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由南方新闻媒体集团主办、南方都市报主办的2020阴影奖直播行业绿色内容生态共建峰会在北京举行。
会上,南方都市报发布《网络音频社交“软色情”侵害风险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选取25家网络音频社交平台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归类总结出软色情传播风险的特征,并对1400多名网友展开调查,结果显示,超八成受访者表示在听音频时遭遇过“软色情”,其中七成受访者称会直接举报,但多数未获回应。在当前的互联网业态下,APP的单一用途越来越被复合用途所取代,为了提高平台活跃度,通过社交让用户与用户之间产生人际关系是好的方式。因此,社交普遍被平台作为一项重要的业务板块。做音频的平台自然也是如此,当社交的功能被强化,就会像蛋糕吸引苍蝇一样,引来想要通过软色情信息获得灰色收入或满足不正当心理需要的用户。
猫耳app上的广播剧片尾曲《套套去哪儿》
本次报告正好说明了这一点,不过调查中还发现了一些有关声音社交“软色情”现象的特殊问题。在“常见软色情内容传播场景及风险”的调查中,声音交友和游戏陪玩的风险级别被认定为5颗星。这两个高风险场景中,“声音社交”为这种软色情信息的传播或交易打了掩护——在声音经济的幕布下,通过特殊字体或称呼等“暗语”的方式,以社交名义绕过监管而进行涉黄信息传播。
上述乱象无疑是声音经济的副产品,平台必定要为此买单,扛起监管的主要责任。从治理出发,要进一步巩固全方位治理的思路。在治理1.0时代,可能更强调一种事后治理,比如封禁账号、直播间等。但这种亡羊补牢的办法存在滞后性,比如,青少年在接触过涉黄信息后,可能已经产生了无法弥补的影响。因此,利用技术进行事前、事中治理的办法被越来越多的平台提出。据南都报道,一些平台优化了审核方式,采取了人机审核相结合的模式,比如自主研发AI、声纹等智能识别算法模型,用户内容一经上传,首先经过图片识别、语音识别等技术过滤,再由人工团队进行复核。
“软色情”现象对平台治理提出了更大的挑战,最紧迫的问题是如何界定“软”的问题,并作出相应对策。例如,身着突出某些身体部位的服装进行的才艺表演,其性质究竟是“软色情”还是“表演”,背后无疑有着更为复杂的个人选择、评判尺度等问题,面对这些擦边球是一刀切还是自由放任,需要形成一套平台治理共识。
当然,上述治理思路建立在全方位治理得到严格遵守的情况下,但现实的问题却是,治理思路没有得到更好的落实,尤其是在青少年领域。本次调查发现,虽然超七成平台已自建青少年模式,但在此模式下,网易云音乐、蜻蜓FM等7家平台可以进行充值、打赏、无限制搜索等;全民K歌、QQ音乐等8家平台青少年模式下不限时浏览……而当遭遇软色情信息时,七成受访者会直接举报,但多数却未获回应。用户举报本是平台治理的重要补充,平台当然可以用人手不足来推脱,但对于制造了这一新麻烦的推手来说,这种说辞无异于不负责任。此外,各平台允诺的通过技术进步达到治理效果的确给人以想象空间,但技术进步到哪一步了,能有多大的实际效果却有待进一步观察。
完善治理模式是面对新问题时平台必要的反应,不过,报告展现的现象表明,平台治理在实际落实环节存在不少问题,完全把治理希望寄托于平台可能并不现实,今后可能更需要有关部门的及时介入,促使平台扛起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