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我们是德瑞
不管多少次,近5年甚至10年来对个人电脑影响最大的硬件可以说是固态硬盘。10秒开机,瞬间程序体验,人们使用后,再也无法忍受机器硬盘的龟速了。
近年来,随着TLC颗粒的广泛采用,由于驻厂企业的增加,固态硬盘的价格也越来越接近。一美元一克的日子似乎也不远了。想起当年在1k开始很多的120G Intel G2,好像真的有好日子来了。(大卫亚设)。
不过也一直有声音在质疑TLC颗粒的性能以及耐久度,那么这次就给大家带来一款廉价大容量TLC颗粒固态硬盘的测试——影驰铁甲战将480G犹记得几年前突然冒出来的一款廉价SSD——金速F8,当年最早的一批产品据说采用了intel的颗粒,价格对比当时市面上的大牌产品又极其低廉,瞬间掀起了一股低价SSD浪潮。然而第一批intel颗粒的产品闯出名声之后,后续产品采用的颗粒就五花八门了,买个SSD跟抽奖差不多的感觉。所以我对这些突然冒出来的野鸡品牌SSD一向是敬而远之的,比如金速(KingFast)和金胜(KingShare)
这次之所以选择影驰的这款产品,一来因为影驰是国内已成立多年的老牌板卡厂商,还是值得信赖的,不然也不能活到现在;二来是因为其提供的三年包换服务,加上在京东购买,售后更有保障;第三点则是令人几乎无法抗拒的低价,480g只要700,加上东券和白条可以做到650甚至更低
影驰(Galaxy)铁甲战将系列 480G SATA3 固态硬盘
那么这款产品到底如何,能不能成为廉价入门SSD的好选择,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我是开箱的分割线————————————————————
包装盒的风格比较杀马特,唯一亮点在于左下角的三年包换
包装背面有一些技术指标,然而很奇怪的是并没有对采用的主控和颗粒大肆宣传,难道用的是野鸡产品?
打开盒子,固态硬盘并不需要周全的防震所以包装很简单
产品指南倒是走心了,比较生动的介绍了SSD的一些基础知识,对于第一次接触的用户来说很接地气
从软件截图来看,影驰内部的员工居然也用CrystalDiskMark,还是Shizuku版的,看来也是阿宅一枚
盘体倒是没什么特别的,正面很简单的拉丝处理,外加一个logo
背面则是贴纸
既然外包装上对主控和颗粒的描述遮遮掩掩,那我必然是要拆个底朝天一探究竟了
——————————————————我是拆解的分割线————————————————————
作为低端产品,整个的做工都说不上特别好,盘体的固定上就没有采用任何螺丝,沿着边缘的一些缝隙就可以比较轻松的撬开
可以看到虽然作为系列容量最大的480g版本,却没有采用全长的pcb设计,低端产品真是成本控制最优先
pcb和壳体之间的固定就是单纯靠这样卡住的
放大看看就明白
将pcb和壳体分离,可以看到主控部分和壳体之间也没有导热垫这样的辅助散热措施,不过看在价格的份上就忍忍吧
还是仔细看看板子的做工吧,正面一览,红色框内是闪存颗粒,影驰官网也没有明说是哪家的颗粒,不过网上有文章说是东芝的15nm TLC颗粒;绿色框内是主控,来自PHISON;黄色框内则是来自金士顿的板载缓存颗粒
背面,和正面相对应,红色框内是另外4颗闪存颗粒;绿色框是主控芯片的背面,密密麻麻的小电容看上去做工还是不错的;黄色框内还预留了第二片缓存的焊点,不过并没有任何东西
放大看看,首先是主控,PHISON的PS3110-S10
这款发布于2014年的主控其实近年很多产品都有采用,PHISON的官网上也有完整的技术指标可以查询
PHISON Electronics Corp. Introduces the World's Best NAND Flash...
从描述上看这款主控的指标还是比较主流的
在页面上我们还可以找到这款主控搭配东芝19mm颗粒的标称成绩,可以看到除了120g的屌丝版本在速度上会有大幅缩水之外,240g/480g/960g的版本之间并没有明显的速度差异,所以预算紧张的值友也可以购买240g的产品
而采用同款主控的大牌产品还是不少的,比如KINGSTON HYPERX SAVAGE 240GB以及PATRIOT IGNITE 480GB
特别是后者,从网上可以找到的拆解图来看,其pcb板和影驰这款产品几乎如出一辙,只是闪存和缓存颗粒上有差别
对主控放下心之后接着来看看闪存颗粒吧,标号是TP79G51ARA,网上找不到任何信息,而且颗粒上没有任何厂家的标识,应该就是第三方厂商封装的所谓“白片”
通过SSD-Z也可以看到,闪存颗粒信息一栏没有任何内容
而镁光产品的SSD-Z页面中就可以显示颗粒的信息,由此可见影驰的这款产品采用的就是白片颗粒无疑
接下来是缓存颗粒,不同于PATRIOT IGNITE 480GB上的南亚颗粒,影驰采用的缓存来自金士顿,通过查询编号可以得知容量为512M,对于480g的产品来说还是够的
作为SSD核心的三大部件仔细看过之后,影驰的这款产品的做工用料应该说还是可以接受的。然而让我比较在意的是在网上找到的这款产品的评测中,通过拆机得到的内部pcb板和我手头这块完全不一样
其中拆解出的内部pcb采用了全长的设计
可以看到这种pcb板的设计是针对960g版本的,正面布满8颗闪存组成480的容量
背面如果空焊则是480g版本,焊满则是960g版本
虽然硬件指标上这两种pcb板并无区别,不过其中存在着缩水的可能性多少还是让消费者心中有些不满
——————————————————我是测试的分割线————————————————————
接下来让我们暂时把对产品的疑虑放到一边,还是来看看这款SSD的实际表现吧。测试环境是华硕的ZX50JX笔记本,这块SSD买来也是为了升级这台本本的
首先放到光驱位的硬盘盒里,可以通过CrystalDiskInfo看到此时运行在SATA2接口下。此外,虽然常规的SMART,APM,NCQ和TRIM都支持,却不支持对笔记本功耗有所帮助的DevSleep,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从测试成绩来看,2代接口对目前的SSD限制还是很大的,连续读写都不到300m,4k也只有读26写55的水平
换到笔记本自带硬盘位的SATA3接口
可以看到这次的成绩正常了,也和厂商标称的读550写530基本吻合,4k成绩倒是没有太大起色,还是只有读23写64的水准,
而之前转帖的那篇评测里的测试成绩,4k的成绩有读37写124的水准,与我的成绩相比几乎翻倍。这到底是两种pcb版本之间的差异还是测试平台的差异,我也没有条件去验证
最后总结一下
应该说影驰的这款SSD优点还是很明显的,低廉的价格就能得到480g的大容量固态硬盘,而且速度表现上也是目前的主流水准,对于希望改善电脑使用体验的一般用户来说诱惑力非常大,而且提供了长达三年的包换服务
不过这款产品也不是那么的完美,白片TLC颗粒的采用多少会让人有些担心其耐用度,不过SSD的容量越大,冗余空间就越大,相应的寿命也就越长,应该说这款480g容量的产品对于一般用户来说还是绰绰有余的。不过其内部pcb缩水的嫌疑多少会让消费者心里有些不开心,然而考虑到其价格倒也不是不能接受
总的来说,这款产品的表现对得起价钱,对电脑使用体验的改善也是立竿见影的,还是比较推荐预算紧张的用户购买,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请在保修靠谱的大型网站购买,以便平安的度过三年包换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