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来源:interchange新闻客户端
正好是4月爱国卫生月,在目前疫情防控正常化的背景下,以“防疫有我,有护卫同行”为主题的爱国卫生月也具有特殊的意义,建设健康环境的重要性更是得到了公众的认可。
环境的健康体现在水质、空气、交通、居住等多个层面。疫情带来更多的宅生活和居家办公,让人们对居住环境的健康水平加倍关注,其中突出的一项就是住宅的风环境,即房屋的通风换气效率和空气品质问题。新风来串门
家住南京河西某科技住宅小区的郭先生,此前从未对房屋的新风系统有过疑虑,但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他不淡定了。他特地到物业那里咨询,详细了解小区新风系统的工作原理。他说:“我就担心它把这家的空气运送到那家,增加交叉感染的风险。”得知自家的进风口是独立设置的,新风系统送来的空气来自户外,并不曾在左邻右舍家“串过门”,郭先生这才放下心来。 类似郭先生家这样的新风系统,正在越来越多的新建小区中采用。它通过风机将室外新鲜空气送进屋,替换室内原有的污浊空气,驱除油烟味、香烟味等各种不健康或有害气体,保持室内空气的清新和洁净。引入的新风有的还经过加热、过滤等处理,可以更充分地满足人们对空气品质的要求。
以获得2019年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的优秀住宅小区——太仓裕沁庭小区为例,这个500多户人家的小区采用了被动式新风系统,每家房间都设置了有过滤功能的新风口,同时通过厨房卫生间排风,在屋内形成有效的新风气流。小区总共11栋建筑,在东西轴线上呈西高东低的布局,东边是9至12层的小高层,西边是22至23层的高层,这样的高低布设,既有利于夏季自然通风,也有利于冬季降低区域内的风速。 提升室内居住环境,越来越多的精装房小区选择安装新风系统。北京于2018年在全国率先发布实施《居住建筑新风系统技术规程》,规定新建居住建筑应预留新风系统的安装位置,并对新风系统每小时的最小换气次数、PM2.5的综合净化效率等作了明确要求。新风系统开始加速走进住宅建筑。
架空层的妙用
我国《健康建筑评价标准》设立有6个一级评价指标,其中空气排名第一位。健康住宅室内空气质量要高,必然要通风良好,不过,与新风系统的机械通风相比,许多老百姓更偏爱自然通风。 已随孩子定居南京的段秀兰,时常惦记自己在农村老家的小二楼。小楼前后开阔,每天大门一开,阳光直接照进堂屋,再打开北边的窗户,门窗对流,穿堂风呼呼的,就算是大夏天在家里也不觉得闷热。“不像城里的房子,窗户开着也不见风进来。”段阿姨说。
室内自然通风与室外风环境密切相关,楼间距、楼层高度、楼房的平面布局等都会影响自然通风的效果。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石邢告诉记者:“如果小区里的建筑像一个个方盒子,从地面开始就把截面堵住,也就堵住了空气流通的渠道。要形成小区内部相对良好的微观风环境,建筑物底层架空是比较有效的手段。架空后,空气可以顺利地从楼房底层流动,居民在小区地面活动,这种近地面空气流动的通畅程度对他们的舒适感影响很大。” 一楼架空,这种建筑手法在不少新建小区可以看到。架空层往往被放上桌椅供居民休憩,或者供自行车电动车存放使用。享受了“小区穿堂风”的居民们,却很少知道架空层对自家小区微观风环境的贡献。 业内专家分析说,自然通风不需要使用机械,在室外通风较好的情况下,开窗后室内的自然通风量就非常大,这个量是机械通风难以达到的,而且有节能环保的优势,但是在气候寒冷或者空气污染严重的时候,自然通风的缺点就显现出来。比如大冬天,窗户开着,空气流动是好的,但人也冻得不行。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二者没有绝对优劣,要区分不同情况合理利用。
让风吹遍城市
比住宅通风、小区通风更加宏观的,就是城市通风。如果在城市的上风口建了太多高大密集的建筑物,就可能挡住城市的通风廊道,不利于城市空气的净化和流通。
“这一点在沿海城市特别明显,它的外界来风就是海风。要让海风吹到城市内部去,渗透到城市每个角落,海边就不能高楼林立,需要控制城市形态,让城市冠层的高度尽可能沿主导风向呈梯度变化,上风向较低,往下风向逐渐升高。南京不在沿海,但基本道理是相通的,由城市道路、河道、公园、绿地等等组成的城市通风廊道系统,应该具有良好的风渗透性和方向性,从而加强城市通风,促进污染物扩散,也有利于单体建筑室内自然通风潜力的提升。”石邢分析说。
通风廊道也是城市基础设施的一部分。伴随认识深化,现在很多城市的规划对于风环境、通风廊道等会有专门篇章涉及。比如南京,近年已在城郊划定6条通风廊道,引风进城,让城市更好地呼吸。 真实的城市建设是一个综合性的自然历史过程,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促进城市通风这一条需要与其他方面综合考量,有时难以保障。但在城市新开发的片区,一张白纸上规划布局路网、绿地、居住区等等时,就可以对风道作出考虑安排,从而营造良好的风环境,让城市更加舒适宜居。 交汇点记者 刘玉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