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全诗书法,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全诗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小飞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出自《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宋代大文学家苏轼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在密州(今山东省诸城市)时所作。
2、原文如下: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3、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4、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5、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6、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何似 一作:何时;又恐 一作:惟 / 唯恐)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7、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8、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9、(长向 一作:偏向)这首词以月起兴,与其弟苏辙七年未见之情为基础,围绕中秋明月展开想象和思考,把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之情纳入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性追寻之中,反映了作者复杂而又矛盾的思想感情,又表现出作者热爱生活与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
10、译文如下:丙辰年(公元1076年)的中秋节,高高兴兴地喝酒直到天亮,喝了个大醉,写下这首词,同时也思念弟弟苏辙。
11、明月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呢?我拿着酒杯遥问苍天。
12、不知道天上的宫殿,今晚是哪一年。
13、我想凭借着风力回到天上去看一看,又担心美玉砌成的楼宇,太高了我经受不住寒冷。
14、起身舞蹈玩赏着月光下自己清朗的影子,月宫哪里比得上在人间。
15、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
16、明月不应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可又为什么总是在人们离别之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事儿自古以来就很难周全。
17、希望人们可以长长久久地在一起,即使相隔千里也能一起欣赏这美好的月亮。
18、词句注释如下:⑴丙辰:指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
19、这一年苏轼在密州(今山东省诸城市)任太守。
20、⑵达旦:到天亮。
21、⑶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的字,与其父苏洵、其兄苏轼并称“三苏”。
22、⑷把酒:端起酒杯。
23、把,执、持。
24、扩展资料:这首词是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作者在密州时所作。
25、词前的小序交待了写词的过程:“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
26、作此篇,兼怀子由。
27、”苏轼因为与当权的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自求外放,辗转在各地为官。
28、他曾经要求调任到离苏辙较近的地方为官,以求兄弟多多聚会。
29、公元1074年(熙宁七年)苏轼差知密州。
30、到密州后,这一愿望仍无法实现。
31、公元1076年的中秋,皓月当空,银辉遍地,词人与胞弟苏辙分别之后,已七年未得团聚。
32、此刻,词人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
33、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34、 不知天上宫阙, 今夕是何年。
35、 我欲乘风归去, 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36、 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 照无眠。
37、 不应有恨, 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38、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39、 1.苏轼的《水调歌头》,是中秋词中最著名的一首,向来脍炙人口。
40、胡仔《苕溪渔隐丛话》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41、”历代选苏轼词的也总选到这一首。
42、 这词作于丙辰(宋神宗熙宁九年即公元1076年)中秋,苏轼四十一岁,时为密州(现在的山东诸城)太守。
43、题说“兼怀子由”,当时苏轼与其弟子由已经六七年不见了。
44、 这首词所表现的思想感情,本来甚为明显,苏轼因政治处境的失意,以及和其弟苏辙的别离,中秋对月,不无抑郁惆怅之感。
45、但是他没有陷在消极悲观的情绪中,旋即以超然达观的思想排除忧患,终于表现出对人间生活的热爱的矛盾过程。
46、而前人却多妄解,说神宗读到“琼楼玉宇”两句,叹云:“苏轼终是爱君”,即量移汝州。
47、此说与事实不符。
48、苏轼移汝州在黄州之后,不能说因这词而“量移汝州”。
49、 词的上片主要抒发自己对政治的感慨。
50、开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两句,是从李白《把酒问月》诗:“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两句脱化而来。
51、同时点明饮酒赏月。
52、接下说“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表面上好像是赞美月夜;也有当今朝廷上情况不知怎样的含意。
53、《诗经》中“今夕何夕,见此良人!”并非问今天是什么日子,而是赞美的语气:“今天是多么好的日子啊!”的意思。
54、下面“我欲乘风归去”三句,表面是说“我本来是神仙境界中来的,现在想随风回到天上神仙住的‘琼楼玉宇’中去,但是又怕经受不住天上的寒冷”。
55、这几句也是指政治遭遇而言,想回到朝廷中去,但是又怕党争激烈,难以容身。
56、末了“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两句是说,既然天上回不去,还不如在人间好,这里所谓“人间”,即指作地方官而言,只要奋发有为,做地方官同样可以为国家出力。
57、这样想通了,他仰望明月,不禁婆娑起舞,表现出积极的乐观的情绪。
58、 词的上片叙述了他的身世之感和思想矛盾,下片抒发对兄弟的怀念之情。
59、苏轼和苏辙,手足之情甚笃。
60、据苏辙《超然台记叙》说:“子瞻(苏轼字)通守余杭,三年不得代。
61、以辙之在济南也,求为东州守。
62、既得请高密,五月乃有移知密州之命。
63、”苏轼抛掉湖山秀丽的杭州,由南而北,原为兄弟之情。
64、但到密州之后,仍不能与弟辙时常晤对。
65、对弟弟的思念,构成这首词下片的抒情文字。
66、 下片开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三句,“转朱阁”,谓月光移照华美的楼阁。
67、“低绮户”,谓月光照着有离愁别恨的人,使其不得安眠。
68、“朱阁”“绮户”,与上片“琼楼玉宇”对照。
69、既写月光,也写月下的人。
70、这样就自然过渡到个人思弟之情的另一个主题上去。
71、“不应有恨”两句是用反诘的语气、埋怨的口吻向月亮发问。
72、“不应有恨”而恨在其中,正是“道是无情却有情”的意思。
73、下面“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三句,转为安慰的语气;既然月有圆缺,人有离合,自古皆然,那是没有什么可悲伤的了。
74、惟愿兄弟俩彼此珍重,在远别时光里共赏中秋美好的月色。
75、“蝉娟”,月色美好的样子。
76、此句从谢庄《月赋》“隔千里兮共明月”句蜕变而来。
77、理解到远别的人可以“千里共婵娟”,也就能做到“不应有恨”了。
78、以美好境界结束全词,与上片结尾“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一样,是积极乐观的。
79、一方面是对兄弟不能团聚的安慰,同时也是对自己政治遭遇的安慰。
80、 这首词的上、下片都带有人生哲学的意味,如上片结语“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这与陶潜桃花源诗所说:“凡圣无异居,清浊共此世。
81、心闲偶自见,念起忽已逝”诸句约略同意。
82、就是说无论在什么地方,都有凡境、圣域、清境、浊境。
83、当一个人思想开朗、胸怀坦荡的时候,就是在圣域、清境里,反之,清境、圣域便都不见了。
84、同时这也就是儒家“无人不自得”的思想。
85、有了正确对待事物的思想,那么无论在哪里都可以有所作为,心安理得。
86、在人间也可以得到快乐,何必定要到天上去?在外面做地方官同样可以做一番事业,何必一定要回到朝廷中去呢?下片的“此事古难全”含有这样的意思:世界上不可能有永远圆满的事情,人生有欢聚,也必然有离别;这正是与月亮有圆时、也总有缺时一样,原是自然界的规律。
87、水调歌头 宋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88、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89、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90、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91、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9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93、译文: 明月什么时候出现?我举起酒杯向青天询问。
94、不知道天上的宫殿今晚是何年何月?我想乘风飞到天上,又害怕月宫高处太冷,我忍受不了。
95、于是跟着月下的影子翩翩起舞,哪像在人间呢? 月光照遍了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斜照入房内,使我无法安睡。
96、我不应再有烦恼了,可月亮为什么总在人们离别孤独的时候圆呢?人生有许多悲欢离合的故事,月亮也有阴晴圆缺的时候,美满如意的事自古难两全。
97、只希望生命能够长久,即使相隔千里,也可以一同欣赏这个美丽的月亮。
98、明月什么时候出现的?(我)端着酒杯问青天。
99、不知道天上的神仙宫阙里,现在是什么年代了。
100、(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101、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想乘着风回到天上(好像自己本来就是从天上下到人间来的,所以说“归去”) ( 我欲乘风归去,) 只怕玉石砌成的美丽月宫,在高空中经受不住寒冷(传说月中宫殿叫广寒宫)。
102、 (又恐琼楼玉宇 , 高处不胜寒。
103、) 在浮想联翩中,对月起舞,清影随人,仿佛乘云御风,置身天上,哪里像在人间! (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间?) 月光从朱红色楼阁的一面转到另一面,低低的洒在窗户上,照着不眠之人 。
104、( 转朱阁, 低绮户, 照无眠。
105、) 明月不该有什么怨恨,却为何总在亲人离别时候才圆? (不应有恨、 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
106、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107、) 但愿离人能平安康健,远隔千里共享月色明媚皎然。
108、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109、)明月什么时候出现的?(。
今天的内容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