,虽然现场没有观众,但各代表团工作人员、教练员和记者还是让现场气氛极为热烈。
在最后一枪和俄罗斯选手的对决前,杨倩还稍微落后一点点,最后一枪其实两人都没有打到10环以上,不到10环对于这个项目而言,是比较差的发挥,这说明两人都十分紧张,而俄罗斯选手更加紧张,发挥更差,杨倩最终夺冠。
由此可见,当你紧张时,别人比你还要更紧张,所以任何时候都不要低估自己。
射击是一个非常独特存在的项目,相比很多项目运动员汗流浃背、心率飙升至最大心率,这个项目需要绝对的平静,因为心率越低,肌肉颤动越少,大家都有过心率加速,手都在颤动的情况。
所以对于射击项目来说,要尽可能降低心率,抑制心率的上升,这样才能确保扣动扳机时手稳,从而提高射击的精度。
我们从直播画面中可以看到,杨倩整场比赛非常稳健和平静,作为零零后,能做到如此镇定,强大的抗压能力和心理素质绝对是她成功致胜的法宝。
根据主持人介绍,射击选手在扣动扳机前心率超过50都算快的,可见这个项目对于心率控制要求得多高!
我们知道心率主要受到自主神经控制,自主神经就是不受意识控制的植物性神经,其中交感神经让心率加快,迷走神经让心率变慢,两种神经拮抗作用让心率适应人体活动,所以人一般无法控制自己的心率。
心率受到环境、情绪、运动、紧张等多种因素影响,但射击运动员经过常年训练,相比普通人具有一定的心率主动调控能力,比如射击运动员在凝神屏气扣动扳机前,可以让自己的心率从七八十降低到五六十甚至更低,从而让击发时心率最低,这就是射击这项运动让运动员心脏发生的适应性改变,是不是很厉害!
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安静心率这个话题。
心跳越慢寿命越长的说法是否科学
尽管心跳越慢寿命越长的说法尽管流传甚广,那么对于人类而言,是不是心跳越慢,寿命越长呢?
2013年,丹麦科学家发表了一项长达16年的追踪研究,大约涉及5000多名男性。
研究人员将静息心率和死亡率进行对比,结果发现:心率和死亡率存在正相关——即心率越高,死亡率越高。
这似乎充分验证了心率越低越长寿,心率越高越短命。但大家仔细看下表,其实是心肺耐力越好的人,安静心率越低,反之心肺耐力越差的人,安静心率越高。
也就是说,心率只是一个表象指标,准确来说,并非心率越低寿命越长,而是心肺耐力越好,寿命越长,这才是问题的本质!
这也充分说明了心肺耐力对于健康重要性。
不是心跳慢寿命长,而是心肺耐力好心率才低寿命才更长
为什么经常跑步的人心率较低
安静心率在60~100次/分都属于正常范围。安静时心率如果低于60次/分通常称为窦性心动过缓(前提必须是窦性心律);安静时心率高于100次/分则称为窦性心动过速。
这里的安静是指没有身体活动,静坐时的心率,而不是指晨起心率或者熟睡心率,那时的心率会更低。
经常跑步的人群,安静时心率往往也比较低,可能在50~60次/分甚至更低。
经过长期运动,也可以使得安静心率从原来每分钟六七十次下降至五六十次,这是什么原因呢?
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解释:
1、心脏神经调节机制改善
心脏活动受到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两套互相拮抗的神经共同作用,交感神经主要兴奋心脏,使心跳加快,迷走神经则抑制心脏,使心跳减慢。运动时,交感神经占优势,心跳明显加快,安静时,迷走神经占优势,心率较低,两套神经互相拮抗,共同作用,使心脏具备较强适应能力,来应付各种情况。
通过经常性地运动,抑制心脏活动的迷走神经张力提高,交感神经活动减弱。因此,出现了安静时心率下降的情况,这使得心脏活动呈现节省化的表现,是心脏功能改善、神经调节更为灵敏的体现。训练有素的运动员或者经常跑步者,由于窦性心动徐缓,心脏的舒张期延长,使得心脏有更多时间回血充盈,为下一次收缩射血做好准备,且可以让心肌得到充分地休息。
2、心肌收缩力增强
因为系统训练后,心肌纤维超微结构发生适应性改变,心肌收缩力增强,心肌毛细血管密度增加,心脏血液循环加强。同时,心脏体积有可能发生增大,心室壁厚度有所增加,心室腔扩大(耐力训练多是以心室腔扩大为主),而心室腔扩大增加了心室舒张期血液的充盈量,这样就使每次心脏每次搏动时射出的血液更多,也即心脏不需要跳那么快,就可以满足全身供血需要,导致心率降低。
上述解释太专业,我们用数学公式一算,跑友就理解了,先介绍几个基本概念:
心输出量=每搏输出量×心率
心输出量:心脏每分钟收缩跳动射出的血量
每搏输出量:心脏每次收缩跳动射出的血量
如果一个人,全身所需血量每分钟为5000毫升
如果每搏输出量为100毫升,那么心率=5000/100=50次/分
如果每搏输出量仅为60毫升,那么心率=5000/60=83次/分
也就是说,心脏每次收缩更加有力,能够射出的血液更多,自然心脏就不需要那么累,跳那么多次了。
用安静心率评估耐力
以下表格是用安静心率间接评估耐力的方法。我们这里所说的安静心率就是指静坐时的心率,静坐15-20分钟,排除运动后、紧张等因素,这时搭脉搏测量心率,得到的就是安静心率。
当然,安静心率并不是人体心率最低值,熟睡时的心率和晨起时的心率比安静心率还要更低。,我们用安静心率评估耐力,不需要采用晨脉,就用静坐心率评估就行了。
如果心率低寿命长
经常剧烈跑步心率那么高会不会缩短寿命呢?
如果真的心率低寿命长,自相矛盾的问题就来了,如果经常从事长时间剧烈运动,比如每天跑个5-10公里,众所周知,跑步时心率往往都比较高,通常可以达到150-180次/分,长年让心a率处于那么高,这样会不会造成心率过高而缩短寿命呢?
跑者大可不必杞人忧天,正如前文所说,跑步时的确心率肯定是明显加快的,会超过安静心率不少,但不要忘记了,经常跑步的人安静心率比一般人低,这样平时加上运动,总体而言,心肺耐力好的人仍然比不运动的人每天心跳次数总和要低一些,我们可以做如下计算:
甲为跑者,经常运动,安静心率为60次/分,每天跑步30分钟,跑步时心率达到150次/分,那么他一天的总心跳次数为
甲一天心跳次数=23.5×60×60+30×150=89100次
乙为普通人,不运动,安静心率为70次/分,那么他一天的总心跳次数乙一天心跳次数=24×60×70=100800次
这样看来,甲即使运动时心率很高,但由于安静心率低,使得他一天的心率仍然比乙少跳动了11700次,当然这只是近似计算,没有考虑日常活动等因素,但我们可以从中发现经常运动者由于长期锻炼;
即使运动时心率高一点,也没事,因为安静心率低呀,他们仍然比不运动者总的心跳次数要少,这也部分验证了心率低寿命长的道理。
加强心肺功能才是健康长寿的王道
心率低寿命长;人的心跳次数是一定的,心跳慢所以寿命长等等诸如此类的大众流行的观点都没有被科学研究充分论证过,心跳次数与寿命的关系并不是特别经得起推敲,大众关心的不应该是心跳高低,而是心肺耐力好坏,当然心肺耐力本身与心跳是存在一定关联。
2016年年底,美国心脏协会已经将心肺耐力作为“第五大”生命体征。而过去传统四大生命体征包括呼吸、体温、脉搏、血压。
大家都理解没有了这四大体征,就意味着死亡,而如果第五大生命体征——心肺耐力特别差,同样也就意味着死亡,区别就在于时间先后而已。
心肺耐力低下预示着心血管疾病和死亡,心肺耐力提高则意味着减少心血管疾病发生和减少死亡,延长寿命。
因此,心肺耐力已经完完全全成为健康的核心指标,但令人遗憾的是,这个指标还没有引起大众甚至专业人士的重视,它是目前唯一没有在健康体检、临床实践中常规评估的指标。
心肺耐力被列为五大生命体征之一
跑步延年益寿
即便不能延长寿命也可以让享受高质量的生活
科学研究告诉我们,假设不运动的发生率下降25%,那么全球每年就可以减少超过130万的死亡人数,这个数字不可谓不惊人。
而如果消除不运动现象,全世界人口的平均寿命将延长0.68岁。因此,科学家认为,缺乏运动是影响健康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如果能改变这种不健康行为将可大幅改善健康、延长寿命。
运动可以有效地提升我们的健康水平,让我们更少发生慢性疾病,当然也就显著地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延缓衰老,这会让你的整个人生都生机勃勃。
换句话说,即使运动不能延长寿命,运动也可以预防慢性疾病,众所周知,老年人常常受到慢性疾病的困扰,这是导致老年人减寿的主要原因,常年坚持运动的人,很少发生慢性疾病,相当于也就延长了寿命。
总结
心率越低,寿命越长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本质并非心率高低造成的,而是运动多的人,心肺耐力更好,使得心率变慢。
所以不要纠结自己的心率是快一点还是慢一点,让自己动起来,一段时间后你自然会发现你的心率变慢,即使心率没有改变,你的健康状况也会明显改善,从而让你远离疾病,享受高质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