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杨娟
“这是我领着村民种植的黄栀子,来北京开会之前,村民们特别嘱咐我,一定要捎到北京,让更多的人认识栀子、了解栀子。”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会议湖南代表团驻地,全国人大代表、湖南岳阳市屈原管理区凤凰乡凤凰村村委会主任杨莉小心翼翼地捧起一盆栀子向记者展示。
“栀子不简单,全身都是宝贝。”杨莉又指着桌上摆放的一堆“栀子家族”成员——栀子果、藏红花素、栀子黄天然色素等,一一向记者介绍。
连续两届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的杨莉告诉记者,自己与栀子结缘,源于6年前的一次履职经历。2011年4月12日-14日,杨莉正在上海参加全国人大常委会食品安全执法检查。而就在4月13日,一则《上海部分超市售“染色馒头”》的新闻震惊全国,也让执法检查中的杨莉深感不安:这头是浩浩荡荡的食品安全检查,那头却出了这么大的食品安全事故,到底是什么原因?
“是人工合成色素在作怪。”随行的专家告诉杨莉,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对添加剂有规定,不能随意添加或违规超量添加人工合成色素,可有的商家为了给食品增加“颜值”,随意添加合成色素。其实,要让食品既好看又安全,可以使用天然色素。
杨莉得知,天然色素可以从植物中提取,黄栀子是最理想的原料之一,在国内很有前景。
栀子花又恰好是岳阳市的市花,荒坡上都能种,收益时间长达30年。回到家乡,看着凤凰村漫山遍野的栀子花,杨莉萌发了一个念头:“我要带领农民种栀子,为提取天然色素提供原材料,让‘染色的食品’也安全!”
此后,杨莉利用全国人大组织的多次调研四处请教,她的想法得到不少专家支持,当然,也受到过质疑。“有人说,天然色素成本比合成色素高2-3倍,商家为了盈利,通常不会选择使用。”
尽管如此,杨莉依然憋着一股劲儿,决心把这件关乎食品安全的事做到底。“消费者会越来越关注吃得安全、吃得健康,我坚信,总有一天天然色素会大受欢迎。”
杨莉的坚持体现在每年的议案中,也付诸在实际的生产中。山坡上,常有杨莉带着草帽,汗流浃背劳作的影子。在她的带领下,合作社成员种植了1万多亩黄栀子,一亩荒地也能增收2000多元。
今年,她带来的议案中,有一份是《关于将食品添加标明天然色素或合成色素的建议》,她希望,能制定一个时间表,让天然色素逐渐取代合成色素在食物中添加,而在过渡期内,在需要使用食品添加剂的产品包装上,要标明所添加的为天然色素还是合成色素,供消费者选择。
“食品药品安全事关人民健康,必须管得严而又严。”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这句话,深深地扎进了杨莉心里,也让她对自己的选择更加信心满满。