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数码极客

【校园翼讯wifi】堂吉伟德:谨防“校讯通”成教育乱收费的马甲

作者:唐吉威德

“原来移动联通校门很通,老师告诉孩子们家长必须买通讯手机做益通讯接收作业。

孩子回家一闹,上百名学生家长不得不花一两千元购买新手机。这不是给学生和家长增加负担吗?”大河报记者相继接到学生家长反映,平顶山市湛河区实验小学一年级老师强制学生家长更换校讯通用户、购买新手机。(11月13日大河报)

校讯通的方便和快捷,估计很多家长都有切身的体会,除了每天定期发布作业之外,还有一些温馨提示和活动安排,可以说在学校与家长之间建立了一个紧密的通道。作为便利的沟通和信息发布平台,校讯通当然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因而也受到学校和家长双方的欢迎,使得这一技术被推出之后就得到了普及,几乎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校讯通平台,说“校校皆有”都并不为过。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所做“2013年中国青少年人口详数”调查研究显示,全国中小学生总人数约2.08亿。如果按照一半人在使用校讯通,每人每年按8个月每月10元进行计算,其费用都超过80亿元之巨,如此大的一个市场,自然就难以避免存在利益输送之嫌。事实也是如此,在很多公共管理部门推出的信息监管平台,就存在着某种潜规则,收入返点或者产品赠送成为通行做法,否则相关利益主体也不会为推广而不遗余力。

从教辅到校服,从补课到班费,尽管国家在义务教育阶段实行了免费政策,然而其他各类杂项收费和支出却并没有减少。近期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研究所一项最新调查表明,城市家庭平均每年在子女教育方面的支出,占到家庭总收入的30.1%,课外辅导、教学辅导类教材占家庭教育支出的很大比例,学费少了,家庭支出却没有少。自然,校讯通不过是众多支出的一项,而要规范教育收费也就从叫停校讯通开始。

确切的说,在技术上校讯通并非不可替代,甚至还不如微信、微博和QQ群来得方便快捷,关键在于校方对服务方式的选择。究竟是坚持免费和公益为主,还是以收费和付费为主,在结果上可谓泾渭分明。退一步讲,即便没有这些技术的运用,哪怕采取传统的家访式或者是约谈式方式,都可以在学校、老师和家长之间建立互通信息的通道。相反,校讯通由于要涉及到收费,虽然表面上属于自愿,但由于校方和老师在选择信息发布方式上的单一,使得家长缺乏选择的权利,也就形成了事实上的“软强制”和“硬捆绑”。

同时,在收费的方式上由于采取的是学校代收费的方式,使得学校无以摆脱利益瓜葛而保持中立。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出于对减轻家长负担,规范收费行为的需要,都很有必要取消校讯通的服务方式;另一方面,从优化服务手段,实现教育服务的公益属性,也需要对校讯通的使用作出取舍。前不久,北京市下发了《关于2014年北京市进一步规范教育收费工作的意见》,其中提出,学校、幼儿园不得为“校讯通”办理提供便利条件,其做法值得肯定和效仿,也可成为各地规范教育收费的“标配”。

规范教育收费的根本之路,在于要实现教育的公益属性,变教育牟利为教育惠民。因而,在收费的原则上,应当刚性为主而消除弹性空间,坚决堵住一切漏洞和变相收费,防止利益输送和交换的存在。“校讯通”也是教育乱收费的怪胎,叫停校讯通自然刻不容缓。某种意义讲,叫停校讯通可为纠错机制的样本,也为规范其他收费项目提供了思路。

建行特约齐鲁时评,欢迎投稿!

关于作者: admin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