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字是一个人的代号,某种程度上也是其本身。你的名字决定了别人眼中你是谁,怎么称呼你。
但是在足球界——尤其是中国足坛,许多球员的名字就不知不觉地被“改”掉了,而且是无法用这些规则去解释的。福拉多,他的名字其实远比这个长
这样叫你,是因为这样顺口
来到中国联赛效力的外教、外援,都难逃被“改名”的命运。在中国人的习惯当中,一旦外国人的姓名译成汉字超过了四到五个字,就属于比较难记的名字,我们就会想方设法地把他们的名字“改”成一个好记的版本。
比如,曾率领大连实德拿下联赛冠军、并曾担任中国国家队主教练的“福拉多”,他的真名叫做“弗拉基米尔-彼得洛维奇”,绰号“鸽子”。但这个塞尔维亚姓名实在太长,而中国足坛之前已经有了一个著名的“彼得洛维奇”教练。所以既为了好记,又为了加以区分,再为了讨个口彩,他的名字就变成了“福拉多”。“福拉”从“弗拉基米尔”里取出,而“多”估计是从“彼得洛维奇”的“得”中拿来的。叫“福拉多”这个名字,也是为了给大连队带来好运,福气被一车一车拉来,拉得越来越多。
这种“讨口彩”的行为其实不少见。2007年,加盟申花后来又被租借到陕西的巴西前锋隆尼-卡洛斯-达席尔瓦,就被翻译成了“鲁尼”。其实“隆尼”和“鲁尼”在拼写上是有区别的,“隆尼”是“Ronny”,而“鲁尼”是“Rooney”。隆尼自己也说,他的偶像并不是鲁尼,因为自己是83年的,鲁尼是85年的,论年龄鲁尼还比自己小两岁。但球队选择这么译,可能是听起来比较高大上,有种曼联神锋驾临中超的感觉。
在陕西效力的“鲁尼”
2016年,辽足曾引进了两个澳大利亚球员。一个是詹姆斯-特洛伊西,一个是迈克尔-斯威特。可是,辽足在报名的时候,把他们报成了“吉米”、“麦克”。
“吉米”就是“詹姆斯”的昵称;而“麦克”,则是“迈克尔”的昵称。其实特洛伊西和斯威特的名字不是很长,也不难记。但辽足可能是为了叫着顺口,在报名表上直接就把昵称报上去了。按照“顺口原则”,如果德布劳内来中国踢球,他在报名表上很可能会被报成“凯文”。
为了避免尴尬,把名字改了吧
此外,中国足坛的一些“改名”,也是为了避免尴尬。2010年,一名叫塞德里克-萨宾的法国前锋加盟了当时的陕西浐灞队。刚开始,大家还按照常规把他叫“萨宾”,但后来不知道怎么回事,报名表上把他报成了“塞德”。不过仔细一想也有道理,因为“萨宾”这个姓在中文里的发音,容易让人产生一些不好的联想。可是叫“塞德里克”又太长,所以就把“塞德里克”缩了一下,直接简称“塞德”。
今年恒大的亚冠报名表也是这样。照一般规则,在给亚冠报上参赛队员的时候,也必须附上球衣背后的印字规范。按照中国俱乐部的一般规则,会在中国籍球员姓氏的拼音后面附上名的首字母,如果是双字名,就会是两个字的首字母,中间用圆点分隔。例如黄博文,会在球衣后面印上“HUANG B.W.”,张琳芃是“ZHANG L.P.”。
但是,恒大替补门将刘世博就很难办。按照这个规则给他报名,他的背后会被印上“LIU S.B.”,而中国人都知道这样有点不雅。所以恒大很有心,报名的时候给刘世博报的球衣背后姓名是“LIU SH.B.”,加了一个字母H来化解尴尬。
此外,2009年天津泰达队引进过一个法国中后卫,叫“让-菲利普-凯莱”。当时就有一些人表示这个名字不吉利:“中后卫怎么能‘让’呢?”当然,凯莱的表现和他的名字根本就不发生关系,但这在体育界也是一种不成文的“迷信”,就像球员即使有喝茶的习惯,也绝不喝乌龙茶一样。
凯莱——名字里有“让”,不代表比赛里就会让
请把汉字写对了
当孙兴慜还没出名的时候,有很多媒体把他译作“孙兴民”、“孙红敏”。这些译法,都是看着孙兴慜名字的拉丁化写法(Son Heung-Min)单纯的音译。但实际上,许多韩国人的姓名都是有汉字写法的。
历史上,朝鲜半岛被中华文化长期影响,虽然口音不同,但和中国一样一直都在使用汉字。可汉字和朝鲜语音是分离的,用汉字表达朝鲜语多有不便,加上一般老百姓也不认识汉字,文盲率很高。1446年,朝鲜世宗正式颁布《训民正音》,创制28个朝鲜语字母作为“谚文”,推行全国。
就是他推行了朝鲜谚文
但是,谚文是一种拼音文字,遇到同音词的时候,你只能通过上下文去判断这个词的实际意思。而且用谚文拼写人名,也会造成同音名的混淆。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朝鲜半岛都没有废除汉字,而是采取谚文和汉字并举的形式。直到1948年,朝鲜基本废除了汉字,只保留了极其有限的汉字教育,必要时用汉字标注容易引起混淆的人名和地名;韩国到1970年也基本废除了汉字,只在需要标注歧义内容时附上汉字。
需要认识到的是,朝鲜半岛目前无法真正做到完全废除汉字。因为他们在历史上一直都使用汉字,如果完全废除,今后他们连自己的历史典籍都看不懂。另外,用拼音给孩子取名,既无法体现意义,又容易重名。
所以,许多朝鲜、韩国的家长给小孩取名的时候,会先取一个汉字姓名,然后再根据发音拼出谚文写法。所以,相当一部分的朝鲜、韩国人,名字是有对应汉字的。
除了孙兴慜,大家经常搞不清的还有韩国国家队队长奇诚庸的名字。很多人会把他写成“寄”诚庸。实际上,他的姓氏正确写法是“奇”。韩国的姓氏其实不多,奇这个姓不算大姓,但“寄”字在韩国人当中作为姓的情况应该是没有的。
此外,天津权健的韩国后卫权敬原,姓名也常被误写为“权敬源”,但实际上他的“原”字是不带三点水的。同样,“赵容衡”常被错写为“赵荣亨”,“李同国”常被错写为“李东国”(他于2007年改名为李同国),“安贞桓”常被错写为“安贞焕”,“朴主永”常被错写为“朴周永”。
有人会说:我们都叫习惯“李东国、安贞焕”了,反正翻译成什么都一样,就不要改正了——但真的可以这样吗?
2007年开始,李东国改名为李同国
实际上,这和翻译欧美人姓名的情况还不一样。欧美人的名字没有汉字对应,纯属音译。清朝会把“埃利奥特”翻译成“义律”,“麦卡特尼”翻译成“马戛尔尼”,这只是音译标准不同的问题,毕竟那个时候还没有《新华社人名翻译大词典》。但韩国人的名字如果有汉字对应,你强行再音译成别的字,就等于给别人改了名字。这种感觉,就好比韩国人把“武磊”写成“吴雷”一样,完全不符合事实了。
当然,也有一部分韩国人,从出生开始就被父母完全照谚文拼出名字,没有对应汉字。比如前延边队中场尹比加兰,“比加兰”这三个字其实就是音译,并不是说他的名字里就有这三个汉字。
此前,尹比加兰在接受采访时,就表示自己的名字没有对应汉字,但在他名字的谚文写法“윤빛람”中,“빛”是“光”的意思,“가람”是“河”的意思。所以也有人把他的汉语名字翻译成“尹光河”,尹比加兰也表示可以接受。已经来临,加入和记一起竞猜足球,出粮快信誉好 国内玩家最多的平台!需要注意的是,前国安中场“河大成”的“河”,和“尹光河”的“河”在谚文里不是一个字。“河大成”的“河”,写法是“하”。而“尹光河”的“河”(가람),属于韩文里的“固有词”。“固有词”的意思,就是说这东西是在韩语中本来就存在的语言,用汉字无法表示。
举个不恰当的例子:比如东北话把“地方、角落”叫“旮沓”,你可以把“地方、角落”翻译成韩语,但是你没法把“旮沓”直接翻译成韩语。“尹光河”的“河”(가람),就是一个无汉字对应的固有词。因此,把他的名字直接音译成“尹比加兰”,其实比“尹光河”更准确。
尹比加兰没有固定汉字名
另外,首尔FC的边后卫高约翰,此前常常被译作“高尧韩”。他的姓名也没有对应的汉字,但是翻译成“高约翰”会准确一些。因为,他的名字来自于《圣经》里的使徒约翰(John)。
当然,是中国人把“John”翻译成“约翰”的。如果中国人把“John”叫“乔恩”,那么他叫“高乔恩”就更准确;如果“John”被中国人译作“尧韩”,那么他的汉文名字叫“高尧韩”自然就更准确。这其实就是一个标准统一的问题。
报名规范化是大势所趋
虽然中国足坛报名混乱的情况很常见,但目前这种情况越来越少了。苏宁新帅科斯明-奥拉罗尤,这么拗口的一个名字,各大媒体和俱乐部也没有把他直接就叫“科斯明”,而是正确地称呼他的姓氏。这种做法非常有利于资料的查询和记录,一些甲A、甲B时代的老外援,就是因为报名名称的不规范,很难查到其准确资料和履历,造成了历史资料的难以收集。
当然,有些外援的名字确实太长、太拗口。给他取绰号,也是情理之中。但在上报队员参赛名单时,俱乐部也应该正确地记录下该球员名字的拉丁化写法。大连超越在公布新帅“杰罗”上任时,就在公告中写上了他的正确全名:泽拉鲁丁-莫哈雷莫维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