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支球队的前锋都很弱,不能打垮对手,所以依靠0-0和点球大战才能区分结果的方式也不足为奇。
开场站位:
墨西哥:433;
巴西:4231。
凭借强大的实力和前后各一位关键的超龄球员,巴西走到了半决赛。
然而在本场比赛,他们失去了实质上的中锋库尼亚,这样一来,巴西前场能够发挥前锋作用的球员就剩下了理查利森一人。
而在墨西哥这边,同样在中锋位置上布置了亨利-马丁这一超龄球员压阵,所以本场比赛的局势就很清晰:
谁更能发挥前锋的作用,谁就能占据实质的上风。
开场之后,巴西迅速发动了一次边路攻势:
看起来很有威胁,但值得注意的是,这次巴西推进到前场,靠的是长传。
墨西哥这个中北美的劲旅,向来是既不缺少精湛的技术和高超的球商,同样也能具备基本的身体素质和良好的对抗能力,这就使得他们或许在某段时期硬实力不强,但却是一支很难被打垮的球队。
这支墨西哥U23就是类似的样子。
面对实力强大的巴西队,墨西哥自然无力与对手在中场抗衡,很快就在控球权上败下阵来,但他们成功拖慢了巴西队的推进效率。
通过自己不错的卡线和防守意识,另一方面也是理查利森的技术无力承担单中锋重任的原因,墨西哥成功压缩了巴西的活动空间,让巴西队在推进时陷入了要么慢速传准,要么快速传丢的结局。
于是,巴西队打出下一次威胁进攻,靠的还是长传:
墨西哥之所以能够顶住巴西,除了防守之外,亨利-马丁领衔的锋线在上半场开局的输出也很重要:
上半场开局阶段,在球队重心靠后的阶段,亨利-马丁作为单中锋的作用非常突出:
可惜的是,随着这次接应长传失败,亨利-马丁的作用逐渐衰减:
无法再通过进攻反制巴西之后,墨西哥后场的防守也出现了松动。
比赛第22分钟,墨西哥在禁区前沿送出犯规:
比赛第28分钟,墨西哥在中场丢球,被对手打出就地反击,险些又送上一粒点球:
或许是这次被判点球警醒了墨西哥球员,也可能是进入上半场后半段,巴西队的体能也出现了一些缺口,总之亨利-马丁终于再次出现:
墨西哥的威胁进攻也终于再次出现:
半场回来,墨西哥率先做出调整。
换人基础之上,将阵型改为了4231,17号弗朗西斯科-科尔多瓦紧盯道格拉斯-路易斯:
这一手换人的战术意图还是不错的,既能进一步干扰对手的推进,顺便还能辅助高龄的亨利-马丁,帮助本队打出进攻。
然而,亨利-马丁的体能已经不是靠15分钟的中场休息就能得到补充的了。
虽然往进攻端加码的战术作用并没有体现,但干扰巴西队推进和进攻的作用还是完成得不错。
整个下半场,巴西队的威胁进攻寥寥无几,其中大部分能够实现,还要算在球员个人能力的头上:
直至下半场临近结束时,巴西才从威胁更大的肋部打出进攻:
然而这已经太晚了。
比赛后半段,虽然巴西队的替补厚度更足,也能换上包括马丁内利、马尔科姆这些球迷熟知的名字,但中锋位置无法压制对手,到了加时赛也只能从外围发起进攻。
这对于巴西来说,破门概率就小很多了。
最终,墨西哥熬到了点球大战,但没有换来想要的结果。
整场比赛,库尼亚的缺阵导致理查利森孤木难支,从而导致全队都苦于攻坚不力。即便安东尼等人从外围奋力发动进攻,但距离攻破奥乔亚的大门,还差着很多。
而困扰墨西哥的问题,其实也是一样。超龄球员亨利-马丁在本场比赛并没有展现足够的经验和能力,这就导致墨西哥的反制有一下没一下。进球自不用说,能熬到点球大战都要感谢后场的队友。
至于点球大战的结果,已是天注定。
就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