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队5-0对马尔代夫来说迎来了世界预选赛开幕,冲击了第12届世界杯,有了完美的开始。
对于中国足球来说,归化球员的到来,让国足牌面上似乎可以成为“史上最强”。实际上,如果中国足球发展得好,国足未来应该是不需要依赖归化球员的。简单来说,国足目前用归化只是“过渡”,弥补现阶段人才严重不足的问题。除了开启归化球员时代,中国足球历史上,有哪些重大改革呢?中国足球正式起步于1955年
从新中国足球发展史来看,最早在1951年,新中国第一届全国性足球比赛在天津进行。到了1955年,中国足球协会正式成立,黄中任首届主席。1954年,中国国家队派遣了一批运动员到当时的体育强国匈牙利留学,积极与世界足球进行着比赛交流。195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竞赛制度暂行规定》《青少年业余体育学校章程》等制度出台。全国足球甲级乙级联赛也在这一年开始实施。
16个重点城市成“排头兵”
1979年,为改变我国足球运动的落后状况,确定了开展足球活动的16个重点城市,它们是:北京、上海、天津、大连、广州、沈阳、长春、重庆、青岛、南京、武汉、西安、昆明、石家庄和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梅县地区。如今来看,这些城市依然是中国足球开展得最好的地方,虽然有些地方足球发展确实落后了,但底蕴还在。
拒绝瞎喷,中国足球是体育改革的突破口!
说起中国足球的职业化,几乎每一个从业人员都会提到1992年6月下旬在北京郊区红山口召开的那次会议。实际上,红山口会议的主要内容就是:把足球作为体育改革的突破口。会议决定,把1994年甲A联赛作为联赛改革试点,把中国足球推向市场经济轨道,这确定了中国足球的职业改革方向。有外行人骂“解散国足”,因为国足“浪费钱”,实际上这样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因为足球是中国体育职业改革领路人,从某个角度来看,中国足球不仅不“浪费钱”,而且“很赚钱”,反哺了很多其他运动项目的发展。不能因为成绩差就骂“解散国足”,找准发展方向,才是中国足球的正确之道。
三步走,未来国足理应不依赖归化球员
2015年2月27日,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上,审议通过了《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简单来说,总体目标分三步走:1、近期目标。理顺足球管理体制,制定足球中长期发展规划,创新中国特色足球管理模式。2、中期目标。实现青少年足球人口大幅增加,职业联赛组织和竞赛水平达到亚洲一流,国家男足跻身亚洲前列,女足重返世界一流强队行列。3、远期目标。中国成功申办世界杯足球赛,男足打进世界杯、进入奥运会。“中期目标”是重中之重,如果做到了,那么“远期目标”顺理成章,未来也不需要再依赖归化球员。如今用归化球员,也是国足暂时的举措,之前青训人口严重不足,人才稀缺,没有归化球员,或许会跌入谷底。从这个角度来看,归化球员只是“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