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我们接管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重症病房18病房的第16天。这半个多月来,在我们的努力下,病房从无序到有序,从病号郁郁寡欢到充满自信,我们的努力没有白费。
从病区成立监护室以来,我的主要工作就是对重症病号的护理。我是一名共产党员,也是齐鲁医院重症医学科的一名男护士,作为小组内唯一的重症专业的护士,又是年龄最小的,肩上的责任也更重,从第一天工作起,我就暗下决心:我们“90后”已经算是医疗队的主力,必须要有“挑起大梁”的勇气和责任感,要在完成自己工作的基础上,为哥哥姐姐们分担更多。
可能是因为从事重症专业,比较“轻车熟路,我没觉得有什么难以解决的困难,或者难熬的委屈。因为平时的重症护理工作就需要、面对各种各样的难题,在遇到诸如医疗物品不全、护目镜模糊不清、穿防护服汗流浃背、口罩带来的面部压痕和疼痛等问题时,感觉都可以克服。在克服了这些小问题后,我还是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病号的身上。
21床,一位70多岁的老爷子,个子不高,人很瘦弱。从刚开始鼻导管吸氧到高流量吸氧再到现在有创呼吸机辅助通气。从进入病房交接班,到为他口腔护理、擦浴、做各项治疗,评估病情、翻身吸痰、监测仪器和生命体征,我从始至终地陪在他身边,在我心里,他既是我的病人,也是我的家人;既是我的牵挂,也是我的希望。老人现在嘴里有气管插管,鼻子里有胃管,尿道还插着尿管,这在清醒状态下是非常痛苦的,所以为了他的安全和治疗,只能用镇静药物。但老人有时也会醒过来,有一次,老人醒了,不停挣扎,心跳呼吸变快,对抗呼吸机,生命体征一下子波动起来。
我马上握紧老人的手,然后凑到他耳边:“爷爷,别害怕,我是护士小刘,记得我么,我们认识的,我一直在呢。身上这些管子都是给你保命的,不能动,我们怕你睡着了不小心拽掉,那可就危险了。忍耐一下,我们很快就能好,放心,我不走,我一直在这!”
他似乎理解了,虽然力量很弱,我还是感觉到他在握紧我的手,然后慢慢平静下来,直到看着呼吸机上和监护仪上的各项指标稳定下来,我才长舒一口气。作为一个护士,无论何时只有一个心愿,病人能快点好起来,早日出院,每次交接班时看到老人呼吸机参数设置的越来越低,生命体征越来越好,越来越平稳,真真切切地让我感到充满希望和力量。
我不知道我和我的战友们还能陪伴他们多少个日日夜夜,但只要有我们在,就不会让他们放弃,他们的坚持也是我们坚持下去的理由。星星一直都在闪耀着,在黑暗夜晚人们才能更真切地感受到它那闪亮的光芒,我们就是夜空中那点点星光。这片阵地就由我们来坚守,这些生命就由我们来守护!
山东省第五批援助湖北医疗队队员、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重症专业护师刘一鸣发自湖北武汉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秦聪聪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